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配套试题 课时作业10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41084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配套试题 课时作业1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配套试题 课时作业1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配套试题 课时作业1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配套试题 课时作业1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配套试题 课时作业1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配套试题 课时作业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配套试题 课时作业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0城市结构与城市化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得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2012江苏地理)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12题。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解析:本题以吉林省土地集约

2、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由图可知吉林省不符合A选项中变化趋势;2000年以来吉林省中部的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高,故B项错误;吉林市、通化市、辽源市和松原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故D项错误。答案:C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C住宅区 D文化教育区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根据材料中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相关知识,结合中心商务区多高层建筑和服务业及以企业总部为主的事实,可知中心商务区集约度最高,B项正确。答案:B(2012南昌一模)下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

3、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下图回答35题。3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Aa Bb Cc Dd解析:一般地,等级越高的城市,在区域中数量越少;图中显示d代表的城市数量最少,可能是省政府驻地,等级最高。答案:D4如果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解析: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答案:B5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Au和s Bu和tCv和s Dv和t解析:距离越近,到达频

4、率越高,甲区域距离u城市最近,故到达频率最高;s城市是省会,与地方性城市联系紧密,所以甲区域居民到达的机会较多,而t城市为一个孤立的城市,距离甲区域也较远,所以甲区域与之联系较松散。答案:B(2012四川绵阳三模)城市商务活动空间布局滞后于城市空间地域扩张。读广州市19902007年商务活动重心坐标变化图,回答67题。6下列有关广州市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坐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历年来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偏移方向几乎未发生改变B历年来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偏移距离呈逐年下降趋势C20002007年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偏移距离最大D20002007年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偏移方向未发生本质的变化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

5、,19901995年商务活动重心位移较大,而后同样是5年间隔的19952000年的位移就减小了很多,20002007年共7年间位移变得更小。答案:B7依据广州市商务活动空间重心变化,推测广州城市主体扩展方向是()A向北 B向南C向东 D向西解析:图中显示广州商务活动空间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说明广州城市主体扩展方向是向东。答案:C(2012江西八校)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

6、下表),回答89题。8.关于我国城市首位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1984年城市首位度均高于1997年,说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郊区化的趋向B东部地区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C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是导致城市首位度较高的主要原因D城市首位度大致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呈正相关解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西部由于经济落后,经济要素过分集中于主要城市,导致中小城市发展较慢,从而城市首位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经济要素能相对均匀地分布于各种等级的城市,从而大中小城市都能得到发展,所以城市首位度不是很高。答案:C9造成从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

7、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A BC D解析:1984年至1997年正是广东深圳、珠海经济特区设立、发展的时期,政策因素使经济资源向各级城市配置,促进了城市化的大力发展,使广东的深圳等中小城市得到快速发展,使城市首位度不断下降。答案:B(2012南平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广佛都市区”指以广州中心城区与佛山中心城区及其外围的次级城镇中心共同构成的核心区域。读“19572008年广佛都市区路网发展方向图”(中心点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完成1011题。10由图中可知该区()A东南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B东北方向上路网密度最大C

8、19821995年,西南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D19952008年,正东方向上路网发展最慢解析:读图可知,西南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密度也最高。答案:C11下列事实中,对该区路网的发展影响较小的是()A城市绿化带的建设B广州城市空间扩展C次一级城镇中心的分布D地形、河流和行政边界的限制解析:城市绿化带的建设对该区域路网的发展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答案:A(2012吉安市高三三模)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值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和2010年R值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分布曲线,读图完成1213题。12与R值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关系最小的因素是()A环境 B地租 C技术

9、 D交通解析:R值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说明近郊区制造业(工业)密度最大,该处为工业区,而地租、交通条件和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最大。答案:C13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特大城市()A制造业就业密度降低 B服务业就业人数减少C制造业比重上升 D服务业比重上升解析:与2000年相比,2010年R值下降,说明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但并不能说明制造业就业密度降低。答案:D二、综合题(共24分)14(2013原创)读1981年及2011年我国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初期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是_。(2)该城市的地势特征是_。(3)根据材料分析该城市城市化的表现。(4)分析国道

10、改道的主要原因。(5)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城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解析: 第(1)问,由图可知,老城区有国道通过,交通便利。第(2)问,河流由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主干由西向东流,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城市的地势特征。第(3)问,城市化的表现主要从城市的面积、功能分区、人口变化等方面分析。第(4)问,原国道穿过城区,使城区的交通更加拥堵,因此新国道绕城布局,可以减轻城区交通压力。第(5)问,钢铁厂布局要考虑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化工厂要考虑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答案:(1)交通便利(2)西高东低(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

11、的城市功能分区。(4)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5)钢铁厂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对大气的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污染较轻。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产生的大气污染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大,且位于河流的上游方向,污染水源。(若判断错误,理由不给分)15(2012江南十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盐城市地处江淮平原东部,为江苏沿海中部城市。20世纪50年代以来,盐城经历了由小城镇县城地级市的变迁,并从轻纺工业基地发展成为新兴的汽车机械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大丰港、苏通大桥等基础设施的兴建以

12、及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盐城市逐渐成为长三角北拓的门户和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材料二:下图为盐城市19842006年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图。(1)分析促进盐城市等级提升的条件。(2)说明盐城市工业用地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解析:第(1)问,城市等级提升的条件可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工业区的分布呈现向郊区迁移的趋势;影响可从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答案:(1)盐城市地处江淮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为东部沿海城市,海运便利,交通发达;政策的支持。(2)工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并逐渐向郊区迁移。积极影响:工业外迁,提高市区的环境质量,缓解城市交通紧张局面;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业效益等。不利影响:部分污染企业外迁,会对郊区环境产生影响;侵占大量农业用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