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说课稿(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391674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说课稿(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国大典》说课稿(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国大典》说课稿(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国大典》说课稿(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国大典》说课稿(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说课稿(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国大典》说课稿(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国大典说课稿 ( 网友来稿 ) 教案教学设计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浙江省仙居县白塔实验小学郑群鸯开国大典 是浙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 12 课, 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特写,具有新闻性,时效性。 它描写了 1949年 10 月 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按开国大典上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着重写了“会场、 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的欢乐心情,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热 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分 16 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四段。第一段 (第 1 至 4 自然段),写开国

2、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景。分两层介 绍,先讲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再讲会场的广阔, 布置的庄严和群众队伍兴奋入场的盛况。第二段(第 5 至 11 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是课文重点段,分三层。第 一层写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成立。第二层写升国旗、鸣礼炮。第三层写毛主席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全国人民热烈拥护人民政府、毛主 席的情景。第三段(第 12至 14自然段),写阅兵盛况。既 写了人民军队的英姿,更写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热爱,庆 贺解放的欢喜和激动。第四段 (第 15、16 自然段) ,写群众 游行情景。本文突出了场面的描写:会场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

3、、典礼 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 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描绘得 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 隆重、热烈的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本篇 课文的另一特点。学生根据本文的过渡句、过渡词理清本文 层次,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中用词之确切,并体会排比句 的妙处,理解三个双关句的深刻含义,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课文安排在十册第四组,本组的阅读重点训练项目是“会读 消息,了解消息的一般特点”,习作重点训练项目 是“会写板报稿”,即通过本单元读写的训练,学生能独立 阅读

4、消息并会写简单的新闻体裁的文章。这也是 小语大纲 中所确定的阅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读懂适合少年儿 童阅读的书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五年级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要求学生根据本文内容改 写一则简短的消息。这一环节又是训练学生从会读消息到会 写消息的一个过渡环节。本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理解和运用“迎风招展”、“瞻仰”、“排山倒海”等 词语。 2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 体会文中用词之确切。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 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 意义。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 6至 8 自然段

5、。 开国大典距今五十年,对小学生来说,当时的情景是陌生的, 而语言文字毕竟是抽象的。故让生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 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 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本教时教学的重难点。可用提 供情境、理清脉络、抓关键词反复品读等方法加以突破。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一、品读第一段 1初读:快速浏览这一段,完成以下填空练习: 开国大典于 年月 日在首都 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有 ,有 ,估计总数 。会场在。主席台设在 。以此让生整体感知全段内容,掌握 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与人数,了解会场、 主席台的情况。2细读:读有关会场的布置和前来参加典礼的群众队

6、伍云 集“丁”字形广场情景的句段,用笔画出“丁”字形广场, 并要求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位置的名称,以此训练学生 将外在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内在认知水平;尔后,让生根据所 画的简图,有次序地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会场的布置情况,训 练学生将内在的认知转化为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深化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且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 的自学能力。3比较品读:( 1)“他们清早到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 奔(走向)会场。”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 不同?(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人很多,黑压压一片。红 旗也很多。”“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 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

7、海上的波浪。”两句有 什么不同?朗读体会比喻句的作用。(3)用“迎风招展”说一句话。二、理清层次,品读第二段1快速默读这一段,用“ ”划出典礼所进行的各项程 序。2配放各程序的单片幻灯,指生分读各程序,其他边听边 看边思考:在各项仪程进行中,会场情况怎样?反映了人们 怎样的心情?并用“”在文中划出描写人们表现的语句。3抓住反复出现的词语,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1)在所划的描写人们表现的语句中,“欢呼”一词反复出 现几次?并以“每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人们 怎样的心情?”的问题为导,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 伟的声音,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30万人热爱领袖 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8、。(2)比较第 8 自然段与“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 过无线电的广播,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有什 么不同?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中的排比句作用。( 3)在刚才所划的句子中,除了“欢呼”外,还有哪些词语 反复运用了?出示句子,进行品读,并体会作者为什么反复 用这些词语。1)30 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30 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头瞻仰鲜红的国旗。30 万人一齐欢呼起来。2)理解“瞻仰”,并用此说句话。3)比较体会几处写掌声的不同写法: 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响起了一阵阵轰雷似的掌声。 同时响起了一阵阵掌声。4)理解“排山倒海”,并用此说句话。 文道结合点是突破重难点的

9、最佳切入点。本段通过开国大典 热烈、庄严的大典盛况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党、新中国、 毛主席的热爱之情。这种感情通过文中反复出现的“欢 呼”“掌声”、“一齐”等词语不断得到体现、加强。抓住 这些词进行理解分析,有助于引导生更容易地把握文章的内 涵,突破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生抓重点词体会作者情感的 阅读方法。4采用齐读、指读、边读边鼓掌等形式,有感情朗读第二 段,整体感知本段意思,深化对文字的理解。三、把握脉络,自读第三段1快速默读这一段,思考填空: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 兵总指挥分别是 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 两个排,接着 、。当 部队经过时,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 ,飞过天空。2细读:这段

10、课文中所描写的阅兵式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 看到检阅部队的激动场面写出了什么?让生利用上段的学习 方法,抓此段中再次出现的“欢呼”、“掌声”等词语,自 读理解人民群众对解放军无限热爱的情感,并加上带有自我 见解的评注,品味本段中的好词及蕴含的情感。这也是训练 学生自学能力的环节,让他们在学中用,用中学的实践过程 中,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3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四、作业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练习;背诵 6 至 8 自然段本教时板书设计:本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这样的特点: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 的练

11、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 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 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 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 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 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 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 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 法。”为此,在整个教学

12、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 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 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 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 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 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 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 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 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 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 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 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 味。5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 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 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 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 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 言文字的训练。 lsfm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