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4140508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信部发布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制定了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促进制糖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食糖既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食品工业及下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与粮、棉、油等同属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产品。制糖行业作为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与糖料种植紧密相关,且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黑龙江等地区,已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

2、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制糖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时期,制糖行业要以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为目标,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糖料生产、食糖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为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制糖行业综合竞争力,特编制制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1.食糖生产和消费量逐年扩大 “十一五

3、”期间,年均产糖量1176.4 万吨,食糖累计产量5882 万吨,年均消费量1287.8 万吨,食糖累计消费量6439 万吨,食糖累计产量和消费量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32%和31.6%,国产食糖占消费总量的91%,基本满足了国内消费需求。“十一五”期间,制糖行业工业销售收入2489 亿元,利税总额398 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1158 亿元和194 亿元,增幅分别为87%和95%。 2.糖料生产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十一五”期末,全国糖料种植面积达到2859 万亩,比“十五”期末增加513 万亩,增长22%。“十一五”期间,农民种植糖料总收入达到1397 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726

4、 亿元,增长108%。制糖企业加大了对糖料生产的补贴和支持力度,全行业累计投入54.8 亿元,促进了糖料生产稳步增长。 3.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制糖行业逐步向优势地区集中和转移,产糖省区数量从18 个减少到15 个,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黑龙江等六个主产省区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98%。制糖行业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09/10 年制糖期,年产食糖超过40 万吨的企业已达到10 家,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67%,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4.制糖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自行设计、制造、安装了日处理甘蔗1.6万吨和日处理甜菜3 千吨的制糖生产

5、线;研制推广了高效撕解机、全自动离心机等高效新型设备;应用推广了甘蔗压榨、煮糖、能源管理等自动化控制系统。低碳低硫制糖新工艺、烟道气余热利用技术、甜菜干法输送技术、制糖过程集成控制系统、制糖用水深度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5.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以甘蔗渣、甜菜废丝、糖蜜等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达80 余种,综合利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济效益普遍提高。2010/11 年制糖期综合利用产品销售达到42 亿元,比2005/06 年制糖期提高16亿元。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末全行业处理百吨糖料耗标煤5.31

6、 吨,比“十五”期末的5.99 吨下降11%;2010 年全行业COD 排放总量为18.01 万吨,比2005年的35.96 万吨下降50%,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十一五”期间COD 排放下降10%的目标。 6.现代食糖流通体系初步建立 “十一五”期间,食糖流通领域加大了整合力度,逐步形成了一批年销售食糖百万吨以上规模的食糖流通企业。信息化技术在电子商务批发市场得到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食糖交易成本,促进了食糖消费。食糖期货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套期保值的机会。集传统现货交易、电子商务批发市场、期货市场于一体的现代食糖流通体系初步建立。 7.宏观调控保障行业平稳运行 “十一五”期间,国家继续实行

7、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制糖行业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通过进一步实施结构调整战略,重点支持糖料生产优势区域制糖企业的技术改造,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资源消耗高、技术水平低的制糖企业,进一步优化了制糖行业产业布局;运用收储和投放国家储备糖调控市场供求关系,加大对食糖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维护了食糖生产和市场供给的基本稳定;加强工业短期储存食糖的政策引导,鼓励相关银行参与主产糖省区食糖储存,有效缓解了生产企业因食糖季产年销导致的资金紧缺状况;加强对糖精等高倍化学合成甜味剂限产限销的管理,有效扩大了食糖消费,保障农民种植糖料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 1.发展的机遇食糖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十

8、一五”期间,我国食糖人均年消费增长5.6%,但目前食糖人均年消费量仅为10.6 公斤,与国际人均年消费量24.5 公斤的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食品工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食糖需求刚性增长趋势明显。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促进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国家鼓励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保证农民

9、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前提下,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制糖骨干企业参与糖料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对糖料种植环节的投入,提高糖料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国际糖业发展格局面临调整。随着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业谈判的深入,将进一步促进国际食糖生产和贸易格局的调整,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将进一步向气候适宜、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国家转移。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和补贴不断减少,国际食糖价格将趋于合理,有利于我国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的稳定发展,保障国内食糖市场有效供给。 2.面临的挑战 糖料生产基

