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教案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391562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时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2课时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时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时教案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计 划任课教师: 梁晓夏 第 2 周 星期3 第 4节课题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 学目 标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难点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贫富分化现象。教 学过程一、5分钟默写上一节课的重点填空题。二、10分钟同学们根据教师在课件上写出的填空题,大概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内容。三、25分钟进行讲课1、半坡聚落学生说说什么是聚落,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明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是典型氏族聚落,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学生对照书本内容和图片说说半坡遗址的农耕文化特征,吃什么、住什么房屋,

2、为什么是这样的房屋结构等。明确当时人已经懂得种植技术。当时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懂得制陶,重点介绍鱼纹彩陶盆。他们已经过上定居生活。农业和畜牧业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2.河姆渡聚落学生说说河姆渡在哪个流域,这里农耕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吃的住的跟半坡遗址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让学生明确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成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水稻,说明我国水稻栽培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点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仍处在比较原始的水平,因此,打猎和捕鱼仍占有重要地位。弓箭已经的到普遍使用,标志着狩猎技术的重大发展。3、“大汶口原始居民”一目,课文用小字叙述,在学生自学总结的基础上补充大汶口遗址属于同一类文化的遗址,在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还有多处,也通称大汶口文化。并强调此时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为突破这个难点。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讲:第一,由于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第二,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4.小结与练习代表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陶器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板书设计 半坡遗址:黄河流域 粟黍 半地穴房屋氏族聚落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屋评价反馈课件上的填空题巩固强化训练学考精练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