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4255112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曾经是工业比较发达的省份,在发展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相对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十五”期间山西的装备制造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全国的格局来看,发展依然滞后,问题比较突出。山西的装备制造业,多年来经历了一个从领先到落后的发展过程,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十一五”时期制定和实施科学可行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一)发展历程概述山西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被确定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这一方面是由于山西的资源禀赋所决定

2、,另一方面是由于山西装备制造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条件。山西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最早起始于太原机器局,于1898年创办,这在全国也是比较早的。到了1937年山西已经有了36个企业,成为当时全国机械工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太原也是全国机械工业集中的中心城市之一。解放前夕,山西解放区有21个大厂,44个分厂,有职工2万多人,是全国解放区中职工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机械工业地区。另外当时由阎锡山创办的西北实业公司有52个工厂,有职工2万多人,也是全国机械工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在解放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及“一五”、“二五”时期,国家都把山西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地区。如在“一五”时期由

3、苏联对我国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山西有16项,占到了38.4%。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山西又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大三线”、“小三线”加起来山西有50多项,从而使山西的装备制造业得以较快地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山西装备制造业在发展最快的1971年曾经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3左右,成为当时山西工业的第一大行业。在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山西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仍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3.5%,仅次于煤炭业。在这一时期,山西的装备制造业可以说是处于全国上游水平。上世纪80年代初,按全国分工的战略布局要求,山西被确定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此后煤炭生产被突出,其他工业发展

4、相对受到影响,装备制造业也在其中。尽管从统计数据上看,在19841990年的6年间,机械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仍然保持在20%左右,并且仍是山西第二大产业,但与全国相比则明显落后了。1991年,山西机械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排名第23位,固定增产净值为第21位,实现利税为第28位。到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全国机械装备市场相对饱和,市场放开,山西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力量薄弱,产品竞争力下降,使一大批装备制造企业陷入困境,产品产量大幅下滑。据统计,在19902000年的10年间,山西15种主要装备制造业产品,除交流电动机、汽车、机车、起重设备、变压器等产品产量增加外,其余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5、到2001年底,山西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的企业为491家,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的15%;全省装备制造业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9亿元,为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工业增加值40亿元,为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占全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总额的10%;实现利税总额8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额的5%,为山西煤炭、电力、冶金后的第四大产业。从2000年到2004年,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总体上也出现了转机,主要装备制造业的产量大多由减产转为增产(如矿山设备、锻压设备、工业锅炉、气体压缩机、金属切削机床及轴承等)或增产速度继续加快(如起重设备、交流电动机及泵等),但有的行业却由

6、增产转为减产(如汽车、变压器)或保持较大的减产速度(如小型拖拉机和内燃机)。到2004年底,山西省共有装备制造企业742个,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的14.8%;全省装备制造业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0.7亿元,为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2%;工业增加值86.7亿元,为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3%;实现销售收入301.2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总额的8.2%;实现利税总额14.4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额的2.7%,仍然为山西煤炭、电力、冶金后的第四大产业。(二)现状分析尽管装备制造业在山西省居于第四大产业的位置,但从1998年2004年,装备制造业工业生产总值在山西省整个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均低于1

7、0,而且表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可见,山西省装备制造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在山西是位于第四的主要产业,但山西装备制造业在全国所占比重已处于十分次要的地位,与一些装备制造业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的差距。2001年山西装备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及利税等四项指标分别仅为全国的0.69、0.72、0.64、0.45;同时主要装备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也较低,如矿山设备产品产量仅占全国的1.3,化工设备产品产量仅占全国的0.86,内燃机仅占全国的0.23,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仅占全国的0.37,汽车产量仅占全国的0.05。山西与全国一些装备制造业较为发达的省份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如2

8、000年广东、江苏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分别为2887亿元和2808亿元,山西仅为132亿元,广东、江苏两省是山西的20多倍。BR另外,从装备制造业职工人数占工业人数的比重,装备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上,也可以看出,山西装备制造业规模存在较大的差距。2004年,山西省共有装备制造企业742个,工业总产值为310.69亿元,工业增加值为86.71亿元,利润总额为3.89亿元,利税总额为14.42亿元;其中共有208个亏损企业,占全省装备制造企业总数的28.0,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98亿元。国有控股的装备制造企业共有307个,工业总产值为193.92亿元,工业增

