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3912785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管理会计)全面预算体系的构成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一、业务预算是指为供、产、销及管理活动所编制的,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的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这些预算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二、专门决策预算是指企业为那些在预算期内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业务活动所编制的预算。三、财务预算是指反映企业预算期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项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编制预算的具体方法一、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是指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

2、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编制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量预算的方法。按弹性预算方法编制的预算不再是只适应一个业务量水平的一个预算,而是能够随业务量水平的变动作机动调整的一组预算。 在选择业务量范围时,一般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二、滚动预算 滚动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12个月的一种方法。滚动预算具有透明度高、灵活性强、连续性突出的特点。 三、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

3、额,以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为零为出发点,规划预算期内的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的一种方法。零基预算以零为起点来确定预算数,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具有事前估算成本、事中及事后计算与分析成本并揭露矛盾的功能,始终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等三方面的内容。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成本的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与成本的日常核算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成本差异

4、是指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与标准成本总额之间的总差额。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其分为:价格差异与数量差异、纯差异与混合差异、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在实际产量下直接材料实际总成本与其标准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计算公式及举例参见教材P35O一352。 二、直接工资成本差异 直接工资成本差异是指在实际产量下直接工资实际总成本与其标准成本总额的差额。其计算公式及举例参见教材P352一353。 三、变动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在实际产量下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其标准发生额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

5、式及举例参见教材P353354。 四、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在实际产量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与其标准发生额之间的差额。分析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可以采用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计算公式和举例参见教材P354356。采购经济批量控制材料采购经济批量是指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能使全年材料相关总成本最低的采购批量。采购经济批量控制应考虑的相关成本一般包括变动性储存成本和变动性订货成本两项。 相关总成本(TC)=TC0+TCC=PAQ+CQ2经济批量(Q*)=(2PA/C)1/2最低相关总成本(TC*)=(2PAC)1/2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责任中心是指具

6、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责任中心按其责任权限范围及以往活动的特点不同,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大类。 一、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 成本中心是只对成本负责的责任中心。只要有费用支出的地方,就可以建立成本中心。上至企业、下至车间、工段、班组、甚至个人都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构成一个成本中心责任成本的是该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之和。 成本中心控制和考核责任成本,是在事先编制的责任成本预算的基础上,通过提交责任报告将责任中心实际发生的责任成本与其责任成本预算进行比较,实际数大于预算数的差异是不利差异,实际数小于预算数产生的差异叫有利差异。 二、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 利

7、润中心是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的责任中心,它是处于比成本中心高一层次的责任中心。一个利润中心通常包含若干个不同层次的下属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对利润负责,其实质是对收入和成本负责。利润中心业绩评价和考核的重点是贡献边际和利润。但对于不同的利润中心来说,其指标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具体有以下几种:部门边际贡献、部门经理边际贡献、部门贡献、公司税前利润。在运用时要注意分清利润中心的层次。 三、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投资中心是既对成本、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是比利润中心更高层次的责任中心。投资中心拥有投资决策权和经营决策权。投资中心评价与考核的内容是利润及投资效果,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主

8、要是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投资报酬率=利润投资额100 不同投资中心在使用投资报酬率指标时,应注意可比性。投资报酬率指标是个相对数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 剩余收益=利润一投资额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 在采用剩余收益作为评价指标时,所采用的投资报酬率的高低对剩余收益的影响很大,通常应以整个企业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作为最低报酬率。 剩余收益是个绝对数正指标,指标越大,说明投资效果越好。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办理内部交易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价格。内部转移价格所涉及的交易双方是处于同一个企业中的生产部门或责任中心。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有助于明确划分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 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和确定方

9、法主要包括: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加成法、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加成法、市场价格法、双重市场价格法、协商价格法等。保本点敏感性分析保本点敏感性分析是指在现有或预计销售量的基础上测算影响保本点的各个因素单独达到什么水平时仍能确保企业不亏损的一种敏感性分析方法。这部分可结合第四章本量利分析的内容学习。利润敏感性分析利润敏感性分析是指专门研究制约利润的有关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变化时对利润所产生影响的一种敏感性分析。其主要任务是计算有关因素的利润灵敏度指标,揭示利润与因素之间的相对数关系,并利用灵敏度指标进行利润预测。 掌握利润灵敏度指标运用的几个方面:1灵敏度指标计算公式 任意第i个因素=该因素的中间变

