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管理办法--精选文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401322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管理办法--精选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QC管理办法--精选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QC管理办法--精选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QC管理办法--精选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QC管理办法--精选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管理办法--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管理办法--精选文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橡胶公司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领导和管理能力,鼓励职工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活动,增强员工奋发进取的责任感和不断改进的思想意识,以达到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改进工作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公司QC小组的组建和成果的评审。综合管理部是QC小组活动的领导机构,负责QC小组活动的指导、推进工作;各部室主管部门负责QC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二章 小组的组建与注册 第三条 各部室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组建适宜类型的QC小组。 第四条 要着重发展以班组或同一部门职工组成

2、的“现场型”和“服务型” QC小组。 第五条 提倡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结合组成的“攻关型”、“管理型” QC小组。第六条 为促进对公司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研究,积极鼓励开展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新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为主的“创新型” QC小组。 第七条 为便于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成员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宜。 第八条 小组组建和活动课题确定后,应向综合管理部申请注册登记,填写“QC小组注册及课题登记表” (见附一)。此表一式二份。 第九条 小组的注册号由四个字母和二组二个数字组成,前二个为XJ,后二个字母为QC,前一组数字为当年年号,如:12则表示2012年,最后二位位数字为注册顺

3、序号,并按注册时间先后,分别从01、02的顺序向下排列。例如:XJQC-*-* 第三章 小组活动与成果撰写 第十条 小组活动课题应围绕本部门工作中薄弱环节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其内容为其成员所熟知与共同关心的关键问题,选题要有针对性,先易后难,力求“小、实、活、新”,以“实”为主。第十一条 小组课题活动要有计划地安排,严格按PDCA循环程序的步骤进行,小组活动要做好记录并填写出会议记录表和每周活动记录表(见附二、三),且每周不少于一次。 第十二条 QC小组活动形式要灵活,要注意数据的积累,活动取得成绩后,应填写“QC小组成果报告单”(见附四)一式二份,报综合管理部,并附上QC成果材料。 第四章

4、 成果评审 第十三条 综合管理部接到上报的QC成果材料后,应按“QC小组活动平时评分表和QC成果发布评审表”(见附五、六),对其进行核实,以确定成果的有效性和推荐的可能性。 第十四条 各小组成果发表的最后得分由材料分、演讲分组成,其中,材料分占85%,演讲分占15%。 第十五条 被评为优秀QC成果的小组,经批准后,即为公司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第五章 要求 第十六条 各部室均要组建适宜类型的小组(含后勤部室)。各部门具体小组数量见(附八)。 第十七条 小组名称、选题范围、选题要求,运行步骤。 1、小组名称:小组成立后,通过全体成员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小组名称不限定起名范围,但原则上必须积极向上,

5、并具有特定涵义,且要求用语简洁、通俗易懂。2、选题范围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 以以下四种范围来选择课题。(1)提高改善产品质量的课题。(2)讲题损耗的课题。(3)改善管理的课题。(4)提高员工素质的课题。3、选题要求(1)选题要宜小不宜大,要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小组成员能够发挥作用的课题;(2)要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并有可比性的具体问题的课题;(3)在可选课题有多个时,要经小组全体成员民主协商。(4)题目应与小组的目标、成员相一致。第十八条 小组活作为部门年终评优的条件之一。 第六章 表彰奖励 第十九条 获得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的奖励标准为:一等奖奖励800元,二等奖奖励

6、600元,三等奖奖励500元。第二十条 QC小组具体活动方法及程序(见附七)。附二:QC小组活动记录 日期:小组名称会议次数参会人员会议主题内容主管辅导员组长记录附三:QC小组活动周记录表小组名称日期课题名称本周主要工作本周工作成果下周工作计划备注:此表内容填写不下,可以另附附页附四:QC小组成果报告书格式1.小组概况:1.1 人员概况1.2 活动业绩2.选题理由:3.现状分析:3.1 资料收集3.2 资料分析4.确定目标值:4.1 目标值5.问题分析:5.1 曾别分析5.2 要因分析6.对策拟定:6.1 对策计划表6.2 预定实施日期7.对策实施7.1 实施7.2 效果确认8.效果维持:9.

