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413404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 文(全卷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试卷说明:请将第卷1-8题,第卷13-15题涂在机读卡相应位置,第卷题目的答案请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第卷(选择题24分)一.积累与运用(45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虎踞龙蟠急遽 癖好譬如 伶俜聆听B.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针砭时弊煸炒 烘焙陪衬 作坊鹄舫C.相濡以沫繁文缛节 浑浑噩噩混沌 侍候吞噬 猗郁涟漪D.循规蹈矩踽踽独行 休戚相关栖居 拮据裙裾 葳蕤逶迤2.下列各组词

2、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讴歌 慷慨 磐石 委曲求全 B.杂糅 耽误 嬉戏 糜糜之音 C.奔驰 柔纫 偕老 溘然长逝 D.阡陌 拾掇 殒落 循规蹈矩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DNBA季后赛中,由于

3、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中国发起并参与的“朝核六方”第二轮会谈在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之后于近日结束,会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和关注。B某大学最近出台新规定,如果一学期课程有三科以上不及格,学生及其家长都将会收到“学业警示通知单,连续两次收到,就会被勒令退学。C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景田作了“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专题报告,并指出,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至关重要。D资料显示,因为职业的原因,有20以上的教师正承受着多种疾病带来的痛苦,另外还有近七成的教师处于亚健

4、康状态。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人故嫌迟 故作不良计 B.幸复得此妇 幸可广问讯 C.不应而自归 同心而离居 D.吾今且报府 磐石方且厚6.下列加点的“见”字与“君既若见录”的“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既为府吏,相见常日稀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C.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D.才美不外见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通过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来抒发思念之情和内心的痛苦与惆怅。起首“涉江采荚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以之赠亲朋,可传达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祝福等感情。B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

5、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它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抒发了诗人对于命运、人生的看法。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C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汉末的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D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期杰出的田园诗人,其作品的特点是简洁自然,质朴平实,清新含蓄,韵味隽永。归园田居写的是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8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循路东

6、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二)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

7、3)草拂之而色变, 。(欧阳修秋声赋)(4)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5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分)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盐海对约旦河说:“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约旦河答道:“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梦!”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号“死海”。答:_ _ _。11.依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6分)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

8、 ,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诗歌是什么?是一段深深的情。 ,月上柳梢见证爱情, 。12.请简述巴金家中“觉民抗婚”的故事情节。(不超过100个字)(6分)100二阅读与鉴赏(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游虞山记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

9、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

10、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噫!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注】榜人:船夫。椒:山顶。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去:离开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坼:裂开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体会14.下

11、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辛丑秋,将之江阴 B 龙不胜,破其山而去盖夫秋之为状也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C 非为织作迟,尹家妇难为 D 草拂之而色变南而西为招真宫 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登山游览。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的名胜,他想游尽这些名胜,但由于连续好多天都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16.翻译。(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3分) (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3分) (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17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3分) 18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怎样刻画采莲女形象的。(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