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实和活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424587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教学的实和活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作文教学的实和活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作文教学的实和活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作文教学的实和活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的实和活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教学的实和活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教学的实和活在井冈山作文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刘国正这个研讨会开得很好,人数不多,时间不长,收效不小。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在教学第一线多年从事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各有特色的经验,可喜可贺。我们需要这样的按照语文教学规律,从实际出发,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的经验,哪怕还不够成熟,只要方向对路子对,锲而不舍,总会日趋完善。我脱离教学第一线已多年,参加研讨会是来学习,这是真话。几天来自觉收获不小,谈谈我的几点学习体会,和同行们共同探讨。语文课的工具性是否承认语文课有工具性,曾是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近一时期又很有异议。我想先讲一讲工具性提法的来源。前两年,有人写文章批评叶圣陶老先生的“工具论”。叶老早

2、年可能提过工具一词,但把工具性写入60年代的教学大纲,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决不是来自叶老,批评叶老是不了解这段历史。记得60年代初否定文学课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向中宣部的一位领导汇报工作,这位领导说:“语文敢不敢不讲政治?语文就是语文,是工具嘛!”我参加了这次会见,所以记得真切。后来,由中宣部一位副部长主持起草语文教学大纲的前言,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写入了“工具性”和“文道不可分割”的思想。在这个大纲指导下,60年代前期的语文教学是比较好的。但是,“文革”中工具论受到严厉批判,指为语文课搞修正主义的罪证,致使语文课濒临毁灭的边缘。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才又肯定语文课的工具性。这二十多年的语文

3、教学怎么样?我以为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个时期。虽然存在着种种弊端。由此可见,承认语文教学有工具性,是我们和“左”的错误进行斗争的成果,得来不易。而今反对工具论,与过去大有不同,不是认为工具论妨碍了突出政治,而是认为工具论是导致语文教学“技术化”诸弊端的理论根源,所以对之深恶痛绝。所谓“技术化”,即把语文教学当做传授一种单纯的技术。比如写作教学,把内容与语言表达分割开来,并脱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不问作文的内容是否言不由衷甚至虚假或编造,只要求符合预定的框框,表达不要求创新,只要求符合预定的模式。如果我的理解不错,那么我们所反对的是同一弊端,并无分歧。我本人即曾长期为作文的“八股调”忧虑,并且进

4、行调查研究,形成自己的思考。许多同行也致力于这方面研究,并进行卓有成效的实验。如北京清华附中的赵谦翔老师,致力于清除作文中的“灰色污染”(“技术化”的种种表现),取得很好的成绩。对病情,我们的认识相同,但开出的药方却很不相同。我以为,形成“技术化”的主要原因绝不在于工具论,而在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在于应试的高热。应试的作文,在内容方面只能提一般的要求,也不可能考查学生所说是否真实。在语文表达方面,则四平八稳,遵循一定的套路,这样写最为稳妥,创新虽然偶然可以得到赏识,却冒很大的风险。须知考试指挥棒的威力是巨大的,作文训练自要围着指挥棒转,在语言技术方面使劲儿,以求迅速、高效、有得高分较大的保险系数

5、。许多老师并不愿意这样做,但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于是久而久之,翕然成风,认为作文就该如此。工具论与“技术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反对掉工具论不可能解决“技术化”的问题。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有其特殊性,比如,它同一架钢琴、一部汽车大不相同。“工具”带有比喻的意义,形象地说明它是一种手段。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不同时代的生活、不断积累的文化,以及运用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密切联系在一起,如胶似漆,不可分割。语言的规律可以独立地进行研究,学习语言的运用则时刻不能使两者分离,分离了势必陷于纯技术的训练。由此可见,工具论本身即拒绝“技术化”,认为工具论会导致“技术化”是对工具论的误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认为语文课