7、标准化:10.遗留问题和今后打算:附五:QC小组活动现场评审表小 组 名 称现场评审课 题 名 称配分得分序号评审项目评 审 内 容1001小 组 的组 织(1)按有关规定进行小组注册和课题登记5(2)组织活动及小组成员的出勤情况5(3)小组成员参与与分担组内工作的情况52活 动 情况 与 活动 记 录(1)活动按QC小组活动程序进行5(2)取得数据的各项原始记录妥善保存10(3)活动记录完整、真实,并能反映活动全过程10(4)每一阶段的活动按计划完成5(5)活动记录内容与发表资料一致53活动成果及成果的维持巩固(1)对成果内容进行核实和确认并已达到制定的目标10(2)取得的经济效益已得到财务

8、部门的认可10(3)改进的有效措施已纳入有关标准10(4)有措施巩固活动成果,保持活动的持续性104小 组教 育(1)QC小组成员教育和继续教育情况5(2)小组成员对换方法、工具的了解运用情况5企业现场评审部门评价 负责人 20 年 月 日公司确认成绩及评价负责人 20 年 月 日附六:QC小组成果发布评审表小组名称:序号内容评级9分特优7分优5分普通3分稍差1分差解析及处理过程问题因果关系掌握度资料数据充分度目标值:定量化、先进性品管技巧活用度对策:准确度、努力地实施过程明确,共同承担效果效果:确认度、有效度防止再发标准化落实度改善效果维持度下期活动明确度发表发表清晰度时间配合合 计附七:Q

9、C小组活动的程序QC小组应遵循和运用PDCA循环、统计技术等科学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u 适用于“问题解决型”课题1、 课题类型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 “问题解决型”课题可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四种类型。(1) 现场型:以班组和车间一线操作人员为主体组成,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生产现场(2) 服务型:以公司不从事基本生产的辅助人员组成,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服务现场。 (3) 攻关型:以

10、领导、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活动范围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4) 管理型:以管理人员组成,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2、 QC活动程序图1选择课题2现状调查4分析原因5确定主要原因6制定对策7按对策实施8检查效果9制定巩固措施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目标达到目标未达到3设定目标C A P D(一) 选择课题1、 课题来源:(1) 指令性课题:此类课题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一项必须限期完成的任务,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小组下达;(2) 指导性课题:是上下结合的选题方式,由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根

11、据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方针的需要,把其中的一些难点具体化为一批课题并予以公布, QC小组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开展活动;(3) 自选课题:根据企业现状,针对生产现场、工作现场,服务现场、管理环节、顾客意见和期望等方面存在并需要改进的问题,自选课题。2、 选题要点:(4) 选题范围不受限制(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5) 选题要宜小不宜大,要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小组成员能够发挥作用的课题;(6) 尽可能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并有可比性的具体问题的课题;(7) 可从上级下达的难点、现场存在问题、顾客抱怨多等方面;(8) 在可选课题有多个时,要经小组全体成员民主协商。(9) 题

12、目应与小组的目标、成员相一致。如:以班组成员为主组成的小组,不能选择企业改革方面的大课题等。3、 课题命名项目的名称应该具体明确,针对性强,不要大帽子,如:创世界一流;不要用对策来、采用的手段来命名课题,如:运用正交试验方法,解决;4、 选题理由的陈述要简明扼要且充分。如顾客(标准)要求是什么?实际情况是什么?差距有多少?等等,尽量用数据表达。(二) 现状调查1、 目的:弄清现状,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2、 内容:收集资料和数据。明确存在问题的程度,最高、最低达到多少,波动有多大,与要求有多少差距等等;3、 应用工具和方法:调查表、对比表、折线图、柱状图、饼分图、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在症结所在时分层法是最常用的方法;4、 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有关的数据、数据的代表性和客观性、数据的时间性。(三) 设定目标1、 目标的名称与课题的名称要一致:如:降低 产品加工的废品率,目标则应是产品的废品率由现在的降到;2、 目标要定量化:定量目标通过活动或改进后便于检查比较,不用定性的目标。3、 目标设定不宜过多如是一个课题设二个以上目标,则要分别经二个以上目标为中心进行活动,使解决问题过程复杂化,不易表述,易出现逻辑性混乱。4、 目标值设定的水平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且通过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人力资源管理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