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白话文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4282853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拳论白话文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太极拳论白话文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太极拳论白话文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太极拳论白话文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太极拳论白话文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极拳论白话文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论白话文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拳论】白话解析 【太极拳论】是国内太极拳典型理论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篇理论专著,作者王宗岳。 王宗岳清代山西人,乾隆年间在世(公元1736-1795年)。据传,王宗岳是继宋末张三丰发明太极拳之后一位最重要的传承者。杨澄浦(杨氏太极拳传人)在【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写道:“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张松溪,蒋发诸人相传不绝。陈长兴师(陈氏太极拳第十四代传人),乃蒋发先生唯一之弟子。”王宗岳精通拳、剑、枪法,而“少时自经史外,黄帝老子之书及兵言无书不读”。同步著有【打手歌】、【十三势行功解】、【太极拳释名】等典型之著。其【太极拳论】集古代哲学、阴阳学、中医养生、

2、儒道文化、古代兵法之大成。唯精品之极,最为出名。 【太极拳论】自出世百余年来,为世代太极拳家所推崇并为必修之作,其所论原理以至成为后来各名家著书立说的理论基本和根据,既有拳经之美誉,对后世太极拳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了让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欣赏这篇名作并解真髓,从而知行合一,指引实践,将更快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拳艺水平,本人对此文进行了具体解译,以供人们参照和学习。 一、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应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

3、贯穿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所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

4、,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二、译文 太极,是由无极衍生的,是阴阳的本源。运动时,阴阳两者互相作用,互相转换,彼此消长,姿态分明。静默时,阴阳两者互相制约,取向平衡。动作不可过份,也不可局限性,应顺随阴阳变化的规律而运动。对手以强力袭击时,我不以强力相抗,而以柔韧的劲力顺势引入化解,这种措施叫作走。我以顺随对手来力的方式贴靠住对方,使其来力落空,这种措施叫作粘。对手动作快来,我就迅速接应;对手动作慢来,我就顺应缓慢而相随。对抗机势虽然瞬息万变,其着势也多种多样,但应对的理法是一致的,不变的。劲力的规律蕴藏在着势之中,只有纯熟地掌握每一着势,才干逐

5、渐领悟到劲力的规律。并在此基本之上,进而达到应运自如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如不经历长期的刻苦练习而达到着势纯熟的限度,是不能通然开窍而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的。 颈部放松,头部端正。腹部松驰,内气下沉于丹田。运动时身体的重心要稳定,力求平衡。身体的虚实转换须层次分明,富有节奏并要迅速和隐蔽。对手在我左侧袭击时,应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右侧,左侧呈虚的姿态;对手在我右侧袭击时,应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左侧,右侧呈虚的姿态。以高位姿态袭击或防守时,应将身体的重心提高到最高位;以低位姿态袭击或防守时,应将身体的重心俯降到最低位,总之不给对手留有超过我之高位或低位的机会和条件。向对手进击,应以持续性袭击为最佳,不给对手还

6、手和喘息的机会;而退守时,决不恋战,退得越快越好,不留给对手持续袭击的也许。进击限度的把握,应根据机势变化而定,如不利于我继续进击时,哪怕多加一只羽毛的长度都将为过。而退守之快就连苍蝇瞬息着落的机会都不应有。我的着势和意图是隐蔽的,对手无法懂得,而对手的状况我却了如指掌。凡在对抗中常胜不败者,大都是应用了这些计谋和手段。 拳术有诸多门派,着势也各有区别,但不外乎都是以力量和速度作为制人取胜的前提和条件的。力量大优势于力量小,动作慢不及动作快,这些只是人体自然条件的本能作用,与劲力的规律及使用是没有关系的。例如“四两拨千斤”是以小胜大的例子,这显然不是靠所谓力大取胜的。再看年迈的老人可以抵御众人

7、的情形,依托单纯的快又怎能做得到呢?! 身体站立要象秤杆(称东西时)那样匀衡平稳,身体运动起来要象车轮那样圆活自如。身体的重心偏沉于一侧便于机动灵活;身体的重心贯彻于双脚即为双重,灵活受限,反映迟滞。每见到那些下了近年苦功而不能化解来力的人,大都是一开始就被对手牵制住,从而丧失了积极和灵活,因素就是没有真正结识虚实转换的原理以及双重之病所带来的危害。要想避免双重的毛病,就要懂得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粘是为了化走来力,而化走来力则须由粘来完毕,因此“粘即是走,走即是粘”。这是阴阳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变化。只有懂得阴阳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及变化,才干懂得劲力的原理和规律。

8、而后在劲力规律的指引下,拳术就会越练越精;再加以思考和总结,劲力的使用就会逐渐达到随心应手、运用自如的限度了。 太极拳以“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为主旨,即以“以柔克刚”、“借力打人”、“后发先至”为其行拳准则。这是“舍己从人”之策。但有诸多人以我为主,拼力抢先,硬打硬进,虽然这些同是技击之术,但这种“舍近求远”与“舍己从人”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学习太极拳的人对这个问题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辨明。这就是有关太极拳原理的论述。 三、解析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一词初见于周易.系辞一书。既“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里的两仪即阴阳,太极则以阴阳为内涵,是衍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古人觉得:阴

9、阳是人体内在之本,主宰人体的生命运动,人体的肢体运动归源于人体内在的阴阳运动。两者即为表里。 太极拳家觉得:太极是一切的原动力,宇宙既有太极,人体也有太极,并且人身的腹部就是太极。太极十三式歌中“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旨在腰间”,说的就是中医学说中人体阴阳本位的所在。由此化转为外在形式即太极拳中动静、刚柔、虚实、开合等对立统一状态,与阴阳学说的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也是一致的。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分,指分开、分界。意指运动时阴阳之间分明的主次关系,即阳为主导,阴为辅助,彼此消长。静,相对运动而言,是临时性的。合,指阴阳之间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而不是合二为一或合归为一体。阴阳本是矛盾,彼此间互相

