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工程复习资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423151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工程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种子工程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种子工程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种子工程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种子工程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子工程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工程复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子工程课程复习重点绪论一、种子种子-是用于农业、林业生产的各种播种材料的总称,习惯称农业种子。二、品种1、品种-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四、种子工程种子工程是以实现种子产业化为目的的系统工程。包括:六大系统品种引育、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质量检验、推广销售、行业管理。十三个工作环节选育诸环节:种质资源搜集保存、品种引育、试验区试、品种审定;生产诸环节:种子生产、收购、储藏、精选、(包衣)、包装、检验;销售诸环节:销售、售后服务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一、种子的外部形态(二)种被上的构造1、种脐2、发芽口3、脐条(raphe)4、

2、内脐(chalaza)5、种阜二、种子的内部结构1. 种被:2.种胚3.胚乳三、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常用的种子分类方法有两种:1. 根据胚乳有无分类(1)有胚乳种子一一具较发达的胚乳的种子(2)无胚乳种子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第一章种子的化学成分一、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类1、依功能分类1)结构物质如结构蛋白、核酸、磷脂、纤维素等2)贮藏物质如淀粉、可溶性糖、贮藏蛋白、脂肪等3)生理活性物质如酶、维生素、植物激素等4)其他化学物质水、矿物质、有毒物质等2、依化学成分含量分类根据不同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可把种子分为粉质种子、蛋白质种子、油质种子。*粉质种子淀粉含量明显高(6070%),脂肪极

3、少(14%)蛋白质(8-12%)主要为禾谷类种子蛋白质种子蛋白质含量明显(20-35%)淀粉含量也高(50%)食用豆类脂肪含量也高(20-48%)油用豆类*油质种子脂肪含量明显咼(3050%)蛋白质亦高(2030%)同一作物的不同类型或品种间,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也很明显。三、种子水分1种子水分的存在状态种子中的水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通常将其分为自由水(游离水)和束缚水(结合水)两种状态。2种子的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临界水分-即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留下的为达饱和程度的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又称束缚水量。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四、种子中的主要贮藏物质(一)

4、糖类所有种子均含有糖类,一般占干重的2570%,是种子呼吸的主要基质1、淀粉淀粉由两种成分构成:直链淀粉约占含量的2025%,分子量小,直线连接,易溶于热水,遇碘呈兰黑色,粘度低支链淀粉约7580%,分子量大,分枝状连接,遇碘呈紫红色,粘性大稻米:籼稻米含直链淀粉20%左右粳稻米含直链淀粉2020%。糯稻米几乎100%支链淀粉2、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二)脂类脂肪是种子中的主要脂类物质,其次是磷脂。1、脂肪:脂肪是油质种子中的主要贮藏物质,在种子生命活动和人的生活中占重要位置。脂肪比重低、含能量高,是营养物质最经济有效的贮藏形式种子的脂肪以脂肪体的形式存在于种子的胚和胚乳中,但禾本科的淀粉胚乳中不

5、含脂肪体。种子中的脂肪是多种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其品质优劣,决定于其组成成分中的脂肪酸种类和比例:2. 磷(拟)脂含磷酸的复合脂,为种子中的结构物质,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较脂肪复杂(三)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种子中的主要含N物质。五、种子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某些含量很低但却能调节种子的生理状态和生化变化的成分酶种子中含有的酶种类繁多,植物体中含有的六大酶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连接)酶类种子中均有。1. 植物激素维生素六、种子中的其它化学成分矿物质1. 种子色素色素的存在使种子具有一定色泽,既是品种特征的标志,也是种子成熟度和品质的标志。种子中所含色素主要有:叶绿

6、素、类胡萝卜素、黄酮素、花青素等。种子色素的种类和含量主要受遗传影响,环境条件也有一些影响。2. 有毒物质第三章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一、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胚的发育胚的发育从合子开始,经历:合子休眠期原胚发育期胚器官分化期扩大生长期成熟胚(形成-分裂)(2细胞-球胚)(子叶原基分化-幼胚)(体积扩大)将胚体推进到胚囊中央(营养优势位)胚乳的发育胚乳的发育是从初生胚乳核开始的。初生胚乳核无休眠期,一般先于合子分裂,因而胚乳的发育早于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过程因发育方式而不同。3.种被的发育:(被受精所刺激)珠被种皮三、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外形及物理性变化:大小(鲜体积):小T大T稍小;颜色:

7、白(淡绿)T绿T有色1. 生理生化变化:植株中可溶性物质t种子可溶物质t不溶性物质发芽力的变化:一般种子随成熟而升高,到成熟后最高,即低t高四、种子的成熟成熟的概念和指标2、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育、成熟的影响种子发育、成过熟程中环境条件的差异,对种子成熟期、产量、品质均有影响。环境因素主要有光强、温度、湿度和土壤营养。第四章种子的生命力第一节种子的休眠一、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二、种子休眠的原因1. 种胚未成熟2. 种被影响3. 种子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4. 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三、种子休眠的调控机理1. 植物激素调控2. 光调控3. 呼吸代

