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深入推进全土地利用综合改革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4323584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淇深入推进全土地利用综合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淇深入推进全土地利用综合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淇深入推进全土地利用综合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淇深入推进全土地利用综合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淇深入推进全土地利用综合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淇深入推进全土地利用综合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淇深入推进全土地利用综合改革(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淇县深入推进全县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水平,全面推进“五个国土”建设,加快实现“四个淇县”战略目标,按照省、市深入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城镇规划区建设用地、农村耕地、乡村建设用地(以下简称“三块地”)为抓手,在全县深入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保障水平,为“百城提质”“乡村振兴”提供资源资产和资本支撑,为建设“富裕、厚重、和美”新淇县作出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由政府

2、统筹安排推进“三块地”改革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鼓励引入企业、个人参与,拓宽资金筹措渠道。2统筹规划,集聚要素。按照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建立以空间规划为总揽、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N”规划体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整体推进开发建设,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3坚守红线,节约土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通过整治,确保耕地和高标准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在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实现乡村建设用地适当减少,城镇用地适当增加。4尊重民意,保障权益。充分尊重和依靠农民,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

3、能动性,充分考虑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认真处理好改革过程中涉及土地权属关系调整的问题,依法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5注重特色,保护生态。注重保留当地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特色和风貌,妥善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住宅和村庄。科学处理好土地利用改革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制止因片面追求用地指标和收益,违背自然规律搞过度整治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等行为的发生。二、工作目标“三块地”综合改革,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主战场,既要抢抓机遇短期突破,又要着眼长远稳妥推进。改革总体目标,实施三步走战略:(一)短期目标(2018年6月前)到

4、2018年6月前,主要工作为筛选项目,试点起步。城镇规划区建设用地改革,以城中村改造项目为载体,先储备后出让;农村耕地改革,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为切入点,抓紧实施河南益民土地复垦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淇县2015年补充耕地项目;乡村建设用地改革,紧密结合矿产资源整合,着力推进县政府与河南省土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的西部山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通过试点先行,迈出改革实质步伐,为全面推进改革摸索路子,积累经验。(二)近期目标(2020年)综合改革建章立制,全面推进。到2020年,要制定完善“三块地”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确保改革措施规范成熟,改革成效初步显现。1城镇规划区建设用地。通过土地利用综

5、合改革,严格落实城镇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一谋算、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统一供应”,形成“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大储备工作格局。年均储备土地1500亩,土地出让创收3-5亿元。2农村耕地。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整治耕地30万亩,基本实现土地整治全覆盖,耕作条件大提升,以此带动农地有序流转,规模经营。挖掘土地开发潜力,新增耕地4500亩,确保我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3乡村建设用地。以空心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整治复垦为主导,释放乡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巨大潜力,为城镇建设发展拓展用地空间。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资源交易平台,全面打通土地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增值的渠道,实

6、现城镇与乡村共存共荣、共同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远期目标(2020-2035年)2020到2035年,“三块地”改革步入常态化。土地资源资产资本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土地自然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更加充分,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更加稳定有力。三、工作任务(一)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1确定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范围。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是指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内的建设用地,分为新增国有建设用地和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存量用地包括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和城镇低效用地等。2摸清储备土地潜力。我县城镇规划区内现有

7、批而未供土地2200亩,其中商住用地约660亩,工业仓储用地约1540亩;现有闲置土地512亩;现有低效用地1405亩。2020年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规模22.06平方公里,扣除现状建成面积,剩余可支配增量土地(规划指标)5261.1亩,其中商住用地1800亩,工业仓储用地3461亩。至2030年,我县可储备土地空间约1万亩,严格实行“五统一”管理,亩均土地出让收入50万元,总计可实现土地收益50亿元,年均4.16亿元。3编制土地储备中长期专项规划。根据我县土地供应市场情况,重点分析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范国内可储备的经营性用地潜力,全面盘点城镇建设用地资源,研究空间布局、收储规模、用途结构

8、、开发时序、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等。在2018年底前,编制完成土地储备中长期专项规划。4制定储备计划。根据我县存量建设用地底数,结合近3年土地供应市场情况,科学分析市场潜力,制定土地储备计划,构建“中长期规划、三年滚动计划、年度计划”三级体系,推进土地储备计划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棚户区改造计划、财政预算计划等各类计划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实现计划的前瞻性、协同性和有效性。2018年5月底前,完成20182020年淇县土地储备计划编制及备案工作。5分批实施,稳步推进。自2018年起,我县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必须列入土地储备计划,从入库土地中出让;自2019年

