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整理汇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432310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整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系统解剖学整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系统解剖学整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系统解剖学整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系统解剖学整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整理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整理汇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2. 肾的位置和高度:位于腹后壁,型似蚕豆,因受肝的挤压,又肾低于左肾约1, 2cm。左肾: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椎间盘之间。右肾:第12胸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肾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腰背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触压或 叩诊有疼痛。3. 肾的被膜:肾皮质表面覆盖着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肌织膜。4肾的被膜分3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与肾筋膜。临床上的肾囊封闭是将药物注入肾脂肪囊。肾筋膜具有固定作用,分为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二者在肾 上腺的上方和肾外侧缘处均相互愈着,在肾的下方则相互分离。因肾筋膜下发完全 开放

2、,当腹壁肌力弱,肾周脂肪少,肾的固定结构薄弱时,可产生肾下垂或游走 肾。5肾的结构:肾的冠状切面观,肾实质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肾皮质由肾小体 和肾小管组成。肾髓质中,15-20个呈锥形放射状条纹的肾锥体,2-3个肾锥 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肾锥体突入肾小盏,2-3个肾小 盏合成一个肾大盏。伸入肾锥体之间肾皮质称肾柱。肾小盏呈漏斗形,收集尿 液。肾锥体圆锥的,底朝皮质,尖朝肾窦,光泽致密,有许多颜色较深,放射 状条纹的结构。6. 输尿管:全长可分为输尿管腹部,输尿管盆部和输尿管壁内部。7. 输尿管的三处狭窄: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中狭窄:位于小骨盆 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

3、管处;下狭窄:位于壁内部。8. 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部。9. 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扩大或收缩始 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两个输尿管口之 间的皱襞称为输尿管间襞。10. 女性尿道的特点:短、宽、直。易发生尿路感染。11. 生殖系统包括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生殖管 道和附属腺。12. 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器官,13. 精子产生部位:生精小管雄激素产生部位:精直小管14. 附睾功能为暂时储存精子,分泌附睾液营养精子,促进精子进一步成熟。15. 精索是位于睾丸上端和腹股沟管腹环间的一对

4、柔软的圆索状结构。16. 输精管依行程分为四部:睾丸部、精索部(位于腹股沟内,为输精管结扎 的理想部位)、腹股沟管部、盆部。17. 前列腺分为五叶:前、中、后、两侧叶,肥大常发生中叶和侧叶,后叶是 前列腺肿瘤易发部位。18. 阴茎主要由两条阴茎海绵体和一条尿道海绵体组成。19. 男性尿道的特点:长、窄、弯。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三部分。20. 男性尿道的三处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尿道外口最窄。 三个膨大:尿道前列腺部、球部和舟状窝。两个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21. 精子从产生到输出体外的过程:精曲小管(产生部位一精直小管一睾丸网一 睾丸输出小管f附睾头f附睾管f输精管f

5、射精管f尿道f体外22. 卵巢的固定装置:卵巢悬韧带(又称骨盆漏斗韧带内含卵巢血管、淋巴结、 神经节丝、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是寻找卵巢血管的标志;卵巢固有韧带23. 输卵管的四部由内向外侧: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输卵管结扎术多在 此处);输卵管壶腹(受精部位);输卵管漏斗。24. 子宫分为底、体、颈三部分。子宫内的腔分为子宫腔和子宫颈管。25. 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凹陷,称之阴道穹。阴道穹分为前穹后穹和侧穹,临床在后穹做盆积液的引流26. 子宫的固定装置:子宫韧带有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 圆韧带(前倾);子宫主韧带(防止脱垂);子宫

6、骶韧带(前倾前屈)。27.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 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28.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胞体、树突、轴突)和神经胶质。胞体内含有尼氏体 和神经原纤维。尼氏体的化学成分是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神经原纤维对神经细 胞有支持作用,并与神经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有关。29.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三类: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 经元。依据神经元的功能和传导方向将神经元分为三类: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主要占99%)30. 神经元被髓鞘和神经膜包裹构成神经纤维。根据有无髓鞘包绕将神经纤维 分为有髓神经纤维(被髓鞘和

7、神经膜共同包裹和无髓神经纤维(仅神经膜包裹。31. 神经冲动在有髓神经纤维中是以跳跃的方式传导。32. 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33. 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称为白质。34. 神经核:在灰质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深部聚集成团或柱, 称为神经核。35. 髓质:位于大小脑的白质因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部36. 纤维束:在白质中,凡起止形成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37. 神经节:在周围部,形态和功能相似神经元胞体聚集处。38. 神经:周围部神经纤维聚集形成的粗细不等的条索状结构。39.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 1腰

8、椎 下缘,全长有两个梭形膨大,即颈膨大和腰骶膨大。颈膨大自第 4 颈节至第 1 胸节。腰骶膨大自第 2 腰节至第 3 骶节。40. 脊髓分为31各节段:8个颈节(C)、12个胸节(T)、5个腰节(L)、5 个骶节(S)、1个尾节(C。)临床上常选择地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 进针行脊髓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41. 脊髓表面有 6 条纵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后正中隔、前外侧沟、后外 侧沟、后中间沟。42. 脊髓的横切面上,中央有中央管,周围是“H”形灰质,外周是白质。灰质 由前角(运动和后角(感觉组成。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三条索:前索、后索、 外侧索。43. 白质由纤维束组成分为上行纤维束

