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教学的“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4241873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课堂教学的“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把握课堂教学的“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把握课堂教学的“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把握课堂教学的“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把握课堂教学的“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课堂教学的“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课堂教学的“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课堂教学的“度”摘 要:苏派教学风格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强调让课堂回归常态。简简单单教语文不是以不负责任的态度降低教学质量,而是将耗时费力而形成的短暂的教学精彩转化为持久的、经常性的精彩。关键词:以读为本 双基训练 合作学习 讲评苏派语文教学认为,语文应走出喧哗热闹的课堂,回归教学常态。简言之,即“简简单单教语文”。但“凡事有度”,课堂教学亦如此。教师能否把握好简简单单教语文中 “度”的问题,不仅关系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着教学的整体效益。教师应如何把握“简简单单教语文”过程中的“度”?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把握好“以读为本”的度“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把阅读的权

2、利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是苏派教学的一大特色。它强调要充分让学生去读书,以读为本,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悟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义”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二、把握好“双基训练”的度苏派教学有意淡化了“双基训练”,这是针对以往课堂教学中“基础认识至上”的弊端所作出的重大调整。当然,改革不是一味地否定过去,现在许多教师似乎不愿也不再讨论“双基训练”的问题,在一节课中很少安排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而是不管学生实际,一味让学生在脱离“文本”的基础上空谈个性化感受,处处盲目地“自主、合作、探究”。其实,“知识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字词句篇

3、、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最显著的特征,舍弃它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乃至语文素养的形成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好基础,必须进行双基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根。当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为“双基”赋予新的内涵。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在这里,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个定语“适应终身学习”,这就和传统教学的“双基”区别开来了。三、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度苏派教学代表人物于永正老师提出,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定只能为主导,学生必须为主体”,但这种教学理念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落实。在许多课

4、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学以师生问答式为主。注重教法,但忽视甚至无视学法,这是对教师主导的错误理解。“导”者,引导,指导是也。“教师为主导”就是说教师就像一部戏的导演,他最了解剧本,对整个摄制过程效果的把握最全面、最准确。那么,他就应该高瞻远瞩,统筹全局,指挥全体演员进入最佳状态,对剧本进行再创作。而课堂上教师的“导”,主要是通过“调控”来完成,因而“主导”的适度就是“合理安排教学程序”。那么,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设计中都必须考虑好。有位教师在公开课上教读书要有选择时,忘记必须一个课时讲完的时间限制,完全没有时间观念。他先让学生速读全文,然后念几个词语,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这些词,

5、最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上。一节课翻来覆去地读、写词语,将理解名言、形成自读能力的任务抛诸脑后。还有位教师在上负荆请罪时,单讲一个“负”字,就用了将近二十分钟,将在词典上查到的十个义项都详细讲解。第一位教师显然没分清讲读与自读的区别,其实即使是讲读,花这么多的时间处理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几个词语,就是完全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第二位教师可能忘记了小学教学的目标层级,将六年级的语文课上成了中学甚至大学的语文课,超纲越本,也是不妥的。四、把握好“讲与不讲”的度如今,许多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少“讲”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他主张“

6、精要地讲”。教师的“讲”既是画龙,更是点晴,是内容过渡的桥梁,是学生身陷知识困境时的拉一把,是指点迷津,是及时的点拨(很多名师都是非常注重点拨的)。应该说,一个语文教师不“讲”或不会“讲”,他就不是个合格的教师,他就不可能担负起语文教学的重任。一节课中只让学生各抒已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也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富有智慧的语言引导,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才;只有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深刻的思想以及优美的语言,学生就缺少了真正的语文素养。五、把握好“课堂语言评价”的度随着苏派教学研究的深入,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发生了许多变化,冷面孔少了,简单

7、、粗暴、挖苦甚至随意的谩骂就更少了。但是,随之也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1)评价的语言、动作单调:“真好”“你真棒”“真不错”之类的评价泛滥于课堂;(2)激励手段单一,小红花、大拇指、智慧星等过频了,学生只注重奖品,不注重学习这样的评价方式,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3)评价用语没分寸、失度,有些老师不切实际,无视学生背书背得错不错,读书读得好不好,写字写得准不准,学习有没有进步都拍手称好。苏派教学的代表人物孙双金老师曾说过:“突出语言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还指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注重定

8、性评价。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语文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良好的、恰当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行为评价、奖励评价等,都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评价。怎样才是有效的语言评价呢?首先,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说:“你有一双慧眼啊,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其次,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等,这一句句话语会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最后,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除了上面说的有声语言外,教师还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笔者多年课堂生涯的感悟及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把握好文中的五个“度”,简简单单教语文,才能让语文课堂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