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市场发展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4284336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业市场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茶业市场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茶业市场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茶业市场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茶业市场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业市场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业市场发展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中国茶业市场发展报告作者:农业部刘年艳茶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先放开的农产品,茶叶市场的发育比较健全。茶叶市场,现在是完全的竞争市场,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因此,茶叶企业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并严格地执行,企业一定会步入良性的发展之路。否则,企业一定会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茶叶出现前所未有的“卖茶难”。大家一致认为,解决“卖茶难”,关键在市场。1994年,茶叶价格比上年下降了20-50%,产量下降了20%。全国春茶下降20,湖南、四川下降30%,福建6万亩茶弃采,安徽黄山提前20天封园,部分地方砍茶毁园。加工企业亏损面在80%以上

2、。出口仅2.9亿美元,下降26%。1996年,湖南省春茶减产40%,95%的茶叶公司亏损,80家较大的茶厂亏损1亿多元;四川新茶上市迟,收购价下跌50%,还难以销售出去。因此,了解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是解决中国茶叶“卖茶难”的重要途径。 一、茶叶市场的性质茶叶市场的性质,可以从内销和外销两方面来描述,也可以从消费弹性和生产弹性来描述。内销属完全竟争市场,出口为垄断竟争市场。茶叶消费弹性小,生产弹性大。 1、内销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厂家多,产品同质,完全无差别,需求无弹性,价格无法控制;行业进出容易,市场占有率不可能超过5%;市场交易信息完全,交易拍卖,经济效率高,价

3、格、盈利水平低。当前中国茶叶内销市场基本符合这一特点。2、外销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是:厂家较多,产品有一定差别,需求弹性较大;价格受一定程度的控制(特别是收购价),行业进出较容易;价格盈利水平较高,10家企业占50-60%的市场。现在的外销市场基本符合这一特点。3、消费弹性小,供应(生产)弹性大:消费弹性小。茶价变化不大时,销量变化很小;茶价变化很大时,销量变化不大。1983年-1984年,税收由40%下降到25%,平均销价下降5-10%,消费并没有增长。1985年以来,价格大提高,销量不减,仅低档茶消费增加。1988年沈阳市问卷调查,人均年收入在1500元以上、1000-15

4、00元、1000元以下的,其消费价格分别为每公斤40元、20-40元、20元,前两个占的比例为2-2.5%。生产弹性大。只要茶价上涨,茶叶产量当年可以大幅度增加;只要某市场价格较好,库存茶叶马上就会从全国各地涌入。二、茶叶市场的实质作为企业来讲,茶叶市场的实质就是建立自已的客户群,稳定市场即稳定客户;开拓市场即客户攻关,市场设点。评定市场稳定与否,主要用以下两个指标。1、客户更新率:大于30%为不稳定,小于它则较稳定;2、销售额:每年增长则稳,下降则不稳。三、茶叶市场50年 50年来,世界茶叶产量增长5.6倍,面积增长2.5倍,单产增长2.4倍。世界产茶的56个国家中,一半以上人口可以“自给自

5、足”。中国茶叶市场50年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从茶类比例、六个阶段、供求关系、买方市场、三次浪潮、三次冲击、三热、三次革命、五大功能、近10年市场变化等10个方面进行了解。1、50年来,茶类比例变化,见表3-1。 表3-1 50年来茶类比例变化 (%)1950年 1960年 1972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2002(万吨) 2002(+%)2002(%)紧压茶41.2233.79 30.8030.50 30.8027.805.80 -3.312.16红茶 10.28 8.48 8.2 9.3 7.7 9.47 1.5 +7.14 3.14绿茶 24.99 28.14 31.

6、1 32.9 26.725.4 27.5(名18)+5.77 57.65花茶 5.6 26.82 29.9 25.1 31.934.8 10 -4.76 20.96乌龙茶 3.772.9 2.1 2.9 2.3 2.9 +11.5 6.09 2、改革开放20年以来,茶叶市场经历了6个阶段,见表3-2 表3-2 20年来茶叶市场的6个阶段1979-1982 内外销好,效益颇丰,茶叶大战,价格上涨3-5倍。80、81、82年分别增长35%、27%、26%1982-1984 调整经济,外贸控制亏损,茶叶积压。1984-1989 放开市场,降低税收,市场活跃。1989-1993 治理整顿,外贸承包,茶

7、价大跌。1993-1995 经济软着陆,出现“卖茶难”和“名优茶热”。1995以后 结构调整,卖茶困难,红茶下降,绿茶、乌龙茶上升,花茶持平。说明: 1)1983年积压27.5万吨,茶价大跌。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内销量,合理库存应为7.5万吨。 2) 1984年全国商业主渠道库存花茶可销14个月。高檔花茶1983年以前滞销,1985年以来畅销;中档适销,低档滞销。 3) 1993年边贸假冒伪劣产品多,造成正常贸易大滑坡。茶叶市场有四大走势,一是名茶价格上升;二是低档红茶走俏;三是绿茶滞销,由于红改绿,出口欠佳的缘故;四是花茶平衡。 3、供求关系。 全国茶园110万公顷,单产仅750公斤/公顷,为世