10、量基数利润基数1 2利润灵敏度指标的排列规律 (1)单价的灵敏度指标S1总是最高。(2)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S2不可能最低。(3)单价的灵敏度指标与单位变动成本的灵敏度指标之差等于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即:S1 -S2 =S3。销售量的灵敏度指标与固定成本的灵敏度指标之差等于1,即:S3 -S4 =1% 3预测任一因素以任意幅度单独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4预测任意个因素以任意幅度同时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5预测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利润变动率应采取的单项措施 6预测为实现确保企业不亏损的各项因素变动率极限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可分为5个层次:利润中心、收入中心、费用中心、成本中心、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是指拥

11、有产品或劳务的生产经营决策权,是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从战略和组织角度,利润中心被称为战略经营单位(Strategic Business Unit,SBU)或人事管理、流动资金使用等经营上享有很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能够编制独立的利润表,并以其盈亏金额来评估其经营绩效。事业部。在公司内部,利润中心视同一个独立的经营个体,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开发、制造、销售、。一般说来,利润中心应将其产品大部分销售给外部客户,而且对于大部分原材料、商品和服务都有权选择供应来源。在利润中心,由于管理者没有责任和权力决定该中心资产的投资水平,因而利润就是其唯

12、一的最佳业绩计量标准。但同时这些利润数字水平还需要补充大量短期业绩的非财务指标。采用适当方法计量的利润是判定该如中心管理者运用他们所取得的资源和其他投入要素创造价值能力的一个短期指标。在利润中心,管理者具有几乎全部的经营决策权,并可根据利润指标对其作出评价。利润中心的类型利润中心的类型包括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两种。自然利润中心具有全面的产品销售权、价格制定权、材料采购权及生产决策权。人为利润中心也有部分的经营权,能自主决定本利润中心的产品品种(含劳务)、产品产量、作业方法、人员调配、资金使用等。一般地说,只要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就可以将企业大多数生产半成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中心改

13、造成人为利润中心。利润中心的成本计算在共同成本难以合理分摊或无需共同分摊的情况下,人为利润中心通常只计算可控成本,而不分担不可控成本;在共同成本易于合理分摊或者不存在共同成本分摊的情况下,自然利润中心不仅计算可控成本,也应计算不可控成本。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1)当利润中心不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时,其考核指标是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指标等于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与可控成本总额(或变动成本总额)的差额。(2)当利润中心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并采取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其考核指标包括: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利润中心的运作机制企业为追求未来的发

14、展与营运绩效,现行的功能性组织已无法适应。利润中心制度之推行,在于变革组织结构以达成公司的策略规划。利润中心与目标管理企业采用利润中心,事实上就是实施分权的制度。但为求适当的控制,总公司的最高主管仍需对各利润中心承担应负的责任:即由双方经过咨商订立各中心的目标,同时负于执行的权利,并对最后的成果负责。在目标执行过程中,设置一套完整的、客观的报告制度,定期提出绩效报告,从中显示出的目标达成的差异,不但可以促进各中心采取改善的措施,还可作为总公司考核及奖惩的依据。因此,利润中心的推行,必须结合目标管理制度,才不致空有组织构架,缺乏达成公司目标及评估各利润中心绩效的管理方式。利润中心与预算制度为使总

15、公司的目标能够分化为各利润中心的目标,并且能够公正正确的评估各利润中心的绩效,目标的设定必须量化。此等数量化的绩效目标,大致上可分为财务性及非财务性。凡属财务性指标,如营业收入、资产报酬率、人均获利能力等,均能由预算制度所产生的资料与数字作为目标设定的参考与依据。换言之,利润中心的推行有赖预算制度提供财务及会计的资讯。实际上,预算只是绩效标准而非目标。若能根据预算建立目标,通过预算的控制协助目标达成,将使预算制度不只是“资料库”,而是财务性目标设定的“下限值”。如此,利润中心的绩效指标将更具有挑战性。利润中心与人事考核在利润中心制度建立后,各中心的主管必定急于得知各月份的经营成果,以了解差异原因,提供次月执行上的参酌或改进。但是执行每月的绩效评估,投入的人力物力必然不少,还可能造成利润中心“急功近利”的做法,妨碍企业长期目标的达成。因此,比较理想的利润中心绩效考评方式,应该是每个月追踪,即由利润中心按月填写实绩并与目标值比较,然后说明差异原因,必要时采取改善措施;推行利润中心的督导单位,每季度将各利润中心的绩效做综合分析和检讨,提供管理当局参酌;上半年结束后进行试评,并酌发奖金,必要时得申请修改目标;年度结束后,依据累计十二个月的实际值,计算应得奖金,扣除上半年预发金额后补发差额。利润中心的绩效考评是以目标的达成状况为评估对象,也就是“考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