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冲钻孔桩施工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4233424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冲钻孔桩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某冲钻孔桩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某冲钻孔桩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某冲钻孔桩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某冲钻孔桩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冲钻孔桩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冲钻孔桩施工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厦门太古五期扩建培训基地实作楼和培训楼工程 编号: 致: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培训基地项目部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 厦门太古五期扩建培训基地实作楼和培训楼工程局部人工挖孔桩修改为冲(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厦门太古五期扩建培训基地实作楼和培训楼工程局部人工挖孔桩修改为冲(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 期 监理工程师 签收时间 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审核意见: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厦门市建设监理专业委员会监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

2、工程名称厦门太古五期扩建培训基地实作楼和培训楼工程建设单位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面积26920.4层数四层结构类型框架文件名称局部人工挖孔桩修改为冲(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公司总工程师审批意见:施工单位(盖章) 总工程师 日 期:项目部审核意见:项目经理 日 期:编制情况:编制人: 日期: 年 月 日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太古五期扩建培训基地实作楼和培训楼工程局部人工挖孔桩修改为冲(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版 本: 第 版编 制: 日 期:审 核: 日 期:批 准: 日 期:实作楼和培训楼局部人工挖孔桩修改为冲(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我

3、司对实作楼和培训楼人工挖孔桩工程,因地质原因产生流泥的桩位及施工过程情况进行了说明,其中培训楼的P62、P76、P77、P79、P80和实作楼的S3、S4、S5、S11共计9个孔桩在挖到15米左右分别遇到流泥,且流量非常的大,造成无法继续往下开挖,我司曾采取钢护筒护壁等措施都未能遏制流泥,对工程进度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此监理单位特组织各方于2007年12月24日召开专题会议后,会议决定以上9根人工挖孔桩改为冲钻孔桩,为此,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以满足工程施工要求。2、修改后桩身采用C30混凝土,桩端置于第7层中风化花岗岩,入岩深度1倍桩径。孔桩大样图如下:二、项目管理(一) 为保证施工的顺

4、利进行,开工后公司技术负责人到工地进行总的技术交底,明确重点部位的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要随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从施工的角度给设计出谋划策,保证工程优质高速完成。(二) 加强技术管理的力度,以适应施工进度的需要。已经确定的方案,及时通知施工工长和施工班组;临时性的修改,要立即制定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对可能影响土建质量和进度的问题,要主动向监理、甲方及早提出,尽量避免事后处理。(三) 及时制定、核实材料备料计划、冷扎带肋加工计划,以满足订货、加工的必要时间,保证构件能按期交付安装、使用。(四) 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不增加甲方投资的原则下,根据工期要求和实际施工情况,会同设计、甲方、监理一道,采取

5、灵活、可行的技术措施,及时解决施工中的种种技术问题。(五) 加强施工的预见性,所有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均应比现场进度提前一个月,所有材料及半成品供应较实际进度提前37天进场。确保施工顺序进行,各种材料及半成品检验资料均应同料进场。(六) 科学地组织劳动力,对其实行动态管理,针对各阶段施工情况投入足够的劳动力。为保证工程质量我司委派下列人员:姓名职务张海慧项目经理林庆鉴技术负责人邱元清质检员张红兵安全员张观权施工员张贵军施工员孙军军实验员三、冲钻孔灌注桩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冲(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测量定位埋设护筒挖泥浆池泥浆制作钻机就位黄土加入至孔深2/3处加入黄土低锤

6、造浆冲击(钻进)中风化岩面验收成孔验收第一次清渣下钢筋笼下导管第二次清渣沉渣检查验收浇捣桩芯成桩泥浆外弃钢筋制安定购预拌砼竣工验收退货处理钢筋送检钢筋进场试块制作养护送检内业资料整理42、成孔工艺技术1、 桩位控制(1) 轴线、桩位放样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轴线控制点、标高控制点及设计单位出的桩位平面布置图放出轴线、桩位及各桩位引测标高。并在四周不受影响,不易破坏的地方设置轴线控制点、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点,以便施工中复核桩位及竣工后恢复轴线和标高控制点。(2) 按桩位准确埋设护筒,护筒按2.0m埋设,用十字线量测出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其误差应50mm。施工期间筒内的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1米以上,钻进时

7、筒内径比钻头直径大100,护筒与孔壁之间采用优质粘土分层夯实,护筒底部一般要超过松散的填土层,顶面要高出地面30cm,并开设两个溢浆口。(3) 钻机就位固定,桩锤或钻头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应10mm2、 桩垂直度控制(1) 钻机安装必须平直、稳定、周正,转盘中心,钻架上吊滑轮与桩孔中心线应一致,开孔前必须经施工员检查、质检员复核后方可开工。(2) 初钻时应低档慢速钻进,使护筒刃脚处形成坚固的泥皮护壁,必要时可倒粘土造浆,泥浆比重1.21.3,钻至护筒刃脚下1.0m后,可按土质情况以正常速度钻进。 (3) 钻进过程中,应根据岩土情况合理调配泥浆性能。(4) 施工中如遇孤石可换用冲孔机低冲程交替冲击

