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4107782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学问与情怀葛剑雄先生是我国已故知名学者谭其骤先生的学生,谭先生生平最喜欢的学术领域之一是移民史。自中年以后,由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大型集体项目上,再没有时间打理个人兴趣,移民史也就不得不放下了。葛先生将这一领域接过来,和曹树基、吴松弟两位先生合作撰写了六卷本中国移民史,完成了谭先生的一大心愿。总体来看,无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新资料、新方法的运用,新认识的总结和提升,这部著作都大大超过了谭先生当年的预期。之后,葛先生又组织撰写了六卷本的中国人口史。与中国移民史相比,这套书规模更大,参与人数更多。如果说移民史是谭先生的未竟心愿,那么人口史则是谭先生极少涉猎的工

2、作。葛先生作为当时史地所所长,经常被人问到一个敏感问题:谭其骤先生离开十年了,现在史地所有无人超过谭先生?对此,葛先生总是谦逊而自信地回答:“作为个人,我们 没有人能超过谭先生;但作为一个集体,我们的工作超过了谭先生。”事实上,即便是谭先生中年以后不被中国历史地图集 这样的大型集体项目缠住,移民史这样规模的著作他 也未必能 完成,更别说中国人口史,因为个中工作量之 繁重,实在 超过了个人所能承受的限度。而谭先生对学术又 极严谨,有时 完全到了有洁癖的程度。要不是葛先生这样一 方面坚守学术底 线,同时又施展其组织长才,学界何时能用 上这两套大部头著 作,实在是一件不可知的事。近年来,提上述问题的

3、人基本上不太有了。其中一个 很 主要的原因是史地所已经有了新的标志性重大成果,那就 是葛 先生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主任包弼德教授共同组 织、两个 单位合作开发的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CHGIS ) o 这可以 说是谭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信息时代的 升级产品。 在这里,葛先生尽管不是技术专家,但他作为一 位学术领导, 敏锐地认清时代潮流,及时抓住历史机遇,策 划并组织了这一 项目的实施,可以说居功至伟。自 1990 年代中叶以后,葛先生时不时地走出书斋,很 快成为文化名人,并参政议政,现在更是名满宇内的公知。他到过南极,去过北极,走进过非洲,西欧、北美常来常往。还常在媒体亮相,或

4、正接受采访,或在某地讲学。对于葛先生这种生活状态,也许有些学者不太以为然。 毕竟按照某些人的想法,躲在象牙塔里皓首穷经才是所谓的 学 者本色。这里面当然有个性的因素,在一个多元社会里, 凡有 利于学术和社会进步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肯定。葛先生近 二十年来的种种努力,至少在客观上大有利于中国历史地理 学的发展。 况且,葛先生从来就没有远离学术一线。他卸下 史地所所长之 职后,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同时一直坚 持在史地所开课、 带研究生。他门下高足颇多龙象,虽不能 说“极一时之选 ”, 至少可以说 “于斯为盛 ”。关于学生,葛先生总是谦逊地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 出 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其实,从

5、葛先生对谭先生, 可以 看出他对师生关系的真正诠释。他自读研期间开始担任 谭先生 的助手,前后十余年,举凡谭先生的日常事务,都是 葛先生帮 着处理;至于编校文稿之类,更是责无旁贷。尤其 难得的是, 谭先生自 1978 年中风后不良于行,每次出差都 是葛先生陪护, 学术助手更兼生活秘书,这是很多子女对父 母都难以做到的。在谭先生的告别会上,葛先生一度哀伤逾常,痛苦失 声 2011 年复旦举行谭先生百岁冥诞的纪念大会,葛先生在 讲话中 声情并茂,多次声音哽咽,泣涕潸然。术伦葛先生曾在中国移民史的前言中强调:是谭先生 的 移民史研究 “为中国移民史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 “不仅是指他对某一时代

6、、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具体研究成 果,更包括他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的理论、精辟的见解和独特 的 方法 ”。他如此推崇谭先生的功劳,特别是声明有些认识得 自 谭先生未曾成文的耳提面命,既表明了他对科学道德、学 理的尊重,也充分体现了他对自己学术贡献的安全感。( 摘编自张伟然学问与情怀葛剑雄先生侧记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 葛剑雄说 “ 作为个人,我们没有人能超过谭先生 ”, 只是出于谦逊而已,事实上从材料中看,葛剑雄已经远超过 了 他的老师。B. 葛剑雄与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共同开发的 “中国历 史地理信息系统 ”,是谭其骤中国历史地图集在信息时代 的

7、升级产品。C. 葛剑雄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后,坚持在原任所 开课,带研究生,还要四处奔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精力 超 过常人。D. 葛剑雄在他的老师谭其骤患病行走不便时,全方 位 悉心照料,这连很多子女对父母都难以做到。如今孝道之 不行, 略见一斑。E. 葛剑雄在中国移民史前言中特别声明,有些认 识得自谭先生未曾成文的指导,可见其为人诚实、治学求真 , 对前辈感德敬重。(2) 葛剑雄说 “作为一个集体,我们的工作超过了谭先 生”,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葛剑雄本人又有哪些过人之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3) 文章说: “从葛先生对谭先生,可以看出他对师生关 系的真正诠释。”请从葛剑

8、雄作为学生的角度,结合材料简要 分析。(6分)(4)对于自1990年代中叶以后,葛剑雄时不时走出书 斋 的生活状态,有些学者不太以为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法。(8分)12.(25 分)(1)( 5 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 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2)( 6 分)具体表现:撰写中国移民史,完成谭其骤先生的未竟心愿; 完成中国人口史的撰写,这是谭先生极少涉猎的工作;开发“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使谭先生的中国历史地 理 图集实现信息时代的升级。过人之处:直接参编中国移民史,显示超常学术水平;组织撰写中国人口史,坚守学术底线,施展组织才能; 组织开发中国

9、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能认清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每答出一点给1分。 ( 6 分) 如孝子般待恩师,照顾生活起居,打理日常事务, 当好学术助手; 感念恩师情意,真诚炽烈,推崇恩师功劳, 常怀感德;秉承恩师传统,坚守学术底线,完成恩师未竟心愿,使之发扬光大。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4) ( 8 分)观点一 : 认同葛剑雄的生活状态 葛剑雄的努力提升了本学科的社会知名度,扩大了 本 学科的学术影响,推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葛剑 雄在 参与社会活动时,并未远离学术一线,著述、教学收获 颇丰, 并未影响学术研究; 葛剑雄各处考察、讲学,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有助于学术研究; 葛剑雄作为知识 分子走出书 斋,通过自己的努力,宣传科学思想,扩散科普 知识,也是完 成自己的科学使命; 葛剑雄作为名满宇内的 公知,承担了更 多的社会责任,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最大限度 地发挥了自己应有 的作用。观点二:不认同葛剑雄的生活状态 做学问就应该安守本分,专注于自己的学术领域;耐得学者离开书斋,难免会分散精力,影响学术研究; 学者 四处 游走,频频亮相媒体,有违学术本心,助长浮躁风气; 时下缺少的不是夸夸其谈,四处招摇撞骗的伪学者,而是自己独住寂寞,潜心学术的真学者; 学者要远离政治,保持 立的人格,不能受外界不必要的干扰,玷污学术的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