9、、下行纤维束和固有束。44. 上行纤维传导束:包括薄束与楔束,脊髓小脑束和脊髓丘脑束。传导感 觉。薄、楔束分别传到来自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 觉和精细触觉信息。脊髓小脑束分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束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本体感 觉和外感觉信息至小脑。脊髓丘脑束分为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前 者位于外侧索前部,后者位于前索。45. 下行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 状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传导运动46. 脊髓的功能表现在两方面:上、下行传导径路的中继站和反射中枢。47. 脊髓损伤: 1脊髓横贯性损伤: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运动丧

10、失,反射 消失,处于无反射状态称脊髓休克; 2脊髓半侧损伤 :损伤侧平面以下位置 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同时肢体硬瘫,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身体痛、温 觉丧失;3脊髓前角受损:伤及前角运动神经元,骨骼肌呈迟缓性瘫痪,脊髓 灰质炎(小儿麻痹)。48. 脑分为六个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干和延髓合称为脑干。49. 延髓的前外侧沟有舌下神经;后外侧沟自上而下依次是舌咽神经、迷走神 经和副神经。在脑桥的基底沟和小脑中脚交界处连有三叉神经。延髓脑桥沟自 中线向外侧依次有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在脚间窝下部,大脑脚的内 侧有动眼神经。脑干的背侧有滑车神经。7种脑神经核团:1)

11、一般躯体运动核:自上到下: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 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2)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和副神经核。3)一般内脏运动核:属副神经核,动眼神经复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 经背核。4)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5)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感觉核。6)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50. 脑干的白质上、下行纤维束的组成和功能: 上行纤维束:1)内侧丘系: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感 觉。2)脊髓丘脑束: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觉。3)三叉丘脑束:传导对侧头面部浅感觉。4)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5)脊髓小脑前、后束:

12、参与非意识性本体感觉的反射活动。下行纤维束: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51. 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1)上行网状激动系统;2)调节肌张力;3)调节内脏活动;4)参与睡眠发生,抑制痛觉传递52. 小脑的分类: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大脑小脑。53. 三对小脑脚:小脑上脚(结合臂)、小脑中脚(脑桥臂)、小脑下脚(绳 状体)。54. 小脑的功能:1)维持身体平衡;2)维持身体姿势;3 调节共济运动。55. 端脑三条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56. 端脑五个叶:额叶、枕叶、颞叶、顶叶、岛叶。57.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1)第I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特点:上下颠倒; 左右交叉;身体各部分投

13、影区取决于各部分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2)第I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特点:上下颠倒; 左右交叉;身体各部分投影范围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3)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书写中枢:额中 回后部,失写;听觉型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视觉性语言中 枢:角回,失读。58. 基底核包括纹状体、屛状体和杏仁体。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尾 状核和壳是较新的结构合称为新纹状体,苍白球为较旧的结构称为旧纹状体。59. 大脑半球的髓质的神经纤维分为三类:1)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皮质的纤维;2)连合纤维:是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3)投射纤维:60

14、. 内囊损伤:三偏症状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对侧偏盲(视辐射受损),无偏聋现象。61. 从功能上分析,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可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两大结构 成分。62. 脊神经干分支:前、后支;交通支;脊膜支。63. 腋神经: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肱骨外科颈骨折伤及三角肌,损伤腋神 经,导致“方肩”。64. 正中神经:感觉神经纤维分布于桡侧半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皮肤及 其中节和远节指背皮肤。肱骨下端骨折伤及正中神经,导致“猿掌”。65. 尺神经:肱骨上踝后方骨折,伤及尺神经,导致“爪形手”。66. 桡神经:肱骨中段骨折,导致前臂肌群瘫痪,表现为

15、抬前臂时呈“垂腕 状”。67. 胸神经节段性分布:T2胸骨角平面;T4乳头平面;T6剑突平 面;T8两侧肋弓中点连线的平面;T10脐平面;T12脐与耻骨联合 连线中点平面意义:临床上定位和诊断68. 1)胫神经损伤:“钩状足”畸形2)腓总神经损伤: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呈“跨 阈步态”69. 脑神经分类:1)感觉性:1嗅神经、II视神经、训前庭蜗神经;2)运动性:111动眼神经、W滑车神经、W展神经、XI副 神经、XH舌下神经;3)混合性:V三叉神经、W面神经、IX舌咽神经、X迷走神 经70. 眼球肌肉的神经支配:(七块肌肉)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下直肌、上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展神经支配外直肌71. 舌前2/3黏膜的一般感觉由三叉神经支配,味觉由面神经支配;舌后1/3黏膜 的一般感觉和味觉都由舌咽神经支配。72. 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1)眼神经:含躯体感觉纤维2)上颌神经:含躯体感觉神经3)下颌神经:是三叉神经分支中最粗大的一支,混合性神经73. 面神经骨内的分支:骨索 、岩大神经、锁骨肌神经74副神经脊髓根损伤时,由于胸锁乳突肌瘫疾使头不能向患侧侧转,也不能使面 部转向对侧,由于斜方肌瘫痪,患侧肩胛下垂。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 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