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知识、新教法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422946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知识、新教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旧知识、新教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旧知识、新教法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旧知识、新教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知识、新教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旧 知 识 新 教 法整式加减法的教学体会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数学科 陈 霞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科学技术基础的数学,也必然随着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今年是我们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第一年。面对新的理念,面对课程标准,我们感到欢欣鼓舞。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它也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它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都能获得现代公民必需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的过程要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

2、与技能。但目标的最终的实现还有待我们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发挥聪明才智与创新精神,不断总结经验来实现。下面就结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的教学,来谈谈我们四十一中备课组的一些体会。本章可以说是传统知识,但知识的呈现有了全新的改观。“新”教法就是要求我们多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如此贴近生活,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合作去发现规律,找到方法。整式加减法这一章从教材的特点上看是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是研究一元一次方程和进一步研究各种代数的恒等变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函数与方程的重要工具。本章在知识上呈现是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例如:皮球的弹跳高度,传数游戏等,大多数是学生身边的例子,由这些特

3、殊的实际的例子引入一般的新知识能让学生潜移默化感受到事物从特殊到一般发展规律,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应用规律。例如用字母代替数,用整式代替具体的算式,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在轻松学习抽象的知识的同时,又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章在例题和习题都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并切合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例如在讲代数式求值时书本上103页有一个这样的例题“某机关原有工作人员m人,现精简机构,减少了20%的工作人员,则有多少人被精简?”这样的例子更接近生活,而以前的“某生产队去年生产粮食m吨,今年增产20%,则今年总产值为多少吨?”则与我们学生距离较远。由此可见,这种表面上的传统知识,就必须要求我们用新的适合时代特点和学生思维

4、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为适应新教材和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在本章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具体做法如下: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丰富的生活背景设计和有吸引力的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类比、总结的能力。二、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1、启迪思维的原则在设计每节课的过程中,我们时刻都想到学生的思维是否能得到启迪,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否得到培养,

5、因此,我们要时刻想着学生,为了学生的思维,保护好他们哪怕是一点点思维的火花。2、经历过程的原则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3、探索创新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想着培养学生一种探索的精神,给学生一种勇气,不要为了完成教学的内容,而扼杀了学生的那一点点探索创新的精神。4、因课而异的原则根据本章的知识结构,我们在讲解知识性目标的课型和技能性目标的课型中,无论在方法,还是在侧重点上都有些差异。例如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就属于知识性目标的课型,而合并同类项就属于技能性目标的课

6、型。三、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1、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在知识性课型的教学中,如: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等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并没有像以往的教学那样,直接给学生对这些概念一个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来。在讲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则充分使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皮球的弹跳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出字母表示数,再通过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大正方形的面积求法等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在同类项的教学中,先投影一些苹果、菠萝、荔枝等

7、图片,问学生是否可将它们归为一类,可归为什么类。然后,再投影汽车、火车、飞机等图片,问学生又能否归为一类。通过这些例子,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许多事物都可按其特征进行归类。然后找一些单项式:-a、7a、2.5b、-3b等,问学生可以怎样分类,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最后引导他们归纳出同类项的标准及其判断方法。通过这样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所学的概念,而不是去死记硬背。2、搭建能让学生实践和创新的平台要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实践与创新,这必然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并搭建平台让学生去实践和创新。例如在讲解同类项的合并之前,我们先用了以下的例题作为引例

8、:“若每本练习本x元,小明买了5本,小华买了2本,两人一共花了多少元?小明比小华多用了多少元?”有些学生很快会说:两人一共花(5x+2x)元,小明比小华多用了(5x-2x)元;有的学生甚至会直接得出:两人一共花了7x元,小明比小华多用了3x元。也就是在实际背景的意义下,学生已经无意中已经得出了:5x+2x=7x,5x-2x=3x,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两个等式左右两边的系数关系及字母,再要求学生模仿上面两个式子,做一做下面的题目:-3+5;3x2+5x2;-4xy2+2xy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很快做好了以上几个题目。于是我们又提出问题:-3与5;x2与5x2;-4xy2与2xy2是同类

9、项吗?学生肯定会很快回答:“是”。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了创新,也在创新中进行了实践,从而对这同类项合并的课也很快让学生接受和理解。3、提供能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既提倡师生互动,更强调和重视生生互动,有意识地创造和提供让学生能及时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他们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也让我们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改进,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完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以后,我们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出一些有关同类项的判别及同类项的合并的题给同桌同学做,并要求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做,黑板上

10、的题做完后又要求相应出题的同学上去进行评改。这样的一种生动活泼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提供能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也有所提高,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本章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合并同类项之前,我们便出了一个这样的探究题作为引例:小明与小华共同做一道题:“当x=2004,y=2003时,求代数式:3x2-4xy+6x2-9x2+4xy-5的值。”小明看后说这题的数太大了,做不出

11、来;可小华很快得出了答案,这是为什么?学生看完题目,热情高涨,有的埋头苦干,有的甚至拿出了计算机来算,但老师却暂时引而不发,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等讲完新课以后再叫他们做时,他们忽然大悟,同时他们也真正体会到原来学习是这么有乐趣的。5、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在学完一节或一章以后,如果不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那么所学的知识永远处于一种零散的状态,更谈不上对所学知识的升华,为了帮助学生达到并实现这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例如在学完同类项的概念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类项的内涵和外延,我们与学生们一同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和归纳同类项:(1)两个相

12、同缺一不可: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2)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字母的排列的顺序无关;(3)一个规定: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4)滲透整体的思想:如把(x+y)和(b+a)看成一个整体,则2(x+y)2与-3(x+y)2,5(b+a)3与2(b+a)3也是同类项;(5)含正、反应用:正用:如,判断下列那些是同类项,并把不是同类项的改成同类项:5a2b与-6ab2;3ba与2bc;5与0。反用:如,若干3xa-1yb+2与-4y3x5求a与b的值。又例如学完同类项合并后,我们又总结得出:同类项的合并实质上是“一变”,“两不变”即:“一变”是系数变,“两不变“是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

13、变。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新教法并不是不要旧的东西,方法要创新,也要借鉴传统教法中的一些好方法,新旧结合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如在技能课型去括号这一堂课里,我们先复习了同类项的判断、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以看谁算得最快这个小游戏引出去括号的重要性,再通过算人数的实际生活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去括号的方法,进一步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这都是“新”的要求。之后,以一些填空题、判断题来巩固知识。接着提出新问题:括号前面有数字时又该怎样去括号,由学生讨论,共同合作总结出方法,再进行巩固练习,最后,回顾引例,让学生再次回味去括号法则的方便之处。以上是本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一定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同仁们批评指正,为课改的美好明天,我们共同努力。-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