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年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410851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年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年级 元宵节是个欢乐的日子,更是喧闹欢腾的日子,元宵节作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不仅是全球华人都过的节日,而且也有着较为悠久的由来历史。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班级”,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班级篇1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来到了,元宵节又称上元佳节,是春节后迎来的又一个传统佳节。 元宵节早在2022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节日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就节期的长短

2、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始终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岁月不断消逝,但元宵节的许多民间习俗至今特别盛行。比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放烟花等活动,给元宵节增加了光荣。 除了这些活动以外,元宵节还有包元宵的习俗。今日我有幸跟爸爸妈妈到外婆家,正好遇到外婆在包元宵,我就跟外婆学了起来。外婆先用开水来和糯米粉,然后不断地用力揉面,始终揉的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接着把面揉成宝塔的外形,从“宝塔”的顶儿上拽下一块块面团,搓成圆团,中间掏个洞,两只手相协作把洞越揉越大,把预备好的豆沙馅,放在这个洞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渐渐捏,接着把洞口

3、封住,最终,把做好的元宵放在手心,两只手严厉地将元宵搓圆,这样一个元宵就做成了。看了外婆包元宵,我的手忍不住痒痒了,卷起袖子也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元宵馅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状,但还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扬。 最终一道工序就是煮元宵了,我们把元宵放在烧开的水里,不一会儿水滚开了,元宵一个个漂在水面上。看到这一个个白花花、圆滚滚的元宵真叫人眼馋!我们大家吃着这热腾腾的元宵,心里感到特别舒服,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乐呵呵地说:“元宵象征着我们的生活甜甜蜜美,团团聚圆。” 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班级篇2 在我们这里过元宵节的时候,有蒸刺猬的习俗,据说刺猬可以给家里驮来粮食和金银。每到元宵节前两天,每家每户都要做

4、蒸一些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的小刺猬。 今年过元宵节的时候,老妈又在做刺猬,只见老妈首先拿起一块面团,在案板上用劲地揉,揉成碗状,里面放上豆馅儿或煮好的红枣,在把面揉成一个半圆形光滑的面团,把一边捏尖,接着横切约二厘米深的一刀,拿一颗泡好的黑豆粒横放在切口里,就是咬着豆粒的“刺猬”的嘴巴。 接着,把“刺猬”横托在左手上,“刺猬”的尖嘴朝着大拇指,右手用剪刀贴着“刺猬”的背,轻轻剪约一厘米长的小刺儿,并向上略微一提,刺儿就翘了起来。“刺猬”的背上依次剪出五行小刺儿,每行刺的数量都根据三、四、五、四、三的挨次照空儿排列。最终在“刺猬”的脸上嵌入两粒红小豆或绿豆,当作“刺猬”又小又亮的眼睛,再用一粒黑

5、豆塞到它屁股后面。一只肥肥胖胖、憨态可掬的刺猬便跃然手上。我看呆了,兴奋得跳了起来,说:“老妈,你真厉害,太像了,简直太像了。我也想做一只。”老妈说:“好啊!你做吧。”于是我就拿起来一块面学着老妈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面团在我手里不听话,不是粘在手上就是捏不成刺猬的外形。我生气地把面往板子上一扔,说:“这么难做,我不想做了。”老妈帮我捡起面团,说:“什么事都是看着简单做起来难啊!这就是眼高手低。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做下去会胜利的。” 听了老妈的话,我又重新做下去。剪刀拿在我手里也不听使唤,我做得满头大汗,但是功夫不有心人,最终做成了一只小刺猬。尽管我做得很难看,也不太像,但是我特殊快乐。而老妈还直

6、夸我哪,“你做的小刺猬的刺特殊细,像真的小刺猬。所以说,不管你做什么事,只要你仔细去做,坚持做下去,就能取得胜利。虽然你是第一次做,信任自己的实力。” 通过这次做小刺猬,让我懂得了只要坚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班级篇3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眠,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进行盛大的晚会,以款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到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

7、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快,喧闹特别。在唐代进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进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灿烂,极为壮丽。 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惩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喧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

8、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喧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射通宵。鼓乐游乐。吵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旧壮丽。日期缩短为五天,始终连续到今日。 元宵节习俗优秀作文六班级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凃坊,那里的元宵节就与众不同,其中最喧闹的要数迎花灯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从哪儿来的鞭炮声?我赶快跑到

9、家门前的巷子口,只观察那里人山人海。我挤进人群,踮起脚尖,探着头往左看,只见蒙蒙的烟雾中有一点光。渐渐地,光越来越亮,而且还听到“嗡嗡”的声音,原来是发电机发出的声音。花灯最终来了,人群又沸腾起来。我认真地欣赏着花灯,发觉花灯分三层,第一层是八角形的灯帽,上面贴着精致的图案。其次层是球形的多面体,也贴着很多有代表意义的的图案。如:贴着一条大鱼的,表示年年有余。第三层是灯托,用各种各样的剪纸装饰,有骏马奔腾,有鲤鱼跃龙门,有金鸡报晓花灯的两边绑着两条花束,花束上系着中国结。当人们走动时,花灯便一摇一摆,就像黑暗中的一颗明珠,灿烂无比。花灯虽然很重,抬花灯的人头上都冒出了汗珠,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观赏完花灯,最好玩的是喝灯酒。我和爸爸去一位大伯家喝灯酒。大约九点,花灯进了大伯的大厅,我们抓紧帮忙倒茶、发烟,大人们放鞭炮、点烟花,忙得不亦乐乎。花灯出厅后,喝灯酒便开头了。桌面上的菜,可都是美味,有猪肉、牛肉,有鸡有鸭,还有许多我说不出名的菜。吃了一会儿,他们端起酒杯相互敬酒、相互祝愿,一桌人其乐融融。爸爸说来喝灯酒就肯定要喝酒,不管一口还是两口。于是我也端起酒杯,根据辈份,一个一个地敬酒,并送上祝愿。不知不觉我把一杯米酒全部喝完了,晕晕的,真是快乐。 这就是家乡的元宵节,既喧闹又难忘! 元宵节习俗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