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4025269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5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教学设计(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注意创新思维、想象实力的培育。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创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采纳读、想、议、画等敏捷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指导背诵。教学目标1相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齐。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知道诗歌的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教

2、学重点学习生字、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教学打算学生:本课生字卡片、画纸、画笔。老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释题,感知全诗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提问:孩子们,请你们细致视察,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景物?2简介作者王之涣及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小挚友们在图上所看到的这座楼,名叫鹳雀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楼高三层,建好后有鹳雀在上面栖息,因此而得名。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登鹳雀楼。孩子们,你们想和这首诗交挚友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要求:老师很

3、想朗诵这首名诗,可以吗?请孩子们仔细听老师朗读,看看字音是否读得精确到位?学生评价。2.自读,初步感知古诗内容。(1)请孩子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古诗。(2)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须要给大家提个醒?在难读的字下做上记号。(3)学生沟通,练读难读的字。(4)小老师教读难读的字。3.检查学生认字状况。(1)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打乱依次,学生抢读,老师重点指导“登”、“雀”、“鹳”的字音。(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方式竞赛认字,互当小老师考考别人。(3)老师抽读,适时激励。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识字,分四人小组沟通识字方法,相互检查识字状况。2?借助多媒体

4、课件,师生共同沟通难写的字,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入”,将“入”与“人”比较记忆。3?学生仔细完成课后第三题的“描描写写”,为自己满足的字画上“”。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指导读诗,读出节奏。(1)请生赛读,师生共同评价。(2)依据评价,画出诗的节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根据这样的节奏朗读吗?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自己练习练习。(3)同桌孩子竞赛朗读,相互评价。(4)全班齐读,留意读出诗的节奏。2?图文比照,了解诗意。(1)反复吟诵,图文比照,同桌相互说说诗的大致意思。(2)课件播放与诗相配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全班沟通对诗的理解,老师适时点拨“欲”、“穷”的意

5、思。(3)作者登上鹳雀楼后,他能望见些什么呢?他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一下。你可以用语言说一说,也可以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4)结合评价学生发言和绘画,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更上一层楼以后会望见什么?(5)老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登得越高,眼界就越开阔。五、熟读成诵,想象意境1?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再次朗读这首诗吧。你可以和同桌竞赛读,可以扮成诗人来读,可以找自己信任的伙伴合作读2?配乐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意境。(1)配上动作,表情朗读。(2)闭眼想象画面读。3?借助媒体指导熟读成诵。4?抽学生背。5?齐背古诗。六、总结全诗,拓展延长孩子们,祖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喜

6、闻乐见的古诗,你们想多了解它们吗?老师给大家举荐必背古诗80首、唐诗300首等课外阅读资料,希望你们能和古诗交上挚友,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学问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个生字,会写个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实力目标:在本课学习中,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想象实力、自学实力、逻辑思维实力、朗读实力和语言表达的实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书写个字,并且要相识个生字。教学难点: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漂亮的风

7、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肯定会走向胜利。本节课运用多媒体协助教学,来激发学生爱好,引导学生细致视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性。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日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出名的大诗人,你们兴奋吗?生:兴奋。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殊喜爱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挚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加)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

8、诗人画像)今日,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间评:老师为了引导学生爱好盎然地走近古诗,在相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育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实力。二、讲授新知、初读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比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生字。同学们,你们相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相识本课生字状况)()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须要读准、读好的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电脑

9、屏幕显示生字)、同桌相互检查,质疑答疑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相互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相识。)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间评:问题来源于学生,答案也应充分信任学生。假如回答不精确,老师再启发引导,这样可以培育学生自主发觉,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学实力和习惯。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肯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仔细听老师来读。()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

10、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协作音乐,学生评议。)间评:采纳学生相互评议的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爱好,引导学生向朗诵有感情、节奏精确、吐字清楚的同学学习,并且在音乐、图画的渲染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细致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丽漂亮的景象。(放录音)()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议一下。(学生可以实行任何方式来表现,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间评:充分赐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学习、自由呼吸的学习空间,创设音乐、图画、情感相互交融的氛围,激发学生以各种方式表情达意。()让我们再次登上这漂亮的鹳雀

11、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丽景象。(屏幕展示动态画面登鹳雀楼,巩固感知、丰富想象。)、()师: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概磅礴的漂亮景色尽收眼底,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假如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诵)()采纳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三、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日学的这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生:(运用已驾驭的朗读方法,自由读古诗)()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视察四周的景物,把自己对美妙景物的宠爱之情

12、,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1、小挚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常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楼体壮丽,结构奇妙,气概宏伟。许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

13、下很多诗词名篇。而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出名。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说明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伸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那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二、初读

14、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当这样读,登/鹳雀楼。全班齐读。生再读。录音机范读。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三、学习生字。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1、检查生字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假如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其次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依河目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最终抽查一下,随意从中挑几个字。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假如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漂亮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指导写字,留意笔顺。老师在田字格中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