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427462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师风读书笔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孙学明师德重要从教师的人格特性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性的体现。师 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自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渐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她们都把师德崇高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楷模,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

2、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性的直接体现。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规定。教师要“为人师表”。一方面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一方面要做到;严禁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主线,形成学生崇高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

3、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某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主线。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一方面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种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种守本分平民”。但是,核心还在于教师自身与否具有这些品质。学生对教师的信奉限度是同其受益限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到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也许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

4、念,在学法的同步,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现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一方面自己要能做出表率。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楷模。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并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有了学习的能力,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干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仅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教师无小节,到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

5、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干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种精神丰富、道德崇高的教师,才干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种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她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种民族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崇高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主线保证。教育心理学表白,

6、任何学生身上均有闪光点,只是在于教者能否善于发现。许多成绩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她们爱劳动,乐于助人,会办事,会玩耍,动手能力强等。但是她们这些能力的发展容易受到束缚。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差生”的精神压力更大,由于被教师和同窗瞧不起,她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不仅得不到一定的发展,并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一种人要进步,必须有一种自我肯定的过程。“差生”心理上特别需要自我肯定。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名学生:由于成绩差,她宁可背半旧的破书包,骑一辆她妈妈的老旧自行车。她的想法很简朴:成绩差,这是应当受到的待遇,不起眼最佳。 称一种学生为“差生”,事实上就是在无

7、形中给了学生一种否认性评价,教师常常使用否认性评价,也就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认性评价来评价自我,如“我的智商低,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反正我怎么也学不好,破罐破摔算了”等等。学生的态度、行为也也许在这种否认的自我感受支配下而永远陷于悲观状态的泥坑,不能自拔。 称一种学生为“差生”,折射出了教师心理上对这些学生的不注重、不尊重;表目前教育行为上则是偏爱成绩差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这和公正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无意是背道而驰的,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格格不入的。 其实,转变一种成绩差的学生更能反映一种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这也是体现职业道德水平高下的试金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固然能体现教

8、育的成功,但若能变化所谓“差生”,使她们在各方面进步明显,甚至赶超前列,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力。 师德内容、师德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教学片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规定、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规定,而是法律的规定。惩罚学生最要不得,并且也是违法行为。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她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但是她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某些令人费解并导致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仔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互相之间因误会引

9、起的争执,有因对某学科不感爱好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教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导致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发泄行为,尚有无意出错。应当针对不同窗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一方面,不规定全责怪,攻其一点不及其他,不要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虽然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协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减少学生改正缺陷的勇气与信心,其成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错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淘气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发明能力,如果不去理解,不加分析,一气之下采用简朴粗暴的方

10、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要符合时代的规定,就必须裁减某些旧的东西,增添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如何看待学生,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波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不可不加以审思而慎行。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本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本,同步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中央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目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笔者觉得,在目前社会所存在的管理混乱、

11、政令不畅、法制疲软、腐败滋生、罪恶肆掠、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现象一时难以扼制,行业不正之风无“行”不入,渴求社会理性、正义和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把倡导和实践教育公正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的和籍以发挥著述的老式领域。就国内而论,从孔圣人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也有两千近年的悠久历史。但略感意外的是:何谓公正?何谓教育公正?人们总是一语带过,涉及目前已出版的众多伦理学辞书,均未列入条目

12、正面予以阐释。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公正,是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其基本内容,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社会教育资源配备的公平合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等。狭义的教育公正,则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其中,教师(泛指教师,教育职工和教学辅助人员)公平合理地看待和评价每一种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特性、方面和关系的普遍本质的概念。是人们借以把握事物本质的“钥匙”。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重要特性,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主线规定,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

13、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规定,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节起到指引,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二、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规定教育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本源于教师教育劳动这种特定的社会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规定既有较强的继承性、稳定性,但同步又受到现实社会历史条件、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和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以私有制为基本的社会中,尽管有不少教师具有不管学生出生贫富、一律公正平等看待善良愿望,但由于社会教育制度不利于劳动者阶级的子弟,教育劳动的

14、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因而教师的公正始终受到限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为教师实践教育公正发明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规定。联系目前教育行业的实际,笔者觉得,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公正,至少应涉及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种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籍贯、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状况下,都不

15、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挖苦、挖苦、讥笑和打击学生,特别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伙的关系,要常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互换意见,采纳她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规定。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规定: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将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崇高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进一步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措施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限度予以恰当评价,历来是一种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目的的“实质公正”。恰本地解决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互相关系,是一种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特别在目前“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背景一时难以变化的情的状况下,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精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规定的重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