8、谢调控许多试验证明,若使种子需氧呼吸代谢的三羧酸循环途径(TCA)受到抑制,从而使磷酸戊糖途径(PPP)顺利进行,种子便能打破休眠而萌发。.第二节种子的活力、劣变和寿命一、种子活力种子活力的概念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力、种子活力是种子质量中三个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概念:种子生活力(viability)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亦指活种子所占的百分数,常用TTC法鉴别。种子发芽力(germinatingability)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通常以发芽势、发芽率表示。种子活力(vigor)在广泛的田间条件下,种子迅速整齐出苗并长成正常幼苗的潜在能力(美国官方种子检

9、验协会)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高活力的种子一定具有高的发芽力和生活力;具有高发芽力的种子也必定具有高的生活力;但具有生活力的种子不一定都具发芽力,能发芽的种子活力也不一定高。二、种子劣变的发生和机理:1. 活力下降和劣变发生种子活力在达真正成熟时最高,然后便进入活力下降的不可逆变化,这些不可逆变化的综合效应便称为种子劣变(deterioration)。三、种子寿命及其差异性种子寿命的概念一种子寿命指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保持生活力的期限。种子寿命亦为一群体概念,即一批种子从收获到发芽率降到50%时所经历的天(月、年)数,又称为半活期,为平均寿命。1. 种子寿命的差异性植物种子寿命差异极大,从几

10、天到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等。四、影响种子活力和寿命的因素内因(种子本身的状况)1. 外因(环境条件)第三节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实质是种胚从休眠状态恢复到活跃生长状态的生命活动历程。从形态上讲,则指种胚开始生长,胚根胚芽突破种皮向外伸长的现象。一、种子的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发芽幼苗形态建成三、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水分一一是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温度一一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之一氧气一一亦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若低于一定程度,种子便不能萌发光多数种子对光不敏感,但喜光种和忌光种对光敏感,光的有无为感光性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第五章品种管理品种管理就是品种的区域试验、审定、推广制度,就是新品种的市场准入和退出

11、制度。第二节品种审定品种审定-是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新育成品种或新引进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能否推广并确定推广范围的过程。第六章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第一节作物的品种类型二、品种类型根据作物的遗传基础、繁殖方式、育种特点、商品种子生产方法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纯系(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组合)、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一)纯系(自交系)品种(pure-linecultivar)-包括从突变中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定向选育育成的、基因型纯合的后代。1、纯系品种是由遗传背景相同的和基因型纯合的一群植株组成。其具亲本纯合基因型的后代植株数达到或超

12、过87%。2、纯系品种既包括自花授粉作物,也可从异花授粉作物中和无融合生殖的后代中产生。包括:现在我国生产上种植的大多数水稻、小麦、大麦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在异花授粉作物中的玉米的自交系等。(二)杂交种品种(组合)(hybridcultivar)-是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1、它们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由纯到杂;2、群体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同质性;3、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即杂种优势;4、杂交种品种通常只种植F1,即利用F1的杂种优势。5、起初主要在异花授粉作物中利用.现在许多作物相继育成了雄性不育系,解决了大量生产杂交种子的问题,使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

13、授粉作物也可以利用杂交种品种。6、一般称为组合”(三)群体品种群体品种(populationcultivar)的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体内的植株基因型是不一致的。因作物种类和组成方式不同,群体品种包括4种:.1、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2、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synthetic-cultivar)-是由一组有选择的自交系,采用人工控制授粉和在隔离区多代随机授粉组成的遗传平衡的群体。3、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composite-crosspopulation)-用自花授粉作物的两个以上的自交系品种杂交后,在特别的环境条件下,繁殖出的、分离的混合群体。4、多系品种-是若干自交

14、系品种的种子混合后繁殖的后代。(四)无性系品种(clonalcultivar)-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第二节作物品种的防杂保纯二、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及原因(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1、品种混杂退化-是指新品种在使用过程中,纯度下降、种性变劣的现象。品种混杂与退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2、品种混杂-一般是指一个品种中混进了其他品种(甚至是不同作物)的植株或种子,或上一代发生了天然杂交,导致后代群体出现异种类型或变异类型的现象。3、品种退化-是指品种某些经济性状变劣的现象,即品种的生活力降低,抗逆性减退,产量和品质下降。然而混杂与退化也有着密切联系:混杂容

15、易引起退化并加速退化,退化又必然表现混杂。(三)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和相应防止措施1、机械混杂-指在种子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或人为的过失,导致异品种种子混入的现象。它是品种混杂退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自花授粉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应该在生产、贮运、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严防机械混杂;严格除杂。2、生物学混杂-是指异品种、异亲本的花粉侵入和参与杂交,导致产生新的杂种和分离群体。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严格除杂。3、残存异质基因的分离重组和基因突变不使用性状未稳定的品种、亲本。4、选择不当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5、不良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选择生态条件适宜、栽培水平较高的生产基地。第五节作物原种生产(提纯复壮)程序与方法原种生产-就是按照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生产出符合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的过程。也叫提纯复壮”.目前我国种子生产实行育种家种子、原种、良种分级繁育制。育种家种子-指由育种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