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详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408822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详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如古代皇帝和丞相的故事,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元世祖等)为课堂作准备。2、课内:(1)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的现场 摸拟,并对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如学生扮演汉武

2、帝、唐太宗、宋太祖等。(2)通过学生角色体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3)注重加强学生合作探究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合作探究主要解决:(1)君权与相权演化的趋势?(2)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演变过程。(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三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特点。(4)汉至元明清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3、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查找资料,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

3、教学重点】: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教学难点】:历朝官制十分繁复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求学生了解其中与课本内容有关。【教学方法】: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朗读: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师:从这首打油诗中,我们能看出皇帝的烦恼集中在哪些方面?生:奸臣乱国、贪污腐败、地方造反.师:怎么办?生: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完善中央行政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完善地方行

4、政制度加强监察制度,完善选官制度师:对,看来威风八面的皇帝也有很多的烦恼,尤其是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监察制度与选官制度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协调不好,皇帝的身家性命就难保喽,自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袭并逐渐强化,我们今天就走进帝王家看看中国古代王朝君主专制政体是如何演进与强化的。多媒体展示课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师(过渡):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皇帝制是谁首创 的?生(齐答):秦始皇师:对,皇帝有哪些权力呢?生:(七嘴八舌):师:对,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曾用这样的话来形容皇帝制度(多媒体展示):“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

5、于上”。史记秦始皇本记师:1、上述三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生1:“法令出一”指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别黑白而定一尊”指的是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指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权于一身。生2:因为秦代以后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公”与“奴才”的关系。师:分析的很好,通过大家分析我们了解了秦始皇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两千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方才废除。师(过渡):大家看过哪些关于中国古代皇帝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你都喜欢哪

6、些皇帝?假如一切条件满足,你愿意当皇帝吗?为什么?生:(踊跃发言)(这一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教学作准备)。师:好,今天让你们满足皇帝瘾,假设你是汉武大帝,请你说说自己有哪些历史功绩呢?(生扮演汉武帝进行情景表演)生:朕是西汉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位54年来,采取了许多强化皇权的措施,如频繁更换丞相,严厉处置有过错的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就是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如公孙弘、卫青、霍去病等,并由中朝对国家政事作出决策,我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由此达到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用。师:说的真好,谢谢你的精彩演说,说明你是善于思考,知识面广,汉武帝执政时期有一强

7、化君权的重要举措就是频频更换丞相,让我们看看这位大汉天子在位54年间换了多少宰相多媒体展示:姓名离任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年2月许昌免职3年8月田虫分去世3年9月薛泽免职7年6月公孙弘去世2年4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严青翟畏罪自杀2年10月赵周下狱死2年7石庆去世8年3月公孙贺下狱死12年2月刘屈髦下狱腰斩2年2月田千秋(昭帝时死)2年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二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虫分,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袭作哑,惟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虫分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师:从资料上我

8、们很明显看到汉武帝频频换丞相,让我们听听丞相是如何描述他们当时的处境的,听听他们的心声吧生扮丞相:地位岌岌可危,人人自危。师:即使是这样,但对汉武帝来说更换丞相仅是加强皇权的“治标”之法,假设你是大汉天子你该怎样“治本”呢?生:中朝制度师:很好,中朝的汉武时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重要一环,什么是“中朝”呢?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归纳概况)多媒体展示:中朝(内朝):由随待皇帝左右的,出身低微的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近臣亲信和将领组成是决策机构。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朝廷官僚组成,沦为执政机构。师:由此,中朝制度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师(过渡):那么唐朝呢?请看看独领风骚的唐太

9、宗是如何处理的。(生扮演汉武帝进行情景表演)生:朕设三省六部制,进一步明确三省职权,把相权一分为三,即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议政的大臣身份等同于宰相,通过以上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分散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师:表演的很到位,通过“唐太宗”的分析,我们了解唐朝加强皇权的特征是:三省六部制,请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学案唐政府机构示意图。生: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完成过程中师应适当指点)。多媒体展示归纳皇帝门下省(宰相)尚书省(宰相)中书省(宰相)(草拟诏令)

10、 (执行政令) (审核政令)工部(建设)刑部(刑法)兵部(军政)礼部(礼仪)户部(户税)政事堂吏部(官吏)师(过渡):汉武帝虽频繁更换宰相,但对丞相还是以礼相待的,请看两则故事。多媒体展示:西汉时期,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还是有座位的,但到了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了这一做法。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师:从上面的故事,我们能看出什么历史信息?请

11、宰相们回答。(生扮演宰相)生:地位越来越低了。师:请问“宋太祖”你除了降低宰相的地位外,还怎样削权呢?生:设中书门下,又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师:很好,我们通过以上“皇帝们”的精彩表演,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演变总趋势是什么?一、君权与相权的演变:汉:频繁更换丞相,设中朝对抗外朝。唐: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宋: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分散相权生(讨论回答):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师:对,(多媒体展示归纳)师(过渡):皇帝烦恼解决了一个,还有其他的烦恼吗?回放好了歌生(齐答):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师:所以身为皇帝的你们应该怎么办呢?生:加强对官吏的选拔和监督。

12、师:监察机构的设置,在秦代已经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有所发展。请大汉天子来说说你是怎样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的?(生扮演)生:朕把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吏承担,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师:西汉时,中央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监察。地方设刺史负责监察。东汉时设御史台清:都察院等。那么这种监察体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呢?请大臣们说一说。生:加强了皇权,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

13、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师:为了加强皇权,历代建立了一套监察体制,那么古代的这些官吏是通过什么方式选拔出来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下表格选官制度是经过怎样的演化过程的呢?多媒体展示:选官制度实行时间依据特点作用实质生:阅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师:无论是哪一种选官制度都是强化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那么这几种选官制度,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生:讨论后回答师:对,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司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

14、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制度日益僵化、固定化,特别是明清被选拔的多是缺点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多数是君主的忠实奴仆等,从而日益出现严重的弊端严重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师(过渡):皇帝的烦恼又解决了两个,还有没有呢?重播好了歌生:(齐答):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逃师:对,中国的缰域非常辽阔,古人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请问各位皇帝,你打算如何有效管理辽阔疆土和众多子民呢?生:设置地方行政区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生:概括师:多媒体展示总结:时代地方行政体制泰汉郡、县(道)二级制唐道州(郡、府)县三级制宋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元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制师:元朝时期,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入主中原,面对辽阔的疆域,还有优于自身的中原文化,请问元世祖你该如何有效管辖?生:建立行省制度,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制度,全国设置了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另外,还有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接管辖的“腹里”(元大都及其周围地区)二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师:很好,请看元朝疆域地图,多媒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