现代文阅读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4326008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现代文阅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现代文阅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现代文阅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现代文阅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题(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专题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站着读和跪着读我最怕读“圣人”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一样。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能够倾听,能够受教,能够辩难,能够反诘,哪怕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无碍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就不一样了。他是“圣人”,什么都对,句句是真理,你只有唯唯诺诺,洗耳恭听还要时不时地恭维几句,从心理上就有一种压迫感。何况,既然真理都在他手里,你就再没有思考的余地。剃头挑子,一头热乎,这样的谈话实在没趣。读书,也如

2、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说,读古人的书,同古人交朋友,是最没有危险的,因为古人不会同你争辩,不会告密,不会搬弄是非。我想,这话自有他的一份经验,一份道理。但是,也并不尽然。假如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奉为圭臬。你理解的要照办,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这样的书读起来岂不扫兴?魏晋时代的嵇康,因为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让人抓住了辫子,丢掉了脑袋;明代的李卓吾,因为不赞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终于被加上“敢倡乱道,诬世惑民”的罪名,迫害致死,都是现成的例子。所以,相沿成习的办法是对“

3、圣人”之书,跪着读。跪着读,当然保险,但也就此禁锢了思想。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于此。 不过也有例外,虽是凤毛麟角,却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汉代的王充,便是杰出的一个。单看他论衡中问孔、刺孟的篇名,就叫人提神。“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追难孔子,何伤于义”;“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这几句理直气壮的话,令人神旺。当然,王充生活的时代,孔子学还没有被神化得那么至高无上,所以他也还没有所以掉脑袋。到了后世,能够含含糊糊地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之类的话,也就很不容易了。更多的人,只能打

4、着“圣人”的旗号,塞入自家的货色,大抵是跪着造反。不但孔、孟这些钦定“圣人”,谁也不敢雌黄月旦,流风所被,就是一些行业圣人,也往往令人噤若寒蝉。 譬如杜甫,确实写了很多好诗,但任何一个诗人,哪怕是极伟大的诗人,也难免会有败笔。但是,一自杜甫被称作“诗圣”,他也便沾上了点圣人气。说到杜诗,大抵很少敢有不敬之辞。不过,也有例外。手头有一部杜工部集,是粤东翰墨园光绪年间刊印的五家评本。印工虽也精致,但并不是什么古本、善本。所谓“五家”,是指王弇洲、王遵岩、王阮亭、宋牧仲、邵子湘。各家评语,分别以紫、蓝、朱、黄、绿几种颜色套印。它的好处,在于评点诸家有站着读的勇气,没有只磕头不说话的陋腐气,不时会有“

5、不成句”、“亦无意味”、“不见佳”、“亦不好”、“缺乏诵也”之类的评语跃出。杜甫有一首徐卿二子歌,是夸奖那位做官的徐先生的两个儿子的。诗中说:“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一L麒麟儿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名位岂肯卑微休。”夸奖人家的儿子到如此肉麻的地步,真让人想不到出于“诗圣”之手。我不由想起鲁迅的立论,杜大诗人同鲁迅笔下那些许诺人家孩子会发财、会做大官的庸夫俗子有何二致?对于杜甫这首诗,邵子湘的评语是:“如此诗乃不免俗耳。”王弁洲的评语是“少地步”吹捧过头了。16.结合全文内容,解释题目中的“站着读”和“跪着读”的含义。(4分)

6、(1) 站着读: (2) 跪着读: 17.请指出古人“跪着读”“圣人”书的原因和结果。(4分)原因: 结果: 18.纵观全文,说说本文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举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9.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于读书的基本主张。(5分) 16.(1)是指读书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圣人之书。(2)是指读书者对圣人之书盲信盲从。17.原因:历代统治者用高压政策强迫读书人接受圣人思想(或者:假如非“圣”就会被杀头。)结果:禁锢了思想,产生陋儒、腐儒。18.比照。如第二段,用和老友平等谈心时的惬意,与同圣人或者准圣人谈话时的没趣作比照,准确表达出不平等对话的难堪,也为后文写“跪着读”做铺

7、垫。又如把汉代王充“理直气壮”的反问与后世“跪着造反”的文人比照,有力地表现出统治者的高压统治政策对禁锢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之大。19. 作者坚决反对盲目崇拜或者被迫迷信所谓圣人,主张解放思想,平等思考,提倡敢于质疑的精神。 哈尔滨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7题。(22分)心灵百叶窗刘心武 你的心灵小木屋,有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那心灵之窗,你安装百叶帘了吗?常常地,你为那从窗口满泻而入的金光,满心欢喜,无比自豪。是的,人生怎能没有光明,心灵怎能任其幽暗?心灵小木屋,必得有大千世界的光和热涌入,才会有生机,有生趣,才能酿出灵感,产生出创造的冲动。所谓