9、起,工业用地全部列入土地储备计划,并从入库土地中出让;自2020年起,划拨项目的用地全部列入土地储备计划,并从入库土地中提供,实现政府对全域国有土地的统一垄断管理,形成大储备新格局。6成立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县政府成立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县供地委员会合署办公),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和主管国土的副县长任副主任。委员会负责审议并批准土地储备规划和年度计划,审议并批准具体项目储备和出让方案。依托土地储备中心,对城镇规划区内土地全面实行“五统一”(即政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谋算、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管理,形成土地市场蓄水池效应,一个口子进水,一个口子放水,提升土地供应质量,优化土地资产价值

10、,增强政府调控能力。7建立土地储备资金保障机制。按照国家政策精神,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总成交价款(不含代收代缴的税费),按照2%的比例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用于土地收购储备。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国土资源投资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及其他社会资金,扩大发行土地储备债券规模,保障政府储备土地资金需求。8统一熟地出让。按照“先完善环境再整体开发,先统一整理再有序供应”的原则,土地储备和开发整理机构统筹实施对储备土地的一级开发。推进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多元化,通过政府授权乡(镇、街道办)或购买服务、PPP等多种方式,对储备土地实施“七通一平”(即:道路、供水、供

11、电、供气、通讯、照明、绿化、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市场投放产权清晰、配套完善的“熟地”。将土地储备与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教育文化、商业金融等各类项目的建设统筹衔接起来,综合提升储备地块的开发利用价值。(二)农村耕地1摸清现有耕地提质改造潜力,推动整治耕地规模化经营。淇县耕地保有量35.6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6.88万亩,一般耕地8.78万亩。2002年至今,全县累计争取上级资金6亿元,共安排规模土地整治项目11个,已整治到位25万亩,正在整治5万亩。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极大改善了种植条件,提升亩产近10%。要积极培育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和鼓励优质耕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

12、流转,开展耕地规模化经营合作,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2摸清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整治潜力,积极开展耕地后备资源开发。2012年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我县先后实施了3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开发土地1.94亩,形成占补平衡指标1.9万亩。目前已使用近1.6万亩,尚余可支配指标约3000亩。经过排查摸底,全县宜耕后备资源5000亩,其中适宜开发的4660亩,已安排项目推进实施。土地开发形成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要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优先解决我县耕地先补后占问题,保障建设用地顺利报批。库存节余的占补平衡指标,可有计划地易地出售,有效补充财政收入。(三)乡村建设用地1科学编制规划。结合2035年区域内村镇规划

13、要求,按照土地、城建、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多规合一”的原则,科学划定乡村发展边界,合理安排农村生活和非农生产用地。以乡村建设用地整治为主要内容,编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科学安排土地综合整治建设任务,对乡村建设用地拆旧建新、土地复垦和片区开发进行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土地综合整治健康有序推进,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目标顺利实现。2严格落实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严格限定宅基地面积,农村建房要坚持先规划后建房,所有村庄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建房须按照规划有序开展,规划区外不得违规建设。研究出台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实现农村转移人口有序退出,保障

14、进城农民合法权益。3推进人地挂钩政策落实。要按照河南省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办法(豫国土资发2017152号)要求,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现状、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和人口规模等因素,依据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和流向,综合考虑城乡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科学预测规划期内进城落户人口总规模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做好相关用地布局安排。4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各乡(镇、街道办),要对本辖区内闲散乡村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全面摸底调查,建立明细台帐,制定整治复垦方案,明确推进时序,扎实有效实施。由乡村属地负责,通过空闲地复垦产

15、生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本乡镇农村建设需要,节余部分由县政府回购用于城镇建设。通过指标调剂获取的增值收益,按比例返还乡村,重点用于农民身份转换的社会保障支出、农民生活补贴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保障措施及工作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工作定位,按照总体筹划、分步实施、率先突破、逐步完善的思路,勇于担当、大胆探索,争取早日取得成效。(二)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全县“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已成立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办)、各有关单位,作为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的主体,要立足本辖区、本部门实际

16、,研究制定专项方案,明确政策措施和时间节点,推动改革任务逐一落实。(三)出台政策,支持改革。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规范和支持改革,我县将出台淇县储备土地管理办法、淇县土地整治资金以补代投实施办法、淇县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办法、淇县“三块地”综合改革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为“三块地”改革保驾护航。(四)开展培训,提高素质。加强土地储备机构和土地整治机构相关业务培训;组织涉及“三块地”管理的干部、从业人员以及乡镇政府主管领导进行政策宣讲、业务培训,引导理念创新,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和水平。选取有代表性、易推广、可复制的试点地区,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深入学习试点经验。(五)宣传发动,形成态势。加大土地利用综合改革的宣传力度,向公众解读和宣传改革任务内涵和改革方向,营造合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改革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