9、加值为53.23亿元,利润总额为2.03亿元,利税总额为8.23亿元。其中亏损企业104个,占全省国有控股装备制造企业的33.9,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80亿元。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的装备制造企业共有31个,工业总产值为25.97亿元,工业增加值为8.00亿元,利润总额为0.88亿元,利税总额为2.16亿元;其中亏损企业10个,占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的装备制造企业总数的32.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43亿元。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共有95个,工业总产值为217.56亿元,工业增加值为59.15亿元,利润总额为3.17亿元,利税总额为10.07亿元;其中亏损企业29个,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16亿元。2

10、005年,山西省共有装备制造企业578个,工业总产值为388.89亿元,工业增加值为96.20亿元,利润总额为8.39亿元,利税总额为19.74亿元;其中共有159个亏损企业,占总数的27.5,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19亿元。根据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评价和分析”课题研究,综合考察我国区域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指数,山西省处在第二梯队,排全国第十一。尽管制造业的概念比装备制造业大,但也说明山西省制造业在落后的同时,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和思路。在振兴“山西制造”的征途上,从来就不乏积极的探索。以汽车制造为例,上世纪抗战时期山西就开始了汽车的组装,五十

11、年代仿制“嘎斯”,七十年代,生产出“解放”,八十年代与二汽联合开发生产EQ135重型载货汽车。到上世纪末,全省改制、改组、改造完善了齿轮、液压、机械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自主研发,业已形成发动机、变速箱、车桥三大核心零部件总成的专业生产和研发能力。以大同齿轮厂为例,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变速箱更是在全国独领风骚。以生产重汽著名的东风汽车公司,有80的变速箱来自大齿集团。山西煤机制造公司坚持走数字化高科技路子,短短几年,年产值由300多万元发展到3亿元,跨入中国机械工业500强,成为国内生产刮板机和皮带运输机的骨干企业之一。就整个机械制造业而言,山西尚有

12、许多骄傲。以太重为代表的重型机械,一直活跃在“中国制造”的舞台:“神五”“神六”发射塔架、三峡大坝2000吨巨型起重机。2003年初,由山西华宇集团牵头的“华宇重汽”项目就已浮出水面。很快,华宇集团在上海成立了华宇重汽研究中心,第一辆自卸车和牵引车随后下线,年产2.3万辆重型卡车。山西省的装备制造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发挥资源、技术、人才优势的基础上,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和企业,军地资源整合已见雏形。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经纬纺机山西分公司、大同齿轮集团公司、大同机车厂、太矿集团公司、榆液集团公司、中信机电公司等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已占有举足轻重

13、的地位。太重集团公司生产的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设备、油膜轴承,永济电机厂生产的内燃机牵引电机,经纬纺机山西分公司生产的细纱机,榆液集团公司生产的高技术液压系统等30多种机械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民营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已占到全省机械行业的40,成为装备制造业新的生力军;一批大型、特种、高中档铸锻件、汽车零部件、铝合金及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一批新产品正逐渐向新型化、数字化、规模化发展,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发展速度连年以超过15的高速增长。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山西省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行业。(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山西省发展速度慢,缺乏龙头企

14、业,缺乏带动性和规模效应强的整机产品、系列产品和成套产品。还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协作程度差,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弱等制约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问题。1、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率低。从全国情况看,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德国的48.5。2004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7.9,全员劳动生产率不足5万元/人年,大多行业只有23万元/人年。2005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也仅为24.7%,全员劳动生产率除了仪

15、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6万元/人年外,其余行业均低于5万元/人年。2004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率为27.9%,不仅明显低于其它行业,而且也低于整个制造业31.28的增加值率水平。2005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降为24.7%,资产贡献率普遍偏低。BR2、在产业结构上,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明显落后;装备制造业薄弱,结构不尽合理;资本结构单一,外商资本比重较低,民营经济发展缓慢。2004年,山西省共有装备制造企业742个,其中外资和港澳台投资的总数只有31个,仅占到总数的4.18%;2004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310.7亿元,其中外资和港澳台投

16、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26.0亿元,仅占总数的8.37%。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绝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技术开发投入很少,原有制造技术已经老化。2004年,山西省742个装备制造企业,其中亏损企业占28.0%;在所有装备制造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占了307个,达42.6%,这其中33.9%为亏损企业。2005年,山西省共有装备制造企业578个,其中159个为亏损企业,占27.5%。3、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也未形成。企业众多,规模不大,产品众多,但几乎没有形成知名的品牌和规模效应,没有形成专业化的行业特色,缺乏山西的整体优势和区域优势。大企业大而不强,小企业小而不专。山西装备制造业缺少起领军作用的核心企业,没有形成一个核心企业带动周围配套企业的产业群。从事整机生产的大企业,难以精简机构、集中力量于主业,形成“哑铃型”企业组织结构;区域内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相关企业在经济技术上难以结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