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在狱咏蝉·骆宾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409070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唐诗-在狱咏蝉·骆宾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读唐诗-在狱咏蝉·骆宾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读唐诗-在狱咏蝉·骆宾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读唐诗-在狱咏蝉·骆宾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读唐诗-在狱咏蝉·骆宾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唐诗-在狱咏蝉·骆宾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唐诗-在狱咏蝉·骆宾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唐诗:在狱咏蝉骆宾王 篇一:骆宾王咏蝉高考诗歌精读骆宾王咏蝉赏析古诗鉴赏12220849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释西陆:西边的大地,这里借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飘忽的鬓发,暗喻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

2、“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见西京杂记这多个小典故在这首在狱咏蝉诗中,骆宾王很巧妙地使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法儿。西陆,既指西边,又指秋天。南冠客,既表明被囚于狱中,又交待是南方人。玄鬓影,既说明狱中的困苦生活使得自己的鬓发散长而凌乱,又暗喻自己影也如蝉、命也如蝉。白头吟,既为伤感的曲名,隐指这首在狱咏蝉,又保留着原来的头发苍白义。和前面“玄鬓”的黑发义相映衬,表示虽值黑发壮年,内心却早已如白头迟暮通常,幽怨、悲愤、孤苦、苍凉?赏析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 678 。当初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

3、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络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所以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现在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利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示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

4、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见西京杂记 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典故,深入比方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足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方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方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方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因为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快要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

5、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么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法,蝉和诗人又浑然一体了。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成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篇二:唐诗在狱咏蝉教案在狱咏蝉教学目标:1.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2.想象并体会作者的

6、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教具准备:相关视频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位卑而才高,名响而命蹇。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和通常的咏蝉诗不一样,全诗借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示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2.新课学习:一 相关知识介绍1.板书:写课题2.介绍五言律诗3.介绍“兴“的写作手法4.介绍骆宾王, 约640约684 ,婺州义乌 今浙江义乌县 人。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供职,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及侍御史,很快得罪武则天而入狱,贬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睿宗广宅元

7、年 684 ,随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她少负才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律,有骆临海集十卷。由此可知,骆宾王一时英才,竟然字号、生卒年不详,生平经历语焉不详,仕宦凄惨,令人扼腕叹息。其原因是她生活在高宗李治时期,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政事多处于武曌之手,不可避免地引发李唐皇族的不满,明争暗斗此起彼伏。当是时,又恰好武曌占据上风,因此一身正气又忠于李唐王室的骆宾王就落得如此下场了。5.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高宗仪凤三年 678 ,此时骆宾王任侍御史 就是言官 ,数次上书言天下大计,得罪了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此时,正值秋季,因此诗人有感而发,借蝉自喻,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表示

8、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明白了作者的身世遭际和创作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千古名诗。二 新课学习1指导诵读1).自由朗诵,提出要求:标出读不正确的字词和把握不准节奏的句子2).放录音带,提出要求,第一听清字音,第二听出节奏3).点出轻易读错的字,明确部分句子的节奏。发觉学生读的过程中把握不准的句段2.讲解字词和典故:生字“鬓”生词:西陆:指秋天。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方自己正当盛年。不堪:一本作“那堪”。白头吟:乐府曲名,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3.分句段朗诵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点拨:首联二句,西陆,点明时已

9、入秋,南冠,表明囚徒身份。秋蝉鸣唱,引发思乡情。这里利用了起兴的手法,所谓兴者,乃“赋、比、兴”之“兴”。“兴”,就是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方的双重作用。蝉在夏天是最亢奋时期,到了秋季以后,就进入的衰竭期,因此秋蝉的最终亮相,当然嘶声力竭做最终的挣扎,继而结束短暂的生命。在这里就是诗人就是以秋蝉的高声哀唱来表示自己的命运悲惨,秋蝉的命运就像诗人此时的命运。此时此刻,正是诗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秋蝉的哀鸣逗引地诗人的思乡之情自然而然地侵入了进来,这使得诗人的心情愈加沉重地难以自负。2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点拨:颔联两句,采取两两相对照的手法,深入表示诗人的身世之哀,命运之惨。一句写秋蝉,一句写