10、依存,互相作用,其中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把“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理解为运动时阴阳分开,静止时阴阳两者就合归于一体,这样就否认了阴阳之间即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于此就没有阴阳可言了。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阴阳学说之主线法则,是阴阳平衡转化规律。“无过不及”是说动作要适度,不可因过度而破坏平衡。“随曲就伸”是说平衡的要领和措施。总之要遵循阴阳平衡转化规律,即在运动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变化和发展。 【刚我柔谓之走】刚,指强力、刚劲。走,指化走来力、使来力落空。此句意为不要以强力与对手正面抗衡,应顺势引入来力使其化解;同步也为我防守反击发明了有利条件。这是柔的措施和目的。 【我顺人背谓之

11、粘】顺,指顺应、顺随。背,指被迫、不顺。粘,指近身、贴靠。粘法之术是太极拳术中以柔的方式化解来力的措施之一,共“沾粘连随”四法。这里粘则代表四法,为总称。粘的目的是为了走,是走的前提,两者为因果关系。即粘是因,走是果。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是太极拳以她人为中心、以我为顺随既舍已从人的行拳方略,是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之主旨的需要,为其服务。 【虽变化万端,而理应一贯】这里的变化指二个方面:一是对抗双方各自所处的形势的有利或有弊,以及积极与被动等变化。二是对抗双方各自着势的变化。这两个变化在技击中固然是存在的,并且随时随处都在发生着,但不管它如何变化,而太极拳术“以静制动”、“以小

12、胜大”、“后发先至”的行拳方略则不应其变化而变动和变化。因此动急要急应,动缓要缓随。太极拳术趁其势借其力、以柔克刚、后发先胜的绝妙之处就在于此。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穿焉】着熟,指着势和招法的纯熟限度。懂劲,指劲力的规律。神明,意指象神同样自由自在、出神入化。贯穿,指一通百通、全面通晓。此句旨在告戒:通晓太极拳劲力之路就在于一着一势的勤学苦练和细心揣磨,这是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除此无其他捷径可走。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领,指颈部;虚领,指颈部自然放松。气,指人体内气。丹田,即穴位,位于人体脐部。太极拳家觉得:“顶劲,头容正直,神贯顶,不可用意,用则项

13、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领自然之意”(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而气沉丹田,气血将充实于下,下体坚实,重心稳固。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意如译文。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左重和右重在此处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身体的重心在左侧或右侧;二是指左侧或右侧的处境重要、紧急;三是左右两侧同步处在不利状态,但相比之下左侧或右侧比另一方更重要。本文所译概括了这三种含义。如不加背景而从字面上把它理解为:我左侧的肢体如感重意,就将左侧肢体变虚;我右侧的肢体如感重意,应将右边之重隐去(重心隐不去,只能移到左边)。显然这种没有前题条件的移来移去的做法是互相矛盾的,没故意义,实际中让人无从理解和操作,这样理解必然是违背原

14、文本意的。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弥,为满、更加之意。仰,指身体仰起的姿态。俯,指身体下低的姿态。仰和俯是指我的姿态,而不是对手。不能把此句理解为:对手仰攻而我就升高,对方俯袭而我就落低。仰攻是从下向上的袭击方式,而我的身体就此升高,那正中对手下怀。俯袭是从上向下的袭击方式,意为俯冲,而我的身体就此落低,成果必是自投绝境,不打自趴无退路可走,如此拙劣之法不会是原文本意。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进,指进击、袭击。长,指袭击的进程。退,指退却、退守。促,指短暂、迅速。意如译文。同样,进与退是接应上文指我的战术方略,而不是对手。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此句以比方的形式对“进之则愈长,退之

15、则愈促”进行约束和补充。而这不是说:衡量敌劲轻重的精确性,不可有一根羽毛份量的误差;感觉的敏锐限度,要使苍蝇、蚊虫都落不到我的身上。由于,如此高精端的拳术技能不仅常人做不到,大师们也做不到,然而虽然做到,那么在瞬息万变的技击过程中也没有实际意义。如果觉得此句只在借以形容,这不仅上下语意不对,并且这种不客观不现实的形容即而成为夸张和玄虚,有悖于太极拳理。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英雄,指长胜不败者,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受尊重和敬佩的人。盖皆,指所有。及,指达到。太极拳法讲究的是内动。所谓内动是内气、内脏、深层肌纤维及由身体重心隐藏的运动。而外动则是由内动的主导及带动下而发

16、生的,拳家有“内不动,外不发”之说。正是由于我的的意图和着势隐蔽于内,不易被对手察觉,因此“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在情理之中了,固而知彼知己长胜不败。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斯技,指拳术。旁门,指其他拳派。中国拳术分内家与外家两大派系。内家以太极、八卦、形意为代表;外家以少林拳为代表。两者在体现形式上:内家主静,形式上柔和安静,神气内合;外家积极,动作上神气逼人,动作迅速。内家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外家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在技击原则及措施上:内家强调以静待动,后发先至;外家规定动中取胜,先发制人。内家讲发放是指发放对手之劲,将控制的对方之劲向放箭同样发出(打击是打对方的身体);外家拳用局部肌肉伸缩的力量打人,其特性是局部肌肉紧张,可将人一拳击倒,但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