8、,将大孤石击碎或挤入孔壁。(5) 遇孤石时,应经常检查桩孔有无偏斜,发现倾斜及时恢复。3、 泥浆护壁技术(1) 泥浆护壁是保证成孔质量和清除孔底沉渣的关键技术,应严格控制泥浆性能。(2) 采用的泥浆性能指标技术参数为:比重1.11.15,粘度1025S,含砂率小于6%,胶体率9698%,PH值7.09.0同时注意控制失水量,以达到既防止孔壁坍塌,又不致以泥皮增厚。(3) 钻进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随时检查泥浆指标。4、 清除孔底沉渣技术(1) 合理使用泥浆,根据钻孔情况,适当调整泥浆性能,原则上以能彻底携带钻渣为标准。(2) 及时清理泥浆槽,泥浆池内的沉渣,决不允许含砂量大的泥浆送入孔内

9、,造成恶性循环。(3) 终孔后,采用大泵量冲孔0.51小时,将孔内沉渣彻底清除干净。提钻前,停泵10分钟,用测绳测量沉渣厚度,若超出设计要求,再次冲孔,直至排除干净。(4) 下入导管后,灌注砼前,再次测定沉渣厚度,孔底500以内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沙率小于8%;粘度小于28s;发现孔底仍有沉渣,利用导管进行2次清孔,直至沉渣厚度符合要求之后,立即灌注砼。3、钢筋笼制作与吊装钢筋笼制作:(1)钢筋笼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孔口焊接,焊条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规格、种类。(2) 钢筋笼制作必须在制作台上进行,防止钢筋笼弯曲、变形。(3) 主筋搭接:孔口焊接采用单面焊,焊缝长12d,焊缝质量必须符合规

10、范要求,焊点牢固,焊缝饱满,同一断面内,搭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4) 钢筋笼允许偏差范围: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笼直径10mm,长度100mm。钢筋笼吊装钢筋笼吊装必须在成孔工艺和钢筋笼制作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1) 钢筋笼搬运应平起、平放,口号一致。水平搬运时每隔34米设一个支撑点,防止搬运中钢筋和钢筋笼变形。(2) 钢筋笼下入孔内时,要缓慢放下,两人对面扶正,如在下孔中遇阻,不得强行冲下,必须分析原因,排除故障后,再缓慢下入,并固定好。笼顶预留筋标高控制:下入钢筋笼前,孔口标高要重新测量,要保证钢筋笼的标高准确无误。4、水下砼施工本工程采用非泵送商品混凝土,每桩砼的坍落

11、度均应进行测定,坍落度1822cm,严格掌握,并随机抽做一组砼试块,待28天送检。水下砼灌注是桩身质量的关键工序。所以,应认真掌握关键性的操作工艺。(1) 导管选用法兰盘式或游轮插接式导管,内径220mm,下导管时必须认真检查所有下入导管的密封圈及连接丝扣,确保其密封性能达到不漏水,导管连接后必须平直,不得弯曲。(2) 隔水栓预制必须符合规定,使用时,顶面必须加钉胶垫,使其具有不漏水的密封性能并能顺利通过导管落入孔底。(3) 孔内导管底端离孔底3050cm,使隔水栓顺利通过。(4) 必须保证足够的初灌量以及保证桩长30m以上砼浇注不离析,隔水栓应放置导管内10米以上后方可剪球,确保剪球后导管首

12、次埋管砼0.81.2m。(5) 初灌剪球时,应立即观察孔内返浆是否畅通,并及时测量导管内外砼液面高度及导管在砼内的埋深,初灌后不得上下串动导管。(6) 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测定砼面高度,保证导管埋深2.08.0米,应准确测定作好记录。(7) 水下砼灌注要连续,中途不得停顿。(8) 为保证桩头质量,砼灌注宜超过桩顶设计标高1.0米。(9) 灌注完毕,应及时冲洗导管。(10) 砼灌注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桩径、桩长、充盈系数和浮浆高度计算砼用量。(11) 每根桩在施工中下购买三次粘土进行造浆,待浇注完后,循环池内的泥浆应及时排干、外弃。5、防榻孔技术措施人工挖孔桩施工情况修改后冲孔桩施工要求桩号设计桩顶标高(m)根据地勘估计深度(m)已经开挖深度(m)孔径(D1)()孔径(D2)()深度(m)S35.718.319.21050900入岩1倍D2S45.717.1117.91050900入岩1倍D2S55.719.813.11050900入岩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