6、具有工具性是合乎科学道理的,理应得到承认和恰当的表达。如果加以割弃,非但无补于消除“技术化”,而且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忽略和削弱学生为了掌握语文工具应该付出的艰苦的努力。借助语言所反映和摹写的客观对象是纷繁复杂的,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需要下苦功磨练,集中古今中外文章大家的经验概莫能外。过去曾有一种说法,政治思想好了,语文自然就好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现在能不能说,学生聪明了,有创新精神了,素质提高了,语文自然就好了呢?也不能,语言文字的磨练是无可代替的。我以为,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仍然是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基本点历久常新,绝非陈旧,在理念、课程、教材、方法的革新中要牢

7、牢把握这一点。作文要说真话我高兴地看到,各位老师为了消除“灰色污染”所作的努力,同我的思考不谋而合。各路英雄与老朽之见略同。先说说作文要说真话,这是对待作文的基本态度问题。各位老师在实践中深切感到,作文不说真话、任意编造的严重危害。北京的赵老师总结学生作文有三招:一凑、二抄、三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它来源于应试。赵老师又引了学生的话说“作文从不敢直抒胸臆,也不敢文思飘逸,生怕作文分数大打折扣”。山西的卢老师说:学生把作文当做身外物,作文思想可以是老师给的,语言来自书本,或照搬别人的,既没有自己的语言,更没有自己的思想,惟一的目的是为了考试。看来不摆脱八股腔,不说真话,学生永远学不会作文。为了

8、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可喜成绩。许多学生摆脱了凭空编造的困境,把笔转向摹写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兴趣,对作文的厌恶情绪逐渐消除了。几位老师在会上读的几篇学生说真话的作文,写的很好,比如那篇谈自己早恋的作文,很真实感人。作文能说真话,这是一大进步。根据老师们的经验,引导学生作文说真话,一是帮助学生认识作文说真话重要、必要。要让他们懂得在学校培养写作能力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实用,在实用中说假话会传达不真实的信息,导致种种误解,所以在校作文就要养成说真话的好习惯。要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风气,说真话理所当然,说假话不光彩。再是给学生开拓说真话的自由空间,施行童言无忌。提倡说真话,当然不是提

9、倡暴露隐私。但是既然说真话,所说就不免有不当之处,这不要紧,必要时老师适当引导就是了。有的老师做得很好,不仅不使学生感到丝毫压力,而且感到老师慈母般亲切。什么是真话?真话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习作实用性的文字,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述实有的事件、表述自己的意见等等。写这一类文字必须真实,事实怎么样就怎么写,不允许编造。二是习作小小说、童话、寓言等文学性文字,写这一类允许虚构,发挥想像,越大胆越奇妙越好。但虚构的目的仍然在于表达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虚构不等同于说假话。此外,有一种情景作文,学生身处情景之中,有如演员,也不等同于说假话。把这几种情况区别开来,并进行分别指导,对于引导学生作文说

10、真话是有益的。作文与生活相联系倡导学生说真话,就必须有话可说,有说不完的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在哪里?言之有物,物在哪里?答曰: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开发写作资源,走进生活,打开生活之门,是消除作文“灰色污染”的最为重要的决定性步骤。在宜昌,我见到许多新活的经验,兴奋不已。这一次我又听到许多好经验,而且有新的发展。如组织参观访问,不只参观展览会,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而且采访名人学者,调查民俗,到工厂打工,去农贸市场卖菜,不仅作旁观者,而且作参加者。再如利用电视,扩大学生视野,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更穷千里之目看看世界。以前我认为只有大城市才容易利用电视,其实不然。在宜昌我看到边远贫困地区更需要电

11、视。深山区十分闭塞,今天的人民日报要一周后才能看到,新闻变成旧闻。电视是他们的快捷的“世界之窗”。通过电视,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可以增进文化素养,可以学到标准的普通话,可以获得新活的写作材料,激发写作激情。现在得知,利用电视这个作文联系生活的利器,已经受到普遍重视。现在又有了新的项目旅游。成都吕老师组织学生带着作文的任务到北京旅游,参加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写出很好的作文。他们路过秦岭,在站台上遇到一个小姑娘收集易拉罐,回赠你一束栀子花,用以换取微薄的生活费用。师生就此事写同题作文,共同评论,收效很好。学生获得多种多样的写作材料,是否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不一定,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善于感悟,

