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422720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项城一高史明才(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词牌、词题、词的平仄、押韵等知识,为学习鉴赏词打下基础。(2) 了解离情别绪类词的特点,学习词运用语言的方法,理解词中的意象,进而整体把握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倾向。(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要养成反复朗读的习惯。(2) 注意理解的用典、照应等方法,认真体会上下片之间的衔接、过渡,准确把握词的主题。(3) 从“离情别绪”这一主旨上解读本课词的内涵。(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人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培养健康的情操。教学重点、难点1、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柳”“长亭”等意象的意义。2、 理解词中

2、所抒发的伤离别恨之情3、 分析词的艺术特征。教学方法:阅读、朗读、引导启发。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清平乐教学过程一、 题目解说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这首小令相传是李煜亡国之前的作品。有的研究者甚而指出说,它是李煜请求宋太祖放还他的七弟从善而不可得的时候写的。二、 走近作者李煜(937-987),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室七年(974),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

3、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降,被浮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42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追封吴,葬于洛阳邙山。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基础,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旖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了。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44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心确定者仅38首。三、 阅读诗词、总体感知 1

4、、个读、齐读 2、诗词意思的理解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就象白雪飘飞的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四、 问题探究1、分析开头“别”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2、词中梅花形象是怎样的?诗人的形象又是怎样的?这两者有何联系,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落梅如雪”,一片洁白。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

5、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拂了一身还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这两句,词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天真纯情的艺术造型。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洁白,是个深情的怀人形象,境界很高洁,拂了还满, 而又洁白如雪,十分纯洁。 3、请自选角度,对“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作简析。 明确:“砌下”二句,承“触目”二字而来。“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一片洁白。向梅是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

6、“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曰为雪,尽为冷声,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悲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衣吗?“乱”字语意双关。“拂了一身还满”,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4、词的最后两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明确:“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又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将复叠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喻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随着它的“更行列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

7、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间。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也随之化入了漫漫大气,离情之深,无可言状了。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总结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愁恨的名篇。从作者的创作动因来讲,的确很可能是对景伤怀,怅触了内心深处对某一亲近者(其弟)的想念之情。2、这首词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明确:这首词多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淡雅,不事雕琢,恰如清水芙蓉,天然成姿。这首词没有任

8、何典故,也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只是借助落梅、鸿雁、春草等意象来直抒胸臆,却达到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字字写物,句句写景,可是我们却能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在写人心。用清新淡雅的语言表达迂回曲折的复杂心情,故能取得清而不淡的动人魅力。六、 作业 完成学案二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鉴赏苏幕遮教学过程一、 检查作业二、 题目解说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名,由西域传入,是当时高昌国语的音译。后用作词牌,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这首词以低徊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词的上片写浓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三、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

9、(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

10、,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四、朗读诗词、总体感知1、朗读2、结合注释理解词意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五、问题探究1、请同学们边

11、听录音边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明确:(1)主题为思乡以及思念亲人。(2)下片较多,如乡魂、旅思、相思等。2、品读上片,回答:(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云-碧叶-黄 特点:鲜艳浓烈 烟雾迷蒙波-绿烟-翠(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山水 画面:夕阳西垂 想起斜阳 芳草萋萋 家芳草3、品读下片,试讨论回答(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明确:一种说法是:妻子说的第一句,作者说的第二句。(妻子追丈夫,丈夫梦妻子) 另一说法是:作者思念家乡,黯然销魂。妻子好梦相随

12、,别感凄恻。这两句无论如何理解都体现出一种思念家乡,渴望亲人之情。()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明月高楼 赏析:酒 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相思泪 愁肠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4、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明确:从芳草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5、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侧重赏析词中“寓情于景”的部分。 明确: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相应。上

13、片开头两句点明季节:青碧瓦蓝的天,铺满了黄叶的地。这是渲染空阔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放眼远望,秋景连绵无际,如波浪一样往前伸展,同远处的江水融和连接。这里天、地、原野、绿波,一句一景,景景暗含诗人心中的思乡离愁。上片末句中“芳草”暗寓离情。下片直抒怀乡念远之情。六、总结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1、手法:写景入手,触景生情。2、具体分析:上片写出典型的秋天之景,从开始那开阔的境界,到以斜阳芳草作结,引出下片之中明显的思乡怀人之情。3、手法独到之处:作者上片中的芳草斜阳引发出的想家思亲之情,水到渠成。而在下片之中,用带酒泪痕所刻出的思家之人更让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

14、穷。七、作业完成学案二第三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兰陵王教学过程一、 检查作业教学过程一、 题目解说兰陵王,词牌名。三段,一百三十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大家多采用这一说法,认为是一首送别词。二、 走近作者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鱼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任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微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了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严谨,语言典丽清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间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

15、集,已佚。三、 阅读诗词、总体感知1、 个读、齐读2、 诗词意思的理解正午柳阴直直地落下。丝丝的垂柳在烟雾里随风摇摆,像卖弄其嫩绿的姿色。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我登临高处远望故乡,谁又能理解久在京师客子,那种倦鸟思归的心情?长亭路上,一年又一年,此道不知见过多少送行的伤感场面,折下的柳丝已多过千枝。我趁着闲暇追忆往事。在送别的宴会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饯别发生在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竹篙进入温暖的水波才半篙。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转眼间已过了无数的驿站。想起那位佳人,已在遥远的地方,迷途茫茫一片烟云。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冷清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