10、诗人自己,将物我结合起来。即使已是秋蝉,不过其翼仍然乌黑。此时的诗人经受磨难和打击,身陷囹圄,中年而白头,因此是“那堪”。这里的秋蝉还是秋蝉,它不论诗人是否白头,愈加重了诗人的沉痛之感。回想自己年少时也是一腔热血,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的雄心理想,那堪世事难料,这一生走的如此坎坷,如此不堪,如此悲凉,现在空有一腔理想却无由施展,还遭陷锒铛入狱,只能发出凄冷的哀吟。其实这里,“白头吟”一语双关,现有头白之意,又借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司马相如负心于卓文君之时,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怜自伤,表示自己期望白头终老的愿望。联想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是在劝谏不听反而遭陷入狱以后作的这首诗,所以暗喻统治者

11、的用人不妥和不察纳雅言,辜负了诗人的一片忠诚之心。能够这么说,诗人的白头不但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因为自己的赤胆忠心换来的却是牢狱之灾,是在内外交困之中急白的。在这里现有对年华已逝的悲伤,也有理想落空的沉痛,还有对统治者的失望!3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点拨:颈联两句,是用比方的手法,以蝉的艰苦处境来比方自己的政治处境。秋蝉已如势不能穿鲁缟的强弩之末,已如知秋而飘零的枯黄之叶,已是谢幕之前最终的粉墨登场,偏偏此时还“露重”、“风多”,让人怎样不生出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伤痛之心呢?这里的“露重”、“风多”是比方外部环境,“飞难进”、“响易沉”是比方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的结果。说的明白一点就是,在朝

12、廷一片谄谀之声,进言之路已遭阻塞之下,诗人已经处于沉重打击的艰苦的政治处境之中。这里已经物我混融,秋蝉既是诗人,诗人已如秋蝉。4)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点拨:尾联二句,收尾响遏行云,义节风高。秋蝉是餐风饮露的,是高洁品行的象征。诗人继续作比,表示自己的孤独之感,这种孤独之感是壮烈的,不是凄婉的。诗人没有选择陶渊明式的离世而去,而是选择了屈原的入世之举,心系朝廷的诗人选择了入狱。我们在感叹诗人悲壮的同时,也为朝廷遗弃忠臣而哀叹!诗人最终的一问,惊心动魄,石破天惊,现有对朝廷的失望,又有深深地期盼!所以,这里留下的不但是命如秋蝉、品如秋蝉的诗人的长叹,留下的更是值得我们思索的千年之问!3.讲解完

13、成,再次诵读。4.部分朗诵,点评朗诵效果5.再放录音,提出要求:体会本诗的感情基调6.整体朗诵,要重视诗的感情基调。7.提出问题:诗中利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诗中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是怎样借用“蝉“的意象来表示感情的?三 课堂总结:骆宾王的这首诗利用比兴的手法,以蝉自喻,寄托遥深,达成了物我混融的艺术境界。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感想,不一定符合作者的原意,可惜的是,斯人已逝,我们再也不能听到作者的回复。诗歌的解读原来就是解读者主观情感的主动介入,即使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不过毕竟掺杂了个人的情愫。所以,每一个解读者眼中的诗歌意蕴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诗歌解读的魅力所在。四 部署课后作业1.诵读并背

14、诵这首诗。2.有感情的诵读本诗,同学相互点评。3.四个人一组,探讨老师提出的问题。4,.自我总结这节课,体会琢磨作者的思想感情。篇三:在狱咏蝉练习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释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 公元678年 。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试题1,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它三位是_、_、_。2,诗中的“玄鬓”指的是_,“南冠”指的是_。3,这首诗最关键的手法是_ 填四字 ,颈联中还利用了比方象征_,“露重”和“风多”比方的是_。4,尾联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解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其它三位

15、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初唐四杰”的诗歌即使还残留着齐、梁以来的绮丽习气,不过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比较清峻,对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起了主动作用。骆宾王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反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她写的讨武曌檄气势磅礴、文采斐然,武则天读后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叹。其诗多悲愤之意,又善骈文。诗的1、2句点题,第一句点“咏蝉”,第2句以“南冠”点“在狱”,“南冠”是典故,通常指被囚禁而志不变的忠贞之士。3、4句承接,“来对白头吟”的是“玄鬓”,而“玄鬓”就是“蝉”。这四句说自己被囚禁在监狱之中,突然听到了蝉的鸣叫,引发来无穷的忧伤感慨。5、6句一转写因为“露重”,因此蝉“飞难进”,因为“风多” 大 ,因此“响易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