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4126109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岳麓版教案: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考点1| 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重兴儒学。2形成到宋代,新兴儒家逐渐确立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3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基本主张程朱理学“二程”(北宋) 朱熹(南宋)天地万物的始源:“理”求理方法:“格物致知”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核心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

2、渊源求理方法:“发明本心”王守仁(明中期)思想核心:致良知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1宋明理学2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5影响: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1)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2)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一)宋明理学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

3、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史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解,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学会读史史料一指出南宋朱熹继承发展了北宋“二程”的思想,提出了天理论。由得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

4、本体存在”;由得出“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史料二指出了理学的积极作用。由可知,从关注生活和道德追求两个角度归纳理学的积极作用。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提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2)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提示】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思维拓展 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及特点(1)新发展宋朝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有益内容,使儒、佛、道三家融合

5、,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既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2)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

6、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二)陆王心学史料一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象山先生全集史料二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守仁传习录学会读史史料一反映了陆九渊主张反省内心获得认识。由可知陆九渊主张用本心体验天理。史料二反映了王守仁对心学的认识和获取认识

7、的途径。由可知,王守仁主张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不须外求,强调“知行合一”。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陆九渊心学观点的理解。【提示】陆九渊把“心”与“理”说成是人固有的,而不是外物给的,他提出“心即理也”,意即本心即天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并用自己的体验予以印证,便于人们接受。(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提示】基本主张:性本善,致良知;知行合一;发明本心。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3)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二者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8、?【提示】不同方式:“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本质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维拓展 全面认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关系(1)相通之处在内容上是相通的,都承认“理”的存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都强调“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

9、专制统治。(2)分歧之处在思想内容上: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正是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了两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在修养方法上: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1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B阐述先理后物

10、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按富贵不是贤者所祈求的,但违背人情。普通人没有好处,简直活不下去,怎么可以没有好处呢?由此分析可知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故A项正确。【答案】A2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解析】据材料从孔子“克己复礼”到中庸及大学,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得出朱熹强调

11、儒家一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答案】C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解析】“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体现了程朱理学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普及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封建统治和压抑个性发展,故B、C两项错误;“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说明程朱理学使儒学的价值得到重建,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2|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历史背景(1)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2)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3)思想因素: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近代科学传入中国。2“异端”思想家李贽(1)学术上: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2)道德上:批判传统道德,提出人皆有私,提倡个性自由发展。(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4)哲学上: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3三大进步思想家思想家主要思想共同主张王夫之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工商皆本学术上:经世致

13、用黄宗羲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提出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等设想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4评价(1)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进

14、步思想主张及特点史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李贽焚书史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许倬云历史大脉络史料三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 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史料四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学会读史史料一出自李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