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423033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 摘要混沌理论是在线性、精确、单一的思维方式受到挑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本文介绍了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自相似结构、奇异吸引子和非线性等根本观点,并在此根底上进一步论述了混沌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启示。关键词混沌理论;幼儿园课程;蝴蝶效应;自相似;奇异吸引子19世纪牛顿一迪卡尔的机械科学、简单秩序、系统封闭的世界观影响了整个工业化的历史。这种世界观强调数量的精确化,不接受矛盾和不确定知识,强调绝对不变的恒定和单一,认为只有一种思维方式、一个真理或一个最好的过程。自20世纪以来,这种世界观在宏观和微观世界都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问题。随着

2、自然学科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被称为“20世纪物理学第三大革命的混沌学形成,它彻底击碎了关于可控制可测量过程的牛顿式梦和拉普拉斯关于决定论可预测的梦想,由此展开了科学领域范式的重大转移由现代主义范式走向以开放、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范式。【1】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其他领域学者以此为根底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发展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研究领域,幼儿园课程当然也处于这场范式转移之中,封闭的、追求形式化的传统幼儿园课程受到了极大挑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根底上,力图从混沌理论视角对幼儿园课程进行重新审视。一、混沌理论的根本观点混沌理论亦称“非均衡理论或“动态系统理论,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

3、数学和物理学领域,与相对论、量子论一起被誉为20世纪三大科学理论。传统对“混沌的理解是“乱七八糟,混乱无序,今天科学的“混沌是指在确定的系统中出现貌似不规那么的有序运动。现代关于混沌的研究还揭示了另一种“混沌,即非平衡的混沌,这种混沌出现在有序结构之后,是有序结构进一步演化的结果。混沌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世界观和办法论。它的根本观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论文?决定性的非周期流中提出的,即一只蝴蝶在世界上某个地方振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引起世界上另一个地方的风暴。它强调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在宏观上将会产生系统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

4、。从更深的层次看,混沌运动的本质特征是系统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在我国,妇孺皆知的成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是与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相关联的,因为初始条件是不稳定的、不为人知的。2自相似结构混沌运动会表现出非周期性和非对称性,但这并不能表明混沌运动是无序的。相反,它表现了一种混沌之序,是一种整体稳定、部分不稳定的运动状态。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系统会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从层次关系上看,局部与整体具有结构上的相似,从而表现出有序性。这种有序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有序,一种更为高级和复杂的有序形态。3奇异吸引子在混沌运动过程中,对行为运动范围的控制和限制体现三种

5、不同吸引子:吸引不动点、极限环和奇异吸引子(即混沌吸引子)。吸引不动点将系统的行为收敛为一个静态的平衡点,而极限环那么将系统的行为收敛为一种周期性行为,两者使系统形态呈现静态的平衡性特征。奇异吸引子不同于前两者,它通过诱发系统的活力使行为运动偏离静态固定区域而导向不同的形态,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发明了不可预测性。总之,正是以上两种相反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张力,触发了一个部分丰盛多样的复杂的巨大模式。【2】4非线性“线性指小起因引起小结果;“非线性那么是指不起眼的小原因可能引起巨大的、具有震撼性的结果。线性因果关系般被视为常态,混沌理论却认为“非线性才是自然和社会的常态。因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间

6、常因纠葛而形成错综复杂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是非线性系统长期演变的结果,且每种行为都只是暂时反映当时系统的状态。混沌理论认为,系统的变动情形都是非线性的、动态的和暂时的,永远平衡并不存在。【3】二、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混沌理论采取对现象作整体诠释和解析的研究范式,提供“非线性榜样的思考方式,强调混沌和秩序并存,主张以整体、全面和易变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件和现象。该理论以开放系统的动态、不稳定为探索重点,将混沌状态和不可预知行为视为主要特征,这为我们研究幼儿园课程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模式。【4】1课程目标要整体规划,统整各方资源,同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关键能力幼儿园课程本来就是一个复杂、混沌

