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综合训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423810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综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综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综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综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综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综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综合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综合训练班级:_ 姓名: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螳螂捕蝉(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译文)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

2、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1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谏:_三旦:_善哉: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

3、的是()A.习惯早晨锻炼。B.用弹弓打黄雀。C.观察螳螂捕蝉。D.引起吴王注意。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蝉_2.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雏燕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注释:竟日:整天。盖:原来是。趣:催促。遽:j,马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日思得一雏日:_遂出笼释之释:_是乃益鸟是:_尔安得久饲之尔:_2将下列句子翻

4、译成现代汉语。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答:_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答:_3仿照样子,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思雏(_)雏(_)雏(_)雏3.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_!”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正确选择下列词语,将大写字母填写在横线上。A太山 B流水2哪句能够证明伯牙“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在古文中用“_”画下来。3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常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5、。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尝:曾经。诸:众。游:游玩,玩耍。子:指果实。折枝:把树枝压弯了。折:弯曲。竞:争逐,争着。走:跑。之:它,这里指李子。唯:只,仅。信然:确实这样。1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取之信然。_2说说王戎是如何判断李子是苦的。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5. 读短文完成练习。古人谈读书(一)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二)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6、,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三)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加点字注音不耻(_)下问 默而识(_)之 诲(_)人不倦2解释加点字敏(_)而好(_)学 ,不耻(_)下问。默而识(_)之,学而不厌(_),诲(_)人不倦盖士人(_)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3解释句子意思(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7、_(3)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_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哪个读书法对你有启发?_6. 课外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ng)信度,无自信也。”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1)反归取之。(_)(2)何不试之以足。(_)(3)至之市而忘操之。(_)(_)3翻译下列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

8、(2)宁信度,无自信也。_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解释加点字。窃入学舍窃(_)辄默记 辄(_)儿痴如此痴(_)恬若不见恬(_)父怒挞之挞(_)曷不听其所为曷(_)2翻译句子王冕者,诸暨人。_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_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_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9、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诲:_俱:_2在上面的语段中找出描写那个人不专心学习的语句。 _3用自己的话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_9. 文言文阅读。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日:“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笑林(注释)鲁:鲁国。初:起初,开始。计:计谋,策略。俄:一会儿,不久。老父(f):对老年男人的尊称。、但:只。而:连词,表承接,然后。遂:于是、就。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鲁有执长竿人城门者 执:_(2)俄有老父至至:_(3

10、)何不以锯中截而人 以: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_(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3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_(2)“执竿人”可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10. 文言文阅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加点的字。其子曰 其:_。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而疑邻人之父 之:_。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_4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过许多寓言故事,如:_、_;学过许多神话故事,如:_、_;学过许多历史故事, 如:_、_。11.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童趣(节选)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下面词句没有“看”的意思的一项是( )A.定神细视 B.神游其中 C.见二虫斗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