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模板5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3963830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模板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模板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模板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模板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教案模板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模板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模板5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开地要打算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1.相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觉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学问。教学过程:一、引入:法布尔长期视察昆虫,成了闻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闻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一般的世界地图会发觉什么呢?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

2、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沟通、探讨。2.简洁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探讨解决。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1)魏格纳的奇异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觉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觉靠的是什么?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沟通所得1.老师指导学生视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缘由。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细致端详地图的。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

3、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4.师生共同沟通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胜利的缘由。五、复述故事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六、沟通地理学问相互沟通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学问。语文教案 篇2教学要求1、相识14个生字,会写“巾、牙、尺、毛”4个字。相识1个偏旁“女”。2、视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购物的人带来的便利。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课前打算跟爸爸妈妈去自选商场购物,视察商场里的商品及顾客购物方式。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认读商品名称。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视察:小挚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4、?你是怎么知道的?2、出示生字卡“商、场”,认读。3、你去过哪些自选商场呢?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1、课前很多同学跟爸爸妈妈去了自选商场购物,你们购买了哪些商品呢?2、读读课文中词语,说说书上哪些商品刚才没人购买。3、小组合作认词,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相互帮助。4、去掉拼音,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5、去掉拼音,认读词语。(“小老师”带读)6、去掉词语中的熟字,只出现生字,相识哪一个就读哪一个,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汇报沟通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本”字可结合“木”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牙”字结合“穿”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三、指导写字1、细致视察范字,看准每一笔在田

5、字格位置,说说怎样才能写好“巾、牙”这两个字。留意“巾、牙”都有一笔落在竖中线上。2、师范写“牙”,学生练习书写,留意笔画依次。进行观赏、沟通。四嬉戏“认词大比拼”。出示课文中的9个表示商品名称的词语,在小组中竞赛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每组获胜的一人参与总决赛,决出冠军。五、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其次课时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读生字词卡,“开火车”轮番认读。2、小挚友们相识了很多自选商场里的商品,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到自选商场里逛逛。二、学习短文,探究发觉。1、读读短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自选商场里有哪些商品?这些商品就是指“东西”。学习生字:东、西。出示第一句“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

6、多。”指导朗读。3、人们在自选商场购买东西真便利,是从哪里看出来?联系上一段内容说说,并看图指出货架、营业员、收款台。4、老师随机在黑板上贴词卡:假如自选商场的东西随意摆设,顾客们购物有这么便利吗?谁来试试把这些东西分类放好呢?(指名学生摆词卡,给商品分类,读词)出示最终一句“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便利。”指导朗读,体会便利。5、比较两个句子,用上“真”字练习说话,夸夸自选商场的摆设、收款的阿姨等等。6、指名读一读课文。三、创设生活情境,扩展识字。1、每人出示自己打算好的商品包装。教组员认读商品名称,并用一两句话介绍这种商品。交换商品包装,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2、把打算好的商品包装贴

7、在教室的四周,学生自由去认读,课后评出“识字大王”3、小结:希望大家平常多留心,多相识四周的东西,在生活中相识更多的字。四、指导书写:尺、毛。1、细致视察范字,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2、指导写“尺”字。学生看准位置,在本子上试写。找出自己认为写得较满足的一个字。同桌相互观赏,相互学习。老师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品,并请他说说写好“尺”字应留意的什么。最终,老师再示范指导。教学小结:本课的识字教学,我采纳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给商品贴标签(词卡),每人拿出自己打算好的商品包装袋,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商品名。交换商品包装袋,尝试认读生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效果还比较好。语文教

8、案 篇3活动目标:1、相识书写文字的田字格,知道田字格上下左右位置的名称。2、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活动重点:相识田字格难点:知道田字格上下左右位置的名称活动打算:幼儿用书文字的家、找相同、描一描、铅笔、小兔、小鸡、小狗、小猫图片、田字格本活动过程:1、相识文字的家(1)出示田字格本,沟通“你们相识它吗?在哪里看到过?”(2)老师小结:这是小学生的写字本,它叫田字格本。“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排田字格呢?”2、了解田字格的位置(1)老师将4只小动物分别放在田字格的四个格子里“小动物们在田字格的那儿?”(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2)个别幼儿放小动物,其他幼儿说说它们的位置3、嬉戏活动,巩固

9、对田字格的相识(1)幼儿在幼儿用书上找找文字的家(2)将相同的汉字连起来(3)在田字格里描一描4、幼儿相互沟通握笔姿态,订正错误的姿态语文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育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实力。2、反复朗读并驾驭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3、理解女主子公情感的改变,初步培育鉴赏作品中特性显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驾驭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特性显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女主子公情感的改变。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 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诗经中的蒹葭,老师:今日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二、

10、 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三、 引入氓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同等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同等的婚姻给女性

11、造成的巨大创伤。四、 指导诵读放录音:第一遍,提示学生留意 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 语调,把握主子公起伏的情感)五、 词汇驾驭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无毋 说脱等等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子 贿 宴)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常常变更。4、匪:fi 愆:qin 将:qing 载:zi 于:x 说:tu徂:c 汤:shng 裳:chng 靡:m 隰:x 角:jio六、小组探讨 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

12、大意)明确:恋爱 婚变 决绝(板书)七、自主 合作 探究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争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纳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1 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明确: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志向象)品尝“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明确:氓:急噪 任性姑娘:温顺 爱护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3 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探讨)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

13、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英勇地与“氓”私订终身。4朗读其次章,请学生绽开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详细表现是什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当时女子的心理细 微改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提问:从这两章中我们能不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所了解?明确:A、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B 、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C、婚姻须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2 学习“婚变”部分(三 四五章)n 朗读第三章,提问: 本章讲解并描述了什么内容?(明确

14、: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既然是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为何又要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同样提到了桑叶,有何特别含义?明确:不多余。运用的是比兴手法。以桑叶簇新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方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方爱情生活由华蜜而至苦痛。比兴手法可以激发联想,增加意蕴,产生形象显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明确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