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413526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学号:15060020 姓名:李康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一、 本书的概况:作者简介:杜威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灵顿市一个零售商人的家庭,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此后担任过中学和小学教师。1882年,他入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研究哲学,188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894年,杜威始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1896年,建立芝加哥实验学校并因此而出名。1904年,杜威辞去芝加哥大学的职务。在芝加哥大学的10年是杜威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发表了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学校与社会(1899年)和儿童与课程(1902年)。190

2、4年,杜威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迅速发展并达到鼎盛的时期,杜威发表的教育论著有:我们怎样思维(1910年)、明日之学校(1915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和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1928年)。1930年,杜威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休,改任该校名誉教授,至1939年为止。直到逝世之前他一直坚持写作,除修订我们怎样思维(1933年)以外,又发表了芝加哥实验的理论(1936年)、经验与教育(1938年)、人的问题(1946年)和一书引言(1952年)等。 授课:XXX杜威一生勤勉,著有40本著作和700多篇论文,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其内容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

3、、伦理学、美学、科学哲学和教育哲学等方面。但他的主要影响是在教育理论方面。杜威的全部著作已由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于1969-1990年先后出版,共计37卷,按时间顺序分为三辑:约翰杜威早期著作集,1882-1898年(5卷本,1969-1972年出版)、约翰 杜威中期著作集,1899-1924年(15卷本,1976-1983年出版)与约翰杜威晚期著作集,1925-1953年(17卷本,1981-1990年出版)。这套丛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二、 内容概要: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代表作。1916年出版。依杜威自己的划分,该书约含3

4、个部分:(1)论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指出了当时学校教育的严重缺陷及改革方向;(2)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生长、生活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通过对过去各种教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3)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调和教育理论中长期存在的各种二元论问题如: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教育和职业等,并阐述了对于课程、教材和教法的新观点。最后,杜威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道德论。本书在表达、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等; 授课:XXX三、本书的主要观点、意图: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由农业国迅速发展为世界工业大国,对普及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5、但美国的学校教育依然故我,不能适应工业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在美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民主主义政治理想和技能心理学为基础,通过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构建起庞大的教育哲学体系。他的教育理论对当时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有重要影响。社会改良主义思想贯穿于杜威教育理论之中。他指责美国现实的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很不符合民主,还远远没有使民主的理想变为现实。但是,杜威反对通过革命去变更整个社会,而认为只能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良使之渐趋于完善,并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他看到“个人至上”或“社会至上”各自的片面性,强调

6、社会和个人是相互关联的有机体。杜威有自己的“理想国”,那就是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理想社会。在他看来,衡量一个社会是不是民主主义的社会有两个标准:第一,从国内来说,应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在专制国家,少数人占有特殊利益,人们共享的利益不平等,其结果是双方都陷入畸形发展。“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划分成许多阶级将是致命的。一个社会必须给全体成员以平等和宽厚的条件求得知识的机会,一个划分成阶级的社会,只须特别注意统治者的教育。一个流动的社会,有许多渠道把任何地方发生的变化分布出去,这样的社会,必须教育成员发展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第二,从国与国的关系说,优良的社会应当便于和善于与其他社会沟通,

7、是开放型而非封闭型的社会,是人类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社会。总之,民主社会既要冲破阶级和种族的界限,也要冲出国界,使人类出现与日俱增的接触点和互惠点。在杜威那里,民主主义既是社会政治理想,也是教育的理想;民主社会与教育的发展互为条件:教育是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工具,民主社会又是教育发展的沃土。授课:XXX四、本书的精华部分或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什么是教育?杜威认为,教育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他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具有赖以相互维系的精神因素,必须养成共同的心理因素,而教育是有效联系和沟通的渠道。他把教育看作社会的功能,看作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而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