12、把接触到的事物,看明白,看仔细,了解其精神实质,捕捉到其中最感人的东西,达到非吐不快的地步。兴趣来了,感到有许多话涌上笔端,再让他说假话、套话,他不干了。近年提倡和推广的“研究性学习”或“探索性学习”,我深表赞同。我认为它是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极好的形式。山西卢老师有句话:看来从动态中学习作文能取得最好效果。这话很精彩。确定一个主题,师生共同研究,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发现,不断前进。学生不止于观察,也不止于一般参与,而是从事探索、研究,参加全过程。这样得来的东西是生动的,深刻的,据此写出的文章不会停留于一般的摹写,是扎实具体、富有活力的。何况不仅大有益于作文,更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进聪明

13、才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基地,各种课堂以外的活动,有的比较便捷,有的则需许多条件,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要精心策划,妥善安排,使课内课外和谐进行,互相渗透。总之,贵精不贵多。多读多写有人以为多读多写的提法陈旧过时了。我还是要老调重弹。麦稻菽粟,古已有之,今天仍然以之充饥,并无陈旧的问题。古人的经验值得重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文章的滋养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阅历,一是大量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单说多读对写作的重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得知千载上,赖有古人书”,说的是借助读书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获取远离身边的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是多读能增进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人的气质

14、。关于多读的好处,古人都说到了。学生阅读,首先是语文课本,文章极好但数量太少。第二是指定的课外读物,也还不够。第三是大量的自由阅读。我很欣赏引导学生自选读物,无拘无束地读点书。书的内容只要是健康无害的,不论是文学还是历史,是人生还是宇宙,是武侠还是言情,都可以读。不必定计划,不必提要求,不必定时间和进度。一本书,读多少算多少,也不必每本都读到底。一方面在课堂上,把阅读当成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外,把阅读当成休闲,当成游戏。两相配合,会增进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自然大大增长。我注意到,各位老师采取了许多办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在教室建立图书角,开设讲座,举行读书报告会等等,这是十分有益的。阅读,提倡

15、写读书笔记。可以摘录精彩的段、句,可以写自己的感悟,如果与作者有不同意见,还可以同作者辩论。随手写来,不拘形式。再说作文。按照教学安排,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形式的作文,是完全必要的,但次数太少,十分不够。几位老师都提到倡导学生课外练笔,这不仅于作文之外,大大增加写作量,而且会提高写作兴趣,是一种极好的形式。我曾看过学生练笔的本子,封面非常漂亮,字写得工整,还配有插图,有的还起一个美好的名字。学生把它看成自己的著作,非常珍惜。对于学生的练笔,要提倡和鼓励,但不必提什么要求,给学生一个自己写作的自由空间。这种信马由缰、直抒胸臆的练笔实在好,从中出现过一些佳作。黎锦熙先生曾说笔札优于作文,是确实的。

16、除练笔之外,还可以开展多样的写作活动,如办刊,办小记者站,举行有主题有特色的班会,采访校内外知名人士,都是极好的形式。要特别努力使学生的写作在校园、在社会发生实际的作用。如在校内刊出或广播,便在校内发挥了作用,给社会上报刊投稿得到发表,参加竞赛得到名次,便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学生一旦得知他写出的文字不只是带着老师的批语在作文本里睡觉,居然在一定的群体中发挥了作用,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可能影响他今后走的道路。我也要说一句:实用优于训练。两种作文建国初设文学课,不久翻了车,从此文学课成为语文课的禁区。粉碎“四人帮”后,张志公先生和我都提倡把文学纳入语文课,文学因素逐渐多了。中学各门课程中只有语文管文学,文学教育只能在语文课中得到发挥,它不仅能给学生以极高超的语文范本,而且影响学生人生道路、审美观念等。如今文学教育得到重视,是一件大好事。各位老师讲的大都是指导学生写文学性作文的经验,我想提出另一种作文,即科学性的作文。两种作文的写作有很大不同。第一,写文学作品,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