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荐项目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410898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荐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荐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荐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荐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荐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荐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荐项目(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推荐项目简 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二四年六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推荐项目课题名称:电针“二孔”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技术承担单位: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韩春霞项目简介:本项目通过多中心大样本整理与研究电针“二孔”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技术,规范其操作程序,验证其疗效。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电针“二孔”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疗效确切,起效快,镇痛效果好,治愈显效率在80%以上,无副作用,临床未见不良反应。本方法操作简单,技术性强,奏效迅速,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的治疗。疾病简介: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独特的慢

2、性疼痛性疾病,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短暂的、阵发性的、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烈性疼痛,或伴有同侧面肌痉挛,临床上以第三支疼痛较为多见。本症好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患者占70%80%,女性多于男性。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适应症: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禁忌症:1、过于饥饿、疲劳者禁针。2、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禁针。3、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不宜针刺。特 色:本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推广应用,疗效确切、镇痛效果好,治愈显效率高,无副作用。治疗方法简介:1、针具选用30# 1.0-2.0寸弹性良好的不锈刚毫针。2、电麻仪选用中国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G-6805-

3、1型治疗仪。3、腧穴定位:“二孔”即解剖学的颏孔、下颌孔。4、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5、用75%酒精常规消毒局部。6、颏孔进针时针尖朝下颌角方向,采用平刺法刺入0.8-1.0寸;下颌孔进针时针尖沿下颌骨体内侧面向上直刺1.2-1.5寸。7、病人有酸胀麻木,或沿神经走行方向触电样放散感。8、医者针有下沉涩、紧滞感。9、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留针期间连接G-6805-1型治疗仪,用低频连续波型,连续开关调至8-9,输出开关调至1.0-2.0,使面部肌肉有抽动麻木感,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1、如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出现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晕针现象,立即出针,同时让

4、患者头低位平卧10分钟左右,亦可加少量糖水。2、如出现滞针现象,则一方面让患者放松,另一方面在滞针部位周围做轻微按摩,待缓解后出针。3、如伤及血管造成出血,应采用指压法按压35分钟,同时加以冷敷,以促进凝血,24小时后嘱患者可行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4、如出现断针,则迅速请外科医生会诊,进行相应处理。注意事项:1、因孔内有神经、血管通过,所以不能提插,不能捻转。2、起针时应注意缓慢起针,并按压2-3分钟。经济学评价:本病通常采用药物、手术、封闭等方法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费用较高,一般花费1500-5000元左右。而针刺“二孔”方法费用少,见效快,花费约200-300元,由此可见,

5、本方法操作简单,技术性强,奏效迅速,一旦推广使用,即可减轻患者的疾苦,又能减轻其经济负担,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配套材料:电麻仪选用中国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G-6805-1型治疗仪。临床研究结论:1、电针“二孔”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疗效确切,起效快,镇痛效果好。2、规范了腧穴定位、针刺手法、进针角度及深度。3、通过对病人治疗前后血、尿、便、心电常规检验观查,经统计均无明显变化。4、在270例病人中观察组(颏孔、下颌孔)135例,临床控显率80%,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地仓、颊车)135例,临床控显率在66.67%,总有效率97.04%。两组对照U=2.569,P=0.

6、010,P0.05,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除所有针刺的禁忌症都适用于本方法外,本方法特别强调禁忌提插捻转。6、无毒副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推荐项目课题名称:耳尖放血疗法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承担单位:浙江中医学院项目负责人:陈华德项目简介:按照随机、大样本、多中心的规范化临床研究方法,系统观察和总结了传统耳尖放血疗法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长期和即时临床疗效,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动物实验研究,从临床和实验两个方面,对该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出了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另外,该疗法还能改善高血压所致的肾脏病变。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

7、患者。疾病简介:高血压病可纳入祖国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涉及心、肝、肾诸脏,但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其主要发病机理。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最主要证型,据统计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比例约占87.33%。适应症:1、年龄在1870岁之间。2、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且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3、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禁忌症:此疗法禁忌应用孕妇及哺乳妇女、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身体特别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特 色:耳尖放血法和西药合用,有其独到的作用特点。既能增强西药的降压作用,又能弥

8、补其症状疗效,消除或减轻其副作用。所以,耳尖放血疗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中医针灸疗法。治疗方法简介:1、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2、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3、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12mm深,随即出针。4、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临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是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大概每侧穴位放血510滴,每滴如黄豆般大小。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由于挤压,放血部位可能出现小血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放血部位1分钟,以防血肿变大。一般两天后消失。注意事项:治疗时现对病人耳廓进行揉按,使其