8、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从人出生时就开始了,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1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所谓教育即生活,显然这种生活是儿童的生活,它能比较大的吸引儿童的兴趣,是儿童取向的;学校即社会,是将现实社会净化,放进学校以塑造儿童的心灵,这又有社会取向的因素。教学做统一就是通过主动作业,将净化的活动作为儿童的课程和生活的内容。分开论述,只是为了认识的方便,这显然打破了杜威思想的整体性。他对“教育是什么”的诠释,是把社会和儿童统一起来的。授课:XXX2. 教育即生长教育是儿童本能和能力不断生长的过程,教育者必须为儿童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杜威受到卢梭教育适应

9、自然思想的影响,并运用生物学的“生长”概念加以发挥,赋予更加丰富的教育内涵。 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可塑性”,因而具有从经验学习的能力。杜威并不认为儿童的生长仅仅是一个从内部将潜能展开的过程,也不是从外部进行塑造的工作。比如,儿童社交、制作、探究和艺术这4种本能的积极生长,仰赖于对它们的运用,仰赖于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因此,要想使儿童正常生长,需要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正视他们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环境,以便使两者相互作用。总之,“现在我们的教育中正在发生的一种变革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场革命,一场和哥白尼把天体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那样的革命。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变成了太阳,教

10、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这个中心旋转,儿童是中心,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授课:XXX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杜威指出:“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来看,教育的过程即是个人的亲身经验不断改造和重组的过程;通过新的经验和原有的经验的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就增加了经验的意义;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杜威虽然强调“这种经验往往是一些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 4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 杜威的教学论思想在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他以“做中学”为原则的教学论体系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一个强有

11、力的挑战和冲击。他继承了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倍尔等人重视劳动教育、手工教育、直观教学和儿童亲身经验的思想,否定了科目本位式的传统课程,设计了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课程。他的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的变化对学校教学活动的要求,尤其适用于早期儿童教育或小学低年级的教育。 杜威在教学论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在课程与教材方面,他批评传统的课程与教材只是一种知识体系,脱离学生的实际。他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制约,要求满足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需要,并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他注意到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对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的制约,并试图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教学方法上

12、,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反映人类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自主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反对强迫学生记忆前人所作的科学结论;他还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和爱好等。这些都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授课:XXX 但是,杜威受其世界观尤其是关于经验的学说以及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问题的症结在于,杜威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自身特点,而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相等同,以学生的直接的感性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其结果必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5

13、读后感: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集中表现, 是他从十九世纪末到 20 世纪二十年代长达三十多年的理论总结。根据美国发展工业生产的需要, 说明改革传统教育、建立新教育的必要性,批判了传统教育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端, 为当时开展“ 新教育运动”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教学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 要把培养儿童品性的任务贯穿到教材和教法中去。所有这些, 对于破除旧的教育传统, 建立当时所需要的“ 新教育”都有积极的意义。虽然在20 世纪 50 年代, 杜威的思想受到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和攻击, 认为进步教育有致命的缺陷, 而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 人们又重新认识杜威的价值。正如我国已故教育家

14、赵祥麟说: 只要旧学校空洞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 杜威的教育思想就依旧有生命力, 并继续起作用。更为关键的是,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块厚重的基石, 将帮助我们完成从传统向现代教育的转型。授课:XXX杜威的教育理论产生于美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他从社会改良主义的立场出发,试图通过教育的改革,改革传统教育存在的脱离社会实际和儿童生活的状况,使教育积极适应美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发展的需要,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服务。杜威对于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与教育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创立起现代西方最庞大、最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尤其是他力图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古今教育中所面临的各种“两难”问题,尽

15、可能地把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在诸如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正式教育与偶然教育、自由与纪律、兴趣与努力、个人经验与种族经验、科学逻辑与心理逻辑、游戏与工作、学生主动性与教师主动性以及目前需要与长远目标等等问题上,杜威摆脱了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论证了二元论问题的内在联系。虽然受其世界观的局限,杜威不可能对所有这些问题都给予完全正确的答复,并且许多争论实际上是人类教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是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需要不断予以探讨和解决的,但他担负起了教育发展的历史重任,试图平息各种教育争论,并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教育发展的一些重要规律,从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给后人以有益的启发、思考和借鉴。授课:XXX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