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教师角色优化课堂教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427068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换教师角色优化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转换教师角色优化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换教师角色优化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换教师角色优化课堂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换教师角色优化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师角色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中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优化课前准备第一,指导学生预习。 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完成下学期教材每一章的课题研究,进行整体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第二,加强备课。 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专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

2、业知识。开学后和同学科其他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具体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二、认真反思教材许多曾经是科学上的难题,到了今天可能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常识,有很多知识同学们都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解,如果我们的讲课还停留在简单的描述这一认知层面上,学生就不能得到更高一级思维锻炼,属于对课程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必须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不同视角的反思和挖掘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启发、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这些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达到这种教育效果,就必须创设

3、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讨论,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学习过程。三、转化教师角色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思想。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

4、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四、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一直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坚持科学素养的形成从培养兴趣开始的观点。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法上体现

5、了“以学定法”。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循环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精华部分还是应该保留的,在一定程度上,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 教学反思尤其重要。要对

6、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总之,通过这几个月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