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43043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基础巩固1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化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条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这说明()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A.B.C.D.答案D2下列诗句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体现的哲理不相同的是()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答案C解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社

2、会的变化发展,A、B、D三项哲学寓意与之相同。C项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干诗句体现的哲理不同。3与下面漫画变迁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变迁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吐故纳新C.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审时度势答案B解析漫画变迁不仅反映了人们收入不断提高,也反映了人们对收入的认识不断变化,这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项所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A项认为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也不同。C项强调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项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以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为基础。4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下列诗句或俗语中蕴含发展的观点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

3、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B.C.D.答案C解析根据发展的含义及实质,我们知道事物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为发展,符合题意;表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符合题意。应选C项。5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下列对发展与变化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变化B.只有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C.事物的变化过程就是发展D.变化发展具有物质性答案B解析变化有两种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上升的,也可能是倒退的、下降的,而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变化。6城市公共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

4、生活的纽带,全面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有利于城市功能提升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这体现了()A.联系总是在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C.人能认识和创造规律以改造客观世界D.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答案B解析城市公共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全面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有利于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说明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故答案选B项。不利联系可能导致事物后退,A项错误。C项违背规律客观性。D项干肢不符。7从哲学上看,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是()A.任何发展都是变化B.任何变化都是发展C.发

5、展和变化是一回事D.显著的变化就是发展答案A解析发展是一种变化,任何发展都是变化,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C、D三项错误,A项正确。8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况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荀况的这句话()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肯定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离的C.肯定了静止的相对性D.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答案D解析荀况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选D项。9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各地某些区域极端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加。全

6、球气候变暖体现了()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自然界具有客观性D.相对静止不存在答案A解析全球气候变暖说明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说法错误,事物既存在绝对运动的状态,也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10有人认为:“联系构成发展,建立的联系越多,就越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答案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所以,“联系构成发展”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不能把主观的联系强加给客观事物。同时,联系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只能根

7、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能随意建立新的联系。对具体联系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只有建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联系,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因此,“建立的联系越多,就越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能力提升1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从哲学角度看,暮春这首诗主要说明了()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B.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答案B解析“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是说只要把根留住,等待来年的春风,花儿就会重新开放。这体现了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诗经大雅文王

8、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品中也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下列与上述名句蕴含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A.芳林侧畔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答案A解析“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意为周国虽是古老之邦,它却受命变法,锐意创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强调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它们都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项蕴含的哲理与之相同。B项认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项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项强调要重视实践的作用。3有人认为:“流行文化

9、就是新文化。”这种观点错在它()A.从根本上否定了区分新旧事物的正确标准B.没有看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C.将运动、变化、发展混为一谈D.将事物一时的力量强弱作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答案A解析新文化不等于新出现的文化,更不等于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就是新文化”将是否流行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区分新旧事物的正确标准。故答案选A项。B项不如A项全面,C、D两项与题意不符。4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

10、国;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说明()A.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社会是变化、发展的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较长的时间答案B解析材料旨在反映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的不同提法。A、B、C、D四项表述都正确,但只有B项准确地体现了材料的意思,即认识的不断发展,故选B项。5鲁班“遇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鲁班“遇难”A.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掌握科学知识B.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C.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答案D解析鲁班有精湛的木工技艺,由于不懂英语和电脑而“遇难”,这是

11、跟不上时代要求的体现,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D项。6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构筑“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步入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轨道。全市先后部署实施了5批10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先后研制出世界领先的“天河一号”和“曙光星云”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建成并运行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全社会研发指数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请从发展实质的角度说明创新对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意义。答案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正确认识和理解发展的实质,就要站在事物前进和上升的立场上,与时俱进,积极培育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创新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生产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解析首先,要明确知识限定发展的实质;其次,要明确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手段质量、效益等,以及创新对这些手段的影响。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