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地理上册 2.1中国的地形教案1 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4323671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地理上册 2.1中国的地形教案1 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地理上册 2.1中国的地形教案1 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地理上册 2.1中国的地形教案1 新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地理上册 2.1中国的地形教案1 新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地理上册 2.1中国的地形教案1 新版湘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地形课题中国的地形主备 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 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教学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2.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教学重难点: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具准备: 中国地形图 三阶梯分布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上一

2、章所学习的有关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进行过渡: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之中呢?这样的新课引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交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2.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复习有关地形剖面图知识的基础上,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证实刚才的推测。3.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同时提出问题: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建议教师在带领

3、学生分析第22页图2.2时,准备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这里不必过早地出现大量的地形名称,掌握地形种类就可以了。4.对我国的地势特点进行评价。这一教学过程可带领学生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2题到第4题。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专题,然后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最后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要点归纳如下: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

4、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西 东西东第一阶梯:以青藏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第二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平均海拔1000-2000米左右,部分500米以下。第三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在500米以下。课后追记 本节课重点是地势的特点,从图中逐一得出结论,学生在第一章已经识别了中国的疆域,对图的理解也较好,所以对特点已经能分析的非常透彻。地势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也通过地图逐一分析效果较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