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41090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论证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使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学校体育环境中,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智能领域。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是指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健康是要求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2、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学校体育是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征,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前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推广,新课改的目标中明确提出

3、: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本课题的价值1、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第五条,同时也是对千百年来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炼和升华。而与此同时并行的学校课程结构的改革,更反映了社会对于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期望。人们也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解决科学发展的无限性与学校课程门类、课程内容和课程时数有限性的矛盾,主要应当依靠调整课程结构

4、,加强课程基础性的办法”。而对于课外体育活动课程的研究,人们则常以杜威及其跟随者克伯屈等人的“儿童中心主义课程”作为课外活动课程的开端。对于农村普通教育者来说,其关键则在于如何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特点出发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学校各科教育不止于学校,更不囿于小小的课堂。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科课程,潜在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各有侧重,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仅要加强课内各学科教学模式探新而且还要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实践研究,充分发挥课

5、外体育活动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功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角色意识,体验更多的社会和人生,在课外实践中锻炼技能,增加才干,这样就不会脱离社会实践的死知识,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知识。2、课题的价值翟山小学地处市中区偏远地区,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流动性较大,脱贫致富比率甚少,大部分学生家庭还比较贫困,家庭经济还比较拮据,生活状况较差,加之在小学阶段学生体育锻炼所需的场地、器材、经费诸多不足以及部分学生、家长、教师未引起足够重视等因素,而造成自身底子薄、基础差的不良情况。大部分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体育锻炼尤显得重要,不少中高年级孩子过早的进入青春期,心理发展尤为重要。为

6、此在薄弱的农村边缘学校,怎样使这些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身体发育显得正常、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我们必须思索与探究的问题。基于以上缘由,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提出此课题。三、研究内容。1、早锻炼:晨跑、健身走、广播操、武术及其它体育锻炼。2、课间操:广播操或十分钟室外活动。3、课外锻炼:球类运动、武术、健美操以及其他体育锻炼。4、校运动队训练:武术队、篮球队、健美操队、田径队。5、竞赛活动:市级比赛、区级比赛、校级比赛。四、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本课题负责人是我校一把手校长朱兴碧,曾经主持过市级“十五”课题的研究,并已经顺利结题朱校长有丰富的课题研

7、究经验,组织能力强。课题主持人课题组的成员们来自我校的第一线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各个班级的体育教学工作。主课题主持人是我校的教导主任同时又担任教科室主任,本科文凭,曾经研究过市级课题、区级课题,都已经顺利结题,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教学能力强。五、近一年来研究的成果。1、调查问卷的研究(1)、命题原则学校本着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目标,调查清楚学生目前学校体育现状,及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见解、看法。体育教师的水平及对目前学校体育现状的看法。(2)命题的结构调查的结构要简约、合理,题目数量要适当,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实事求是地进行填写。(3)调查问卷的分

8、析从问卷答题来看,学校体育现状令人担忧,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家长、学校甚至教育局的某些领导的巨大压力,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为考试而教,“重智轻体”现状仍令人担忧。就拿小学来说,学校课表上小学阶段一个星期中高年级应该安排两节体育课,一节健康课,一二年级课表上一个星期应该安排三节体育课,一节健康课,经调查发现,按课表上体育课的只有一二年级还大都是按照课表上的,其他年级大都上一节体育课,有的班级几乎一节体育课都不上,特别是毕业班,一个学期下来只上了1-2节体育课。原因是低年级没有考试、统考的压力,中高年级有考试任务,体育课的时间大都是被语文、数学、英语课所代替。因为统考的压力,升学的压力

9、,家长望子成龙考上名牌大学的急切心理、家长选择“名校”的趋势,迫使学校把教学分数看得十分重要,因此,体育课往往变成了考试科目的课堂。 学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有的学校缺少专职的体育老师,往往都是语文、数学等老师的兼管,体育成绩就可想而知了。(4)、问题与反思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反思学校体育现状,探求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方法、途径。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重智轻体”现状仍令人担忧,需要改进。教师的行为是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教师应该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

10、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参考文献: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4、2005年8月3日2版的中国体育报5、体育之研究。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论证报告杨雪徐州市翟山小学 2007年6月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一、课题界定与核心理论1、课外体育活动课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不受教学计划,教科书限制的条件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2、构成课外体育活动课程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

11、放以及师生关系的开放。(1)活动内容。有的来自学科知识的活动,有的来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活动,还有来自社会问题等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完全开放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呈现出多面的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2)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的开放,使活动时间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适时地选择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3)活动空间。学生可以把教室,校园及至社会作为自己活动的空间。(4)师生关系。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师生彼此尊重,实行民主、平等、和谐氛围。在课外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师生情感和谐,合作教与学的活动。3、目的表述: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

12、课堂教学的继承和延续,是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农村中学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及坚强的意志力。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我们应该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反思学校体育现状,探求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的方法、途径。教师的行为是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教师应该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研究学校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

13、思路与创新。学校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是体现“以人文本”的理念。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重智轻体”现状仍令人担忧,需要改进。现实中学校体育的理论地位和实际情况仍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重智轻体”,以及其他原因影响导致中国体育报在2005年8月3日2版报道“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一文,看过令人深思,学生的体质是下降了,“该怪谁”是值得研究问题,是学校体育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待以探索与研究。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使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

14、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学校体育环境中,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智能领域。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是指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健康是要求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学校体育是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15、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征,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前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推广,新课改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所要解决的问题:课外体育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拓宽知识技能,发展特长,使学生学会实践、获得才干、习得特长、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处理好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的师生关系,是课外活动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得、辅导者、情境设计者和调控者,“老师必须转变观念,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如果忽视或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将学生当成道具,课外活动课将会流于形式,变成教师操纵下的活动表演。教学内容应有充分的选择性和弹性,考虑学生现实的需要和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