10、础条件不足,良种良法应用推广缓慢。我国糖料生产主要集中在旱坡和丘陵地区,水利灌溉基础薄弱,种植规模化程度低,实现机械化难度大,单位面积生产投入多、产出不高,比较效益差,竞争能力不强。我国自主繁育、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糖料优良品种难以满足制糖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科研投入不足、资源分散导致糖料良种良法应用推广缓慢。台糖公司甘蔗品种和德国KWS 公司甜菜品种已经占到甘蔗和甜菜种植面积的80%和90%。种植品种的过度单一和依赖进口,增加了糖料种植风险,严重威胁到产业的稳定发展。 制糖行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制糖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高效节能设备开发应用能力

11、比较差,生产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消耗高于国际同行业水平。产品标准相对落后,传统加工工艺革新缓慢,产品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食糖流通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食糖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金融资本对食糖市场运行影响加大,以促进食糖现货物流为目标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流通领域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步伐缓慢,与制糖行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商业流通环节服务功能、品牌意识较弱,“蓄水池”作用和调控市场供求平衡能力不强。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制糖行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基本满足国内食糖市场需求、服务农业为发展目标,发

12、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驱动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优势地区和企业聚集,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制糖行业综合竞争能力,保障食糖供给安全,促进我国制糖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立足基本自给,强化原料保障 坚持以国产食糖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发展原则,加快糖料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步伐,通过良种良法推广和水利化建设,提高糖料保障能力,积极推进糖料生产机械化,培育和扶持糖料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南北糖料甘蔗和甜菜种植协调发展,提高糖料保障能力。 坚持内涵发展,加快产业升级 加快以制糖企业为龙头的产学研体系建设,促进科技

13、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实现糖料生产从单一依靠扩大面积向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含糖分方向转变;发挥骨干企业在产业化中的带头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发展糖料综合利用产品,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国内市场稳定 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环境和食糖市场的变化趋势,结合国内食糖生产的实际情况,加强制糖行业宏观调控管理,促进国内食糖供给和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制糖行业发展要以保障食糖基本自给为目标,坚持内涵发展,促进区域协调,逐步改善产业配套环境,维护食糖生产和市场供给的基本稳定。“十二五”制糖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食糖年产

14、量1600 万吨左右; 食糖年生产能力达到1800 万吨; 日处理糖料能力达到121 万吨,其中,日处理甘蔗糖料能力105 万吨,日处理甜菜糖料能力16 万吨; 厂均日处理糖料能力提高到4500 吨; 甘蔗糖标准煤消耗低于5 吨/百吨糖料; 甜菜糖标准煤消耗低于6 吨/百吨糖料;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 年下降10%。 三、重点任务 (一)转变糖料发展方式,强化原料供应保障 引导糖料种植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经营组织,鼓励制糖企业参与土地资源整合,加快实现糖料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积极推进糖料生产机械化,研制推广适应性强、简单灵活、轻型的种植收获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

15、制约糖料发展的问题;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开展糖料良种选育工作,筛选“高产、高糖、适应性广”的糖料新品种,解决糖料品种单一、退化严重的问题;引导制糖企业加大对糖料生产基地的水利设施改造,改良灌溉模式,实现糖料生产的基本补水和初步灌溉,提高糖料单产,增加糖料产量;支持和鼓励以制糖企业为龙头组建农业服务公司,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从糖料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提供有偿服务。 (二)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重点稳定和发展广西、云南、海南等主产省区甘蔗糖及新疆、黑龙江、内蒙等主产省区甜菜糖的生产,促进甘蔗糖、甜菜糖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向具备发展潜力的地区转移,促进制糖行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食糖主产省区的产业集群优势,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糖料种子经营、田间生产、病虫害防治、糖料播种收获、现代物流等适应地方发展条件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制糖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制糖行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继续实施大集团战略,鼓励和支持食糖主产省区的骨干制糖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