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409054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那么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那么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

2、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醮,jiagrave;o,古时称妇

3、女出嫁。烝烝,zhng,淳厚。谯周:人名。5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参考答案: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致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出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屡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

4、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承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祥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知名,一点也不假啊。;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完毕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司空张华问他:您觉得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提并论。;张华问他为什么这样说

5、,李密答道: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张华又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这样琐碎?;李密答道:过去舜、禹、皋陶交谈,所以简洁雅致,?大诰?与平常人说,适宜琐碎。没有和孔明旗鼓相当的议论者,他的言教就琐碎啊。;张华点头称是。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慎重,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职。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等到皇上在东堂给大臣赐食蜜饯的时候,让李密作诗。他在诗的最后写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人们这样说,有因就有果。朝中没后台,不如把乡还。 明 君坐朝上,俗语怎成真?)武帝为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