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4252267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1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1)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体系。(3) 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 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 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2)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

2、容的改变。(3)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 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 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6)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3 教育学的价值。(1) 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直觉,

3、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 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 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 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 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第一章1教育起源的几种学说。(1)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2教育的划分。(1)原始教育(2)古代教育(3)现代教育 3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1)古代学校的出现(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现代教育的特征。(1)公共性(2)生产性(3)科学性(4)未来性(5)国际性(6)终身性第二章

4、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怎样配合?(1) 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表现。(2) 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3) 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 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怎样配合?(1)互访(2)家长会(3)家长委员会3国家如何对中小学进行管理和监督?(1) 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 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3) 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 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第三章1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性特点。(1)顺序性(2)不平

5、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2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 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 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 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3你是怎么理解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有什么作用?)(1) 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2) 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 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 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动性。4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结构。(1)自主性(2)主动性(3)创造性5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1) 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 重视

6、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3)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6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1)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2) 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 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7试述杜威与皮亚杰的贡献。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儿童经验,把儿童当作知识的容器置于被动地位的倾向,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就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围绕儿童的兴

7、趣、需要等进行组织,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把儿童的发展看作是其经验的改组个改造过程,他主张让儿童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即“从做中学”,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皮亚杰:以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具有说服力和广泛影响力的结论。非常重视儿童的自主能动的自我调节功能,认为它在儿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他清楚地阐释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活动三者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8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

8、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它们之间也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目标实现过程,而教育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我们说教育是实现儿童发展的特殊手段,其特殊性恰恰表现于教育活动的目的设置、方法和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性认识为基础的,因为它考虑到并顺应了儿童发展的规律。9谈谈你对历史上及当代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作为一名儿童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儿童发展观。(1) 遗传决定论者认为,人性的个体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中国古代的性善性恶论等等。(2) 环境决定论者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

9、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3) 辐和论这种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皮亚杰和杜威的思想,推进了儿童发展观的进步与成熟。皮亚杰的贡献,在于明确地揭示了儿童主体协调机制在连接刺激与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突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杜威则在肯定儿童主体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了环境条件的特点对于儿童主体发展的意义,提出对环境,尤其是对教育这一特殊的儿童生活环境的改造与控制,使其能适应儿童发展的倾向,满足儿童发展的

10、需求。第四章1教师专业化的条件。(1) 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2) 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3) 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4) 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和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2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1) 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 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3) 职业道德素养。3我国教师资格的条件。(1) 必须是中国公民。(2) 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 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 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4试论述我国教师聘任制度。(1)概念:教师聘任制,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

11、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2)特征: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聘任双方依法签定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3)如何改进教师的任用制度:拓宽教师来源,利用人才市场,面向社会公平选聘教师。加大职改力度,实行评聘分离。加强履职考核,完善激励机制。(4)形式:招聘续聘解聘辞聘第五章1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 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2) 教育目的的确受一定社会历

12、史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受生产力与科学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受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此外,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规律也是教育目的制定的重要制约因素。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 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 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3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 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2) 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 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4论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13、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5谈谈如何落实我国教育目的。(1) 人才素质: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2) 正确处理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6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规定性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们制定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和正确认识、处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关系的方法论。这就避免了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对立起来,抽象地谈论人的全面发展

14、的片面性;又避免了将满足社会需求,在阶级社会实际上是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唯一和根本目的,否定个人和个性发展的价值,用社会需要取代个人需要的片面性。7简述教育史上有代表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1)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2)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3)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求来确定教育目的。(4)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第六章1德育的功能。(1)社会性功能(2)

15、个体性功能(3)教育性功能2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3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什么?(1)艺术美育(2)自然美育(3)社会美育(4)教育美育4智育与教学的关系。(1) 智育与教学是一个交叉概念。智育与德育、体育、美育等相并列,构成一个教育内容的完整构架。教学并不仅仅只是智育的活动方式,德育、体育、美育等都需要教学途径去完成。(2) 智育以教学为自己的重要途径,但这一途径又并不是智育的惟一途径。5美育的功能。(1)直接功能(2)间接功能(3)“超美育”功能6美育的任务。(1)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 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 培养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