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4024191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1一、我不知道的历史新学年伊始,不知道是走火入魔,还是骑虎难下。我一直在“恶补”。“恶补”的内容包括:易中天的品三国,易先生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讲座,我看完了大半;摊开的教科书、教参、教案本把书桌变成狼籍一片;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国史话、名家讲坛、帝国的终结等等书籍堆得老高种.种迹象让我家的先生惊讶不已。先天的不足后天能补吗?原因是:前阵子他看电视剧朱元璋,我问他,朱元璋是什么朝代的?先生几乎笑趴。说我这样的人,竟然当了历史老师。那么我是骑虎难下,所以,我也只能走火入魔了。我们的中学时代,历史知识是奇缺的。只记得老师说过“山顶洞人”,还因为那个男历史老师又黑又

2、瘦的确长得太像山顶洞人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我还分不清中国的朝代以及朝代顺序的。更不必说什么秦时明月汉时光,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什么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当然也是不知道的。想想自己这样竟然也毕业了顺利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真有点后怕。但毕竟是历史造成了这样的事实,身为人师的我,不能让学生们重蹈我的覆辙。当上了历史老师后,我只能努力的“恶补”。因为我知道有许多的历史是我不知道的。我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还知道“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由于每上一节课之前我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几个月来,我发现自己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许多我不知道的历史,慢慢在脑海

3、里渐渐清晰。上课的时候神采飞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算能做到了如执掌。二、历史与闽南语普通话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自不必赘述。“师范生应该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标兵。”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就是这样的观念。其实,闽南语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在教学中可以取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地方文化开始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什么时候起成了“非物质”保护。其实很多很本土的东西,一直在人们生活的左右,信手拈来,用在教学中的确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原始农耕文化一篇课文时,书中有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石磨和石棒。这种物件早已远离学生的生活。在教学时,我就用闽南话和学生讨论“糟糠之妻不可弃”这句闽南俗语的来龙去脉

4、。说到困难时期,人们吃不上白米饭,只能把谷子的皮拿来熬粥喝。很多学生兴趣盎然。为吸引学生关注,我用闽南俗语引起他们的兴趣,一下子拉近了时空距离。本案例说明,闽南语辅助说明是可行的。并不影响学生的“字正腔圆。”本案例有一细节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当我用蹩脚的闽南语说着的时候,就有同学情不自禁地插话。对此,我肯定他们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并指出未经允许打断他人的发言时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期间,我的口吻尽量的轻描淡写,既给他们留下一定的印象,也不要伤害他们的感情。三、历史与数学在组织学生讨论“与秦始皇相比较,你认为汉武帝是怎样一位帝王?”这个问题时,讲到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

5、。”这句著名的评论时,很多同学问:“老师是司马迁吧?”因为之前的教学中多次说到司马迁的史记,学生是很容易先入为主的。我马上提醒:“就是你们小时候读过的七岁砸缸的那个司马光。”同学们一脸的欣然。我立即记起前几天看见的一本杂志上说到这个故事运用的数学思维。于是我决定和同学们分享。我故意顿了顿问:“聪明的同学们谁能分析出司马光运用的是什么数学原理?”孩子们一脸的疑问。我微笑着回答:“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找大人,是想让大人伸手把小朋友从缸里拉出来,是让人离开水,是顺向思维。而司马光看见旁边的石头,用石头把缸砸破了,是让水离开人,属于逆向思维。”短短的几句话,让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由于我的历史课多是在

6、下午。我发现,课堂上的旁征博引显得特别的重要。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一定不会喜欢。案例启示:其实学科之间的融合,有时候就可以做到这般的不露痕迹,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四、历史与文学“都江堰”一节的内容很简单,在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课也算不上教学重点。在备课时我无意中读到余秋雨先生的一篇*都江堰。我认为写得很美,决定和孩子们分享。和孩子们介绍完修建都江堰的原因、时间、地点、功能等之后,我把余秋雨先生发表在_年第13期读者的都江堰一文的最后两段读给孩子们听。“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7、如果说,长城占据了邈远的年代。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弃,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的百姓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给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破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的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8、一查履历,长城还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后面离下课还有一点时间,我就和孩子们说了我在易中天的博客里看见的*。易中天先生关于余秋雨先生捐赠给地震灾区孩子的图书馆事情的质疑。事情的前后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我顺便告诉孩子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登录他们两人的新浪博客,了解最新的情况。本案例,把历史和文学大师联系起来。把最新的消息传递给孩子们。孩子们的注意力无一不被吸引。我认为,带着孩子们遨游,是件快乐的事情。不是都说“文史不分家”嘛。五、历史与感动我被孩子感动了。在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学中,书本56页有张“汉并天下”的瓦当的图片。备课时,我只是从教参里查到“1951年出土于陕西

