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4289729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专题06 辛弃疾词两首 1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_,_,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曾有过亲入敌营侦察敌情、只身追杀叛徒、带五十人马闯袭驻有五万人的金军大营生擒叛贼等英雄壮举,名震一方。23岁南渡归宋,先后任建康府通判及湖北、湖南安抚使等职。后受南宋投降派排斥打击,被免职退居上饶、铅山达20年之久。64岁时,朝廷准备北伐,任用他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但不久又遭排斥,回铅山家中。忧愤而死。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 与苏轼并称_。词风以_为主,兼有明快、婉约、清新等特点。有_及_。今人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2

2、文体知识水龙吟:出自李白诗句“笛奏龙吟水”。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永遇乐:词牌名,始创于柳永,分上下两阕,共一百零四字。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刘辰翁等均用此词牌创作过,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3人生经历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扑

3、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做通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4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遥岑远目( ) 断鸿( ) 玉簪螺髻( ) 鲈鱼堪脍( ) 吴钩( )

4、求田问舍( ) 金戈( ) 揾英雄泪( ) 舞榭歌台( ) 狼居胥( )5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顾赢得仓皇北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去水随天去秋无际( )我从去年辞帝京( )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3)舍求田问舍( )退避三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不舍昼夜(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封封狼居胥(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曾人道寄奴曾住(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益其所不能( )(6)可可堪回首( )信可乐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1.幼安 稼轩 “苏辛” 豪放沉郁 稼轩词 稼轩长短句 hng zn/j kui gu sh g wn xi

5、 x4.(1)回头看/探望,拜访(2)表示动作的趋势/过去的/距离(3)名词,房屋,住宅/量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动词,放弃/动词,舍弃(4)古代帝王筑坛祭天的一种盛典/边界,疆界(5)副词,曾经/副词,表出乎意料,竟/通“增”,增加(6)岂,哪/实在/大约1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其中的“江水、山景、落日、断鸿”等景物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1)江水、山景:词人由水写到山,“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词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人借远山之献

6、供,尽情抒发内心愁怨。(2)落日: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3)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1)第一个动作“把吴钩看了”。“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2)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在这里,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显现在读者面前。(3)第三个动作“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

7、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后半部分刻画了一个“江南游子”的形象。请从动作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角度简要说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中“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最终也“无人会,登临意”。由此看来,“游子”不单单是离家之人,更是被国家抛弃、没了归属依靠的人。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英雄宝刀,都弃而不用,使英雄只得闲看“吴钩”,只得拍遍栏杆,心中抑郁苦闷可想而知。总之,“江南游子”就是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却无人理解的形象。4如何理解“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含意。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

8、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主要用典,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作用。典故人 物作用“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借张翰来自比,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陈登、许汜、刘备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晋朝大将军桓温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

9、徒然虚度年华的愤慨和苦痛。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7通读全词,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词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8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情感:都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1下列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cng)赏心亭(tng)鲈

10、鱼(l)堪脍(kui)B揾泪(wn)狼居胥(x)玉簪(zn)巷陌(m)C螺髻(j)断鸿声(hng)舞榭(xi)赢(yng)得D供恨(gng)佛狸祠(c)神鸦(y)金戈(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流年雄才大略苍皇哗众取宠B愤概谋取利益频繁发号施令C南渡徒然虚度祭祀矫揉造作D理睬惊慌失措合谐鸦雀无声3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4下列诗句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11、一项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6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封狼居胥。(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 周瑜 张季鹰 霍去病B周瑜 刘裕 霍去病 张季鹰C周瑜 刘裕 张季鹰 霍去病D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季鹰7对词的上阕的分析鉴

12、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两句既有写实,又有怀古,是即景生情的联想。B“舞榭”两句用语双关,揭示了历史规律,充满了沧桑感。C“斜阳”三句用对偶手法写眼前景象,怀古中感慨万分。D“想当年”三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借代、比喻和夸张。8下面对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是写景抒情,作者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一系列自然景物,来陪衬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B在上片中,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仔细端详抽出来的宝剑,一是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C词的下片着重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

13、孤寂与忧愁。D下片中几个典故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大志,那就回到故乡去“求田问舍”,隐居田园。9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例句: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14、揾英雄泪?1古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般比较忌讳重字,而在这首词的前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连用两个“秋”,想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说说这首词中典故的运用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辛弃疾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注】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1本词成功地学习了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抒怀,请结合上阕词句具体分析。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