7、的系统,不仅波及自身教育观、当代教育思潮、国家教育方针、学科知识开展、幼儿心理等方面内容,也与社区开展及家长的观点等因素密切相关。课程目标可视为整个课程的初始条件,目标根底上的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及评价都依赖于初始的目标制定。因此,在进行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时应考虑其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即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开展。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宜采取整体规划方式,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促进社区、家园积极互动,统整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课程得以顺利实施,使幼儿得到全面开展。“关键能力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幼儿进行智力活动的核心技能和能力,是取得成功的

8、关键性能力,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关键能力。混沌理论的“自相似结构观点强调整体稳定、部分不稳定、层次上非周期性的有序,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尽管课程目标是多层次的,课程计划是多元的,但都必须围绕自相似结构中的吸引中心来确定课程目标,即目标的设定要以培养幼儿的“关键能力为核心。2课程内容应具有开放性、建构性、生成性传统幼儿园课程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严格按照方案好的、确定的内容进行,不允许有“干扰或“破坏,较少顾及教学模式或教学内容是否合乎幼儿的接受能力。混沌理论认为非线性是一切自然和社会的常态,任何事物和现象都会形成错综复杂的混沌状态,这一状态处于永恒的变化中。幼儿园课程作为一个混沌系统,也应体现其非线性

9、特征。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不应是完全预成的,应注意“生成,充沛体现开放性和建构性。【5】幼儿园课程应不断生成新的内容,以合乎不同时期不同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开展水平,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开展。混沌理论强调非模式化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幼儿突发奇想、教师随机应变等奇异吸引子的存在,课程内容不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应是死的、固定的“教材,而应体现出开放性和动态变化性。幼儿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应成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因此课程内容不再仅仅是教师本人的价值观的反映,不再是预先设计好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教师、幼儿、家长及社区人员等多种价值观

10、的集中反映,是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特定活动和特定幼儿等奇异吸引子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诱发生成的非模式化的内容。3课程的实施是师幼在平等根底上不断对话的过程混沌运动中的奇异吸引子通过诱发系统向不规那么方向开展,使系统产生复杂、丰盛、多变和不确定性。在把幼儿园课程视为混沌系统的根底上,应进一步将课程实施看作是一种对话。对话的原始意义专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方式,这里是指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新意和遐想的交谈。在这种对话中,说话者能够完全敞开心扉,有一种要去经历一场有趣的冒险的感觉。【6】师幼通过平等对话和相互交流,不断激发和寻求课程实施中的奇异吸因子,发明课程革新的动力

11、。因此,课程实施过程不再是教师“独白与“自言自语,而变成师幼在平等交往过程中不断对话与交流的过程。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而非真理的拥有者和居高临下的指挥者,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发明者和开发者。【7】4课程评价要体现多元性和开展性混沌理论对幼儿园课程建构多元性和开展性评价有许多方面的启示:首先,混沌理论认为每种行为只反映当时系统的状态,不存在永久的平衡。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应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系统,应在评价过程中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以保证活动内容及时更新。评价中的每一次循环,都是在前一次评价根底上的进一步开展,都会增加新的信息。8其次,由于评价对象的复杂性以及评价过程中价值

12、关涉的复杂特征,幼儿园课程评价也可看作是一种混沌现象。因此,对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不再以园长和专家为权威和规范,而应是教师、家长、幼儿对课程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不仅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而且评价的内容应综合考虑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可以分别把它们看作是课程评价的吸引中心,围绕这些吸引中心进行多重评价。9第三,多元性和开展性评价在强调评价结果的同时更应强调评价过程。非线性系统的不可预测性以及系统变化过程中偶然性的特殊作用,要求对评价过程给予特殊关注,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开展。10由此可见,多元性与开展性评价充沛体现了混沌理论的根本观点。参考文献:【1】陈建翔量子教育学:一百年前“量子爆破的现代回声教育研究,2008,11【2】李桂元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混沌理论及办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8【3】朱云东混沌根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开展的新方向电化教育研究,1999,5【4】黄娟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电化教育研究,2008,5【5】张华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的新进展全球教育展望,2008,7【6】滕守尧文化的边缘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4【7】9卒子建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810刘志军开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课程教材教法,2008,8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