9、栎阳,直径17.5CM,陕西博物馆收藏,专家认为是西汉早期制作的。”上课的时候,我也这样和孩子们说。有一个孩子问我:“老师,瓦当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我哑口无言,只好给自己圆场,“前两天我家电脑坏了,我本来也想查一下瓦当是什么东西,可是没有查到。”上完课后,我把这个事情给忘了。过了两天,我又去那个班级上课。下完课正要走,一个戴眼镜的斯文男生叫住了我,递给我两张稿纸。轻声地说:“老师,我找到的亚当的材料。”我瞄了一眼,看见字迹有些潦草,我说了句:“以后字要写工整些!”“这是关于瓦当的材料,我从网上找到的,我请爷爷帮我抄的。”他的脸红了。我的心恸了一下,孩子从心里喜欢历史,可能孩子是因为我

10、而喜欢上历史,我双手收下了那份材料,微笑对他说:“回家我仔细看看。”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历史的脚步匆匆,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深信:我努力,我收获。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2经过一学期的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我发现现在的教学目标与以前不同。现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首先要将知识条理化、线索化。现在的高一历史新教材是按专题进行编排的,没有按时间顺序。因而学生很容易产生先讲的发生的时间就早,后讲的发生时间就晚的错觉。这就要求我必须在讲完一章,对没有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要将一章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讲完一本书,排列出章与章之间

11、的时间顺序。其次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我必须多看一些与书本知识相关的历史书籍。对我来说,通过拓宽知识面,我可以对历史知识全面讲解,让学生准确深刻掌握历史知识的作用。我现在面临的高一新生,他们的自觉性不强,凭兴趣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他们上课,我如果只讲书本知识,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我讲过多的故事,时间又不允许。 因而对我来说,上课如何做到既生动有趣又突出重点?我认为自己在抓住历史书上的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多看相关的历史课外书,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诠释重点知识。这样达到既节省时间,又让学生觉得轻松、容易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次现在的高一历史书厚,时间又短。这期我用黑

12、板板书讲,感觉时间明显不够。我天天忙于讲课,课后习题及检测题都没有时间评讲,还利用了晚自习来讲课,才在考前一周讲完新课。下期的书有八章,共二十六节,期末考试要考高一上、下册,时间只有四个多月。我不仅要复习高一下册,还要复习高一上册,还要适当练习一些习题。要完成任务,就必须用电子百板来教学。这样就可以将不重要的知识用填空式简略讲过,重要的知识可提前补充材料来突出重点,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讲解全面的目的。下期我还要提高课件制作能力 以及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当然为节省时间,下期在练习题上要精选那些典型重点题,达到做得少又练得好的效果。通过这期教学,我发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我

13、会在下学期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随笔3一、我不知道的历史新学年伊始,不知道是走火入魔,还是骑虎难下。我一直在“恶补”。“恶补”的内容包括:易中天的品三国,易先生在百家讲坛的系列讲座,我看完了大半;摊开的教科书、教参、教案本把书桌变成狼籍一片;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国史话、名家讲坛、帝国的终结等等书籍堆得老高种.种迹象让我家的先生惊讶不已。先天的不足后天能补吗?原因是:前阵子他看电视剧朱元璋,我问他,朱元璋是什么朝代的?先生几乎笑趴。说我这样的人,竟然当了历史老师。那么我是骑虎难下,所以,我也只能走火入魔了。我们的中学时代,历史知识是奇缺的。只记得老师说过“山顶洞人”,还因为那个男历

14、史老师又黑又瘦的确长得太像山顶洞人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我还分不清中国的朝代以及朝代顺序的。更不必说什么秦时明月汉时光,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什么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当然也是不知道的。想想自己这样竟然也毕业了顺利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真有点后怕。但毕竟是历史造成了这样的事实,身为人师的我,不能让学生们重蹈我的覆辙。当上了历史老师后,我只能努力的“恶补”。因为我知道有许多的历史是我不知道的。我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还知道“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由于每上一节课之前我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几个月来,我发现自己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许多我不知道的历史

15、,慢慢在脑海里渐渐清晰。上课的时候神采飞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算能做到了如执掌。二、历史与闽南语普通话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自不必赘述。“师范生应该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标兵。”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就是这样的观念。其实,闽南语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在教学中可以取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地方文化开始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什么时候起成了“非物质”保护。其实很多很本土的东西,一直在人们生活的左右,信手拈来,用在教学中的确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原始农耕文化一篇课文时,书中有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石磨和石棒。这种物件早已远离学生的生活。在教学时,我就用闽南话和学生讨论“糟糠之妻不可弃”这句闽南俗语的来龙去脉。说到困难时期,人们吃不上白米饭,只能把谷子的皮拿来熬粥喝。很多学生兴趣盎然。为吸引学生关注,我用闽南俗语引起他们的兴趣,一下子拉近了时空距离。本案例说明,闽南语辅助说明是可行的。并不影响学生的“字正腔圆。”本案例有一细节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当我用蹩脚的闽南语说着的时候,就有同学情不自禁地插话。对此,我肯定他们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并指出未经允许打断他人的发言时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期间,我的口吻尽量的轻描淡写,既给他们留下一定的印象,也不要伤害他们的感情。三、历史与数学在组织学生讨论“与秦始皇相比较,你认为汉武帝是怎样一位帝王?”这个问题时,讲到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