8、界平均数的61%,说明增产潜力巨大;就全球、全国而言,供过于求将长期存在。 企业只能紧中求活,各显神通,搞好市场细分,突出特色经营,创造自己的小气候。供需规律:当出口占总销量的1/3时,茶叶市场正常;当出口小于总销量的1/3时,国内茶叶积压严重。供求关系见表33 表3-3 茶叶供求关系 生产量(万吨) 出口量(万吨) 内销(万吨) 供-求 库存98年全球 285 125 138 +22 +222001年 301 138.9 162.198年全国 62 21.8 40 +0.2 62001年 70.17 24.95 45 +0.22 从各茶叶主产省的生产情况来看,通过20年来的调整,发生了较好的

9、变化,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并将进一步向优质、名牌、高效的方向发展。2002年,全国茶叶主产省的生产情况见表3-4。表3-42002年,全国茶叶主产省生产情况 省份茶园面积(万亩)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备 注 浙江12.529-33蒸青茶出口减少、珠茶出口增加福建2001416.4福鼎茶价上涨、空调杀青技术云南2678.512江苏3.31.176.18湖北1808.0412山东 24安徽4.89.9名优茶下降四川66.6湖南1125.95.9江西1.44.5广东654.15贵州1.762.2海南2.90.14(-27%)0.16(33%)全国177072112.44有的省盲目发展面积

10、4、买方市场的五个特点。 当前的茶叶市场,是买方市场,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供应充足,品种丰富,消费者可任意选择;2)消费者注重原产地、名牌;3)质量要求严,水分低,易保管,无污染,保健康;4)价格公道,质价相符;5)售后服务好,诚实守信。 5、茶叶的三次浪潮。 50年来,茶叶市场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为“生产浪潮”:70年代以前,主要在生产领域,茶园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第二次为“流通浪潮”:80年代发生在加工领域,以6.7万家茶厂、茶司的“茶叶大战”为标志;第三次为消费浪潮,以90年代初的茶叶市场疲软,后来茶店、茶楼林立、茶文化促销为象征,饮茶人口增加,人均消费增加,饮名优品牌茶者增加。

11、6、茶叶市场经受过三次冲击。 20年来,中国茶叶市场经受过三次冲击。第一次是80年代“咖啡的冲击”,第二次是90年代初“碳酸饮料、果汁、啤酒的冲击”,第三次是“矿泉水的冲击”。茶叶市场占有率1981年为46.2%,1982年为21.8%。1990年后,上海夏天饮茶人口占37.5%,大于碳酸等其它饮料。尽管经受了三次冲出,最终证明还是茶是最佳天然保健饮料,不愧为“中华国饮”,并被称为“二十一世纪饮料之王”进入新的世纪,日本很多咖啡店都改成了茶艺馆;美国人也因看好茶叶的抗癌保健功能,喝茶的人也不断增多。 7、茶叶市场“三热”。 1) 降温茶热。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有

12、企业的效益增长,自主权扩大,企业发降温茶的现象十 分普遍,茶叶的消费增多,并出现了可喜的“降温茶热”。到80年代末,后因国企效益下滑,消费观念变化而逐渐降温。 2) 名优茶热 。1995年为6.9万吨,30亿;1998年月11.6万吨,45亿,占内销70亿的一半以上;2001年达58亿元。名优茶热的出现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六四”风暴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制裁,茶叶出口受到巨大的打击,国内市场 严重供过于求,必须调整新产品结构,扩大国内销售;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名优茶的需求增大。从发展趋势来看,货真价实的名优茶将长期供不应求。 3) 有机茶热。由于人

13、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纯天然,无污染,少施化肥,农残低的茶的要求越来越高,将会迎来一个“有机茶热”。 8、茶叶市场的“三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是“销区到产区办场”,茶店自采自销。茶叶作为第三类农副产品放开市场后允许个体经营,这是革“产区茶叶公司”的命。因此,在1989年前还风光无限的产区茶叶公司不断破产倒闭。现在除了省级茶叶公司还在正常经营外,绝大多数地市茶叶公司都不复存在,几乎成了私营企业的天下。 2)第二次革命是“产区到销区开店”,茶店自产自销。极大地促进了消费,这是革“销区茶叶公司”的命。90年代初,产区成千上万的推销大军涌向全国各地,尤其是浙江、福建人居多,福建的安溪县就有1/3的男人在外从事茶叶推销。茶店多了,茶叶好了,消费者能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茶叶的消费也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