8、幸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畅开水准,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但是,在生命历程的某些时段,外界所射入的光,未必都是纯净的阳光。你取得了某些成绩,获得了某些收益,于是,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或许令你顿生烦恼、不能冷静自持。这时,假如你的心灵之窗安装了操纵自如的百叶帘,那么,你就能够灵活调整那叶片的开合水准,使那些光线恰到好处地透射进来你需要适度的鼓励之光,以滋润你那在奋进中也许有些疲惫的心灵;你也应该适度地容纳批评挑剔之光,以使自己清醒地理解到自己的缺乏,甚至还能够有更深层次的憬悟即使你的作为已接近至善完美,但他人仍会

9、严酷地审视你哪怕是一丝的不妥、一毫的疏忽,你要习惯这种人类的心灵碰撞现象其实,你作为别人的一个“他人”,那审视称量的眼光,又何尝不苛刻?不过,当下的中国人,因成功发财而受到强光照射的,毕竟还是很小的一局部,中间状态的所谓“芸芸众生”,多有“不如意事常八九”之叹;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学业的压力、考取高一级学校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同学间公开竞争与隐性攀比的压力,都不小;从技校或大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求职的压力、求到职后工作任务的压力、特别是人际交往间怎么也磨合不好的压力,都会使心灵里蓄满焦虑。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开大心灵的窗户,增加进光量,并扩展自己的视野,可作为第一步措施。但天有阴晴

10、风雨,不能总是企盼外光来疗救自我心灵因焦虑而派生出的幽暗低沉;再说,了望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这山望去那山高,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固然有激励自己在这以竞争为发展机制的社会中,胸怀抱负艰苦奋斗,以期能跻身“成功人士”行列的好的一面,但过多地“外望”,欲望膨胀,把心旌弄得噼啪乱卷,也可能会生发出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浮躁乃至非分之心。这样,就必须采取第二步措施安装窗帘,使自己和窗外的光线与风景,保持以能变化的互动关系。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不但卷起百叶帘,而且洞开窗扉,让外界的阳光、气流,挟带着人间的复杂滋味,任其涌入,当然是必要的,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生命中最直接的快感。但是,在生命的更多时段,还是以心灵

11、之窗的百叶帘,把内心的光线与气氛调节在对自己最恰切的状态吧。假如外界泻入的光线太强,就把百叶合拢一些,保持一派安谧平静;假如外界一时阴雨绵绵,就点燃你的心灯,把你的心灵小木屋照得和平时一样明亮。你那心灵小木屋的窗户还没有安装百叶帘么?莫迟疑,快动手,赶紧把它装上!14文中提到的“百叶帘”有什么样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15第二段结尾处写到:“所谓幸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敞开水准,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16在文章第五段,作者说道:生命的某些时候应该洞开窗扉。这与全文的思想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17作者在文章提出了要“安装百叶帘”

12、,请结合原文相关语句谈谈这样做的原因。(6分)14人生总是要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还要面对生命的顺逆境,我们应该学会准确面对外物,审视自己(2分)作者把这种态度生动形象地比喻成了心灵之窗的百叶帘。(2分)15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人应该尽可能地敞开心灵,面对大千世界,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2分)这四个字既承接了上文所说外界对人的积极影响的普遍性,同时又引出了下文关于其他种种特殊情况的议论(2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分)。16不矛盾(2分)因为作者的主旨是想协助人们更好地体会人生,享受生活。(2分)人虽然需要准确面对外界的是非风雨,但是也需要敞开心灵,开阔视野,体会人生的

13、千百滋味,这样才能更充分地享受真实生命的快乐。(2分)17在取得成就,获得利益时,我们需要准确对外界的捧场、阿谀和嫉妒、怀疑,这样才能使我们滋润疲惫的心灵,理解自己的缺乏,更宽容地对待他人(3分)在面对压力时,能够使我们不过度地依赖外界,并且不会使欲望膨胀,生出浮躁乃至非分之心(3分)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隐身衣杨绛我们夫妇有时说废话玩儿。“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不过玩得快乐,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阿呀!还得有缩地

14、法!”“还要护身法!”想的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隐身衣也不要了。其实,假如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仅仅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我记得我国笔记小说里讲一个人梦魂回家,见到了思念的家人,家里人却看不见他。他开口说话,也没人听见。家里人团坐吃饭,他欣然也想入座,却没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你的“自我”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却未知道有你;你虽然生活在人世间,却好像还未具人形,还未曾出生。这样活一辈子,不是虽生犹如未生吗?谁假设说,披了这种隐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遥自在,听的人只会觉得这是发扬阿Q精神,或阐述“酸葡萄论”吧?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道她在孙乡仲家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密饯茶。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