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应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422732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累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积累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积累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积累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积累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积累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累与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累与应用文化常识(上)1、李白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的“建安骨”指的是东汉末年“三曹”、“七子”为代表的文风,其中“三曹”指、;“建安七子”指 _、等七人。2、“初唐四杰”指的是 、 _ 、_ _ 、_。“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三苏”指的是、_ _。3、科举制度起于隋唐,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的是参加得中“亚元”。4、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年龄。如用“垂髫”代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总角”代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女子十三四岁叫,十五岁用,男子二十岁用,男子三十岁用,四十岁叫,六十岁叫,七十岁叫,八九十岁叫。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

2、中“烽火”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句中“干戈”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6、某教材在“文化知识”中对“案”解说为“相当于今天的托盘”。那么“拍案而起”“无案牍之劳形”这些古代词句中的“案”是指 。7、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人物,他立志追赶太阳,赶上太阳时,感到焦渴,便喝干了黄、渭两河的水,仍感不足,终于渴死。他是。8、_(人名),俄国著名文学家。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9、(人名),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主要作品有英雄命运田园等交响曲,月光热情黎明等钢琴奏鸣曲。10、(人名),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佩斯雅典

3、的泰门等。11、(人名),意大利旅行家。1275年至1292年期间,几乎游遍中国。著有马可波罗游纪,盛赞东方的富庶,文物的昌明。12、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有关水系方面的地理学专著。作者为 的(填朝代)郦道元。13、三峡,指在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 _ 、 _ 、 _ 。14、“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中“甲子”,古时用天干和地支来纪年。一个“甲子”轮回为 年。15、“四史”是指:史记_,鲁迅称史记是“_ ,_”,它是我国第一部_体通史。16、“子夜”即指 时段。17、风骚:原指 _ 中的 _ 和中的,后用来泛称。18、大小谢:世称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为“”,谢眺为“”。19、“秦皇汉武”

4、分别指、;“唐宗宋祖”分别指、。20、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21、“李杜诗篇万中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句中的“李杜”指唐代诗人_和_。在晚唐诗人中,被誉为“小李杜”的指_ _和_ _。2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中说明我国古代就有“悲秋”的习俗,这可以从一些成语、俗语中得到验证,如“存亡之秋”、“秋后问斩”等,请再写出两个这样含“秋”的四字短语:_ 、_ _。23、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在儒家学派中,被称为“亚圣”的是_;儒家学派在治国方面的核心思想是_。24、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_ _,以山水田园诗名世,长于七绝,被誉为

5、“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25、阅读下面这副对联,回答问题。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上联包含了三国演义中三位著名人物: 、 。下联包含了宋代三位著名文学家: 、 、 。 26、“苏辛”是指_ 、_,他们都是宋代_ 派的代表词人,李清照、柳永为宋代_ 派词人。27、江南三大名楼天下闻名,唐代诗人以此为题材,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请用三大名楼的名称填空:(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王勃站在_ 上所见的如画的美景。(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烘托了崔颢登上_ 远眺而生的思乡愁绪。(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杜甫把登上_

6、所见的浩瀚无边的八百里湖水的壮观景象描写了出来。28、请写出下列成语中的主角。(1)闻鸡起舞( )(2)三顾茅庐( )(3)纸上谈兵( )(4)图穷匕见( )(5)卧薪尝胆( )(6)负荆请罪( )29、“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其中相关的历史人物分别是_、_ 、_、_。30、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_、_ 、_,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我国神话传说中道教最高的神是_。31、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 _。32、“推敲”一词的来历是出自唐代诗人_ _的诗“_ _、 _ _”。33、“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是后人对唐宋八大家中某些人散文的评价

7、,他们分别是_ _ 、_ _、_ _、_。34、根据你所学的课文,指出下面对联各写的是谁。(1)A.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B.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夜。( )(2)写妖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思发愤,著成青史照尘寰。( )(4)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存;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5、古人常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你知道除此而外“国家”还有哪些代称吗?请举出三例:_、_、 。36、代表我国古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之_ _、汉之_ _、唐之_、宋之_、元之_、明清之_ _ 。积累与应用文化常识(下)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

8、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这是你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B 令媛这次儿童画展中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节气的名称和顺序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立春雨水 惊蜇春至 谷雨清明 B 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C 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 D 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3、把下面表示官职变化的词语的序号填入恰当的格子里。A 拜 B 擢 C 迁 D 左迁 E 谪 F 除 G 罢

9、授予官职: 提升官职: 调动官职:降职贬官:罢免官职:4、下列各句加点的地名,对照今天的称呼,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南宋都城临安处境危急 李小二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A 杭州、江阴、镇江、洛阳 B 南京、苏州、江阴、开封C 南京、苏州、杭州、开封 D 杭州、苏州、镇江、洛阳5、根据古代科举制度方面的知识,选出对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进正式学校)B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中举人)C 今诸生学于太学(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D 又嘱学使俾人邑庠(县学)6、下面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

10、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A 中秋 B 七夕 C 清明 D 重阳7、下面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麻烦别人请人改文求人原谅请人批评A 打扰 斧正 指教 包涵 B 劳驾打扰 赐教 斧正C 打扰 斧正 包涵 指教 D 包涵打扰 赐教 斧正8、季节说明不当的是(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B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夏雨)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秋雨)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冬雨)二、填空:1、古诗文中常提到的“岁寒三友”,它们是、;“花中四君子”指 _ _ 、 _、 _、 _。

11、2、古诗文中“汗青”指代,“桑梓”指代 ,“须眉”指代,“巾帼”指代, “布衣”指代 。3、古时以“泰山”喻,以“伉俪”喻。4、 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_ _ 、;“七略四库”中的“四库”是指 、 、 、 _ 。5、“文房四宝”是对、 、_四种文具的统称;古代音乐中的“五音”(五声)是、_ 、_。6、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也把所说的“末”归入“生”中。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南岳衡山,西岳、北岳恒山,中岳。8、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书”,即、 、 _ 、转注、假借。9、汉字形体的演

12、变过程是甲骨文、 _ 、_、_、草书、行书。10、文言中的“江”一般专指,“河”专指。11、文言中山之 、水之 称“阳”;山之、水之称“阴”。据此,请解释:衡阳_ _ ,淮阴:_ _。12、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和;乡试正榜所录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则称为;中秀才则称。13、下列文集命名方式分别是什么:范文正公文集 ;稼秆长短句 ;柳河东集 ; 王右丞集 _ ;昌黎先生集; 聊斋志异_ _。14、解释下列加点的文化常识。同窗:妯娌:落第:可汗:子曰诗云:同案:15、“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中“内”是指长城的_ 方。16、古语中“化干戈为玉帛”中“干

13、戈”为_;“玉帛”为_。1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骚人”是指_,原因是_。1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共_首诗。其内容分为_、_、_三个部分,常运用_、_、_、三种表现手法。19、在我国神话传说中,_开天辟地;_炼石补天;_衔石填海;_发明八卦。20、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_国_、_国_、_国_。21、“吴越”今指_ _一带,“轮台东门送君去”“轮台”今指_ _一带。22、名胜古迹中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23、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_ _和_。24、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是指_ _、_ _、_ _、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