9、充血,并主意进针要达一定的深度,使其自然出血。另外,挤压不能局限于耳尖局部,而应该从较远的范围进行轻微的挤按,尽可能消除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经济学评价:本技术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和特点,并且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易于推广、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愿意接受这种疗法。随着这种疗法的推广应用,一定会为广大的高血压病患者缓解痛苦,并为社会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配套材料:技术操作规范文本临床研究结论:1、对高血压病的疗效,耳尖放血组30例,显效率16.67%,总有效率73.33;口服络活喜片组30例,显效率36.67,总有效率86.67;耳尖放血合口服络活喜片组30例,显效率60.00,总有效率93.33

10、。X2=87.93,P0.01,有显著差异。2、对肝阳上亢主要症状的疗效,耳尖放血组30例,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80.00;口服络活喜片组30例,显效率3.33,总有效率56.67;耳尖放血合口服络活喜片组30例,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100。X2=36.09,P0.01,有统计学意义。以上表明耳尖放血组、药物组、耳尖放血合药物组均能降低血压和不同程度地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病人的主要症状。但以有耳尖放血合卡药物组的治疗效果最好。3、耳尖放血组患者第一次放血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作自体对照比较,P0.01,说明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下降趋势,即耳尖放血疗法有明显的即刻降压作用。

11、因此,耳尖放血疗法与西药法合用,有其独到的作用特点。既能增强西药的降压作用,又能弥补其症状疗效,消除或减轻其副作用。所以,耳尖放血疗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中医针灸疗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推荐项目课题名称:肛门病术后电针白环俞止痛法技术承担单位: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项目负责人:周建华项目简介:本项目采用电针刺激白环俞,通过疏通气机、祛瘀止痛、缓解平滑肌痉挛等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肛门病术后疼痛的症状。本项目采用规范的电针止痛法,不仅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花费低廉、尤其适用于对止痛药物过敏的病人。研究显示,采用电针刺激白环俞止痛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

12、优于针刺止痛组,与药物止痛组疗效相当。疾病简介:肛门疾病术后的肛部剧痛。适应症:1、一切肛门病(痔、漏、裂等)术后剧痛。(本试验选择混合痔术后病人)2、年龄18岁以上,65岁以下。3、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及术后o(需一般止痛药方可缓解)、o(需使用哌替啶类药物止痛)疼痛诊断标准者。禁忌症:1、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2、o疼痛(自觉疼痛,不需处理)以下的术后患者。3、糖尿病、结核病、血液病及心、脑血管、肝肾等系统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或不适宜手术者。4、妊娠或哺乳期患者。5、精神病患者。特 色:电针白环俞止痛法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花费低廉。该法具有疏通气机、祛瘀止痛

13、、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治疗方法简介:1、仪器设置:(1)华佗牌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规格直径0.3550mm,产品型号H,产品标准GB2024-94)。(2)自动定时型电针麻仪6805-C,广东省汕头市医用设备厂。2、操作方法步骤(1)准备:无菌2寸毫针2根、自动定时针麻仪1个,消毒备品。注意针体质量以防断针、弯针。(2)体位:俯卧位或侧卧位。体位选择以行针方便、病人舒适为度。(3)消毒:以70%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医者手指及患者局部皮肤,注意消毒要仔细严格。(4)选穴:白环俞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注意选穴的准确性。(5)行针:以2寸毫针直刺双侧白环俞,进针1.2-1.5

14、寸,以泻法得气后留针。(6)加电刺激:6805-C型自动定时电针麻仪电刺激导线连于针柄,以14-26次/min的疏密波给予电刺激。(7)行针时间:每次行针30min,行针过程注意有无晕针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对症处置。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1、晕针:迅速起针,患者平卧,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或给予温水。重者指压人中、合谷、涌泉等穴。若人事不省、息弱脉细者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2、弯针:出现弯针不得再提插、捻转,可慢慢将针退出,或沿弯曲方向退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断针。或使局部肌肉放松后退针。3、断针:浅者以镊子或止血钳取出;深者略压迫针孔旁皮肤使断针端露出再拔出。更深者需X线定位手术取出。4、血肿:皮下出

15、血量少可不处理,若出血量大肿胀较剧可先冷敷后热敷,促使局部瘀血吸收消散。注意事项:以泻法得气,行针忌粗暴以免弯针或断针。针感以患者为耐受为度。加电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宜。临床研究结论: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分为1个治疗组(电针止痛120例),两个对照组(针刺止痛120例和药物止痛120例)。电针治疗组,临床控制81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3例,临床控制率67.5%,显控率84.17%,总有效率97.5%;针刺止痛对照组,临床控制8例,显效18例,有效62例,无效32例,临床控制率6.67%,显控率21.67%,总有效率73.3%;药物止痛对照组,临床控制52例,显效35例,有效26例,无效7例,临床控制率43.33%,显控率72.5%,总有效率94.2%;治疗组与针刺止痛组及药物止痛组之间比较,临床控制率有极显著性差别,说明电针止痛组止痛疗效确切,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