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391184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复习提纲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 由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2、 引起传染病的 细菌 、 病毒 、 寄生虫 等生物称为病原体。3、 传染病具有 传染性 和 流行性 。4、 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必经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5、 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 传染源 ,一般都是传染病的患者 也可以是 携带者 (可患此病)。6、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 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空气传播 、 饮食传播

2、 、 生物媒介传播(携带有病原体的生物但不会因此患病) 等。7、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是易感人群。出过水痘的人或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是水痘的易感人群么?不是 。8、 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发病初期,刚刚表现出症状的时候。9、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 控制传染源(将患者隔离、处死患病的动物) 、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打扫环境卫生) 、保护易感人群 (锻炼身体、接种疫苗) 三个方面。10、 在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措施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如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要以预防接种,

3、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对性传播疾病,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二、免疫和计划免疫11、 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它们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分泌物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12、 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 免疫13、 杀菌物质中的 溶菌酶 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 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分布在 血液 和组织器官(如 淋巴结 、 脾脏 、 肝脏 )中的吞噬细胞,

4、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吞噬消化 。14、 免疫器官包括 胸腺 、 淋巴结 、 脾脏 等。免疫细胞是指 淋巴细胞 ,是白细胞的一种。15、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 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这类物质的(病原体等异物)称为 抗原 。抗体能够和抗原结合可以促进 吞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16、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人人生来就有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 特异性免疫 是人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

5、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即没有特别的针对性); 特异性免疫 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有很强的针对性)。17、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 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包括三个方面的功能: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此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18、 疫苗通常是用 失活的 或 减毒 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疫苗之后,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

6、传染病的抵抗力。19、 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20、 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 结核病 ,接种百白破可以预防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这三种疾病。21、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 匹配 的器官,还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抗原 。22、 人体的 免疫 功能失调时,还会引发某些疾病。例如,当 抵抗抗原侵入 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事物和药物会引起 过敏反应 。23、过敏反应的原因(1)内因:抵抗 抗原 侵入的功能过强。 (2)外因:有 过敏原 的刺激。举例(1)吃了鱼、虾等食物后会发生 腹痛 、 腹泻

7、 、 呕吐 或皮肤 奇痒 难熬。(2)吸入花粉会发生 鼻炎 或 哮喘 。(3)注射青霉素会发生 休克 。预防:找出 过敏原 ,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 过敏原 。24、艾滋病病原体的全称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英文缩写是 HIV 。该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25、目前还没有可以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2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 母婴传播 、 性传播 。每年的12月1日 是世界艾滋病日。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一、用药27、是药三分毒的含义是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28、

8、安全用药是指根据 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 ,适当的选择药物的 品种 ,以适当的方法、 剂量 和时间准确服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 不良反应 和 危害 。23、药物分为 处方药 和 非处方药 ,必须凭借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的药物是 处方药 。非处方药适用于消费者容易 自我诊断 、 自我治疗 的小伤小病,简称为 OTC 。OTC甲类须在药店由执业医师指导购买使用,乙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还可在商店、宾馆等处销售。24、 不论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 主要成分 、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 适应症 、禁

9、忌症、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 、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和 有效期 ,以确保用药安全。25、 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密封、干燥处。26、 区分中药和西药主要看 主要成分 ,中药的主要成分是 从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西药的主要成分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 27、 如果你要和全家一起外出旅游,写出五种随身携带的药品,并说明它们的功效。 感冒冲剂:治疗感冒 阿斯匹林:解热镇痛 黄连素:治疗急性肠炎 碘酒:外用药,消毒杀菌 乘晕宁:晕车药 二、急救28、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或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29、在急救车到达前,应争分夺秒采取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

10、,当有人因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造成呼吸、心跳骤停时,首先要关闭气源、电源,确认病员和救护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30、如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则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可以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的输出血量达到正常时的1/41/3,从而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31、 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 口对口吹气法 。32、 口对口吹气法的具体操作方法:(1)使病人 仰卧 于坚实平面上 ,通过抬下颌、保持头后仰的方法,使其呼吸道畅通,并解开衣领,放松腰带。(2)清除病人 口鼻

11、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 呼吸道 通畅;液体可在翻身、头侧位时自然流出。(3)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 下颌 ,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 鼻孔 ,用口包住病人的 口部 ,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s以上。33、 如果病人的胸廓能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 气体 能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34、 一般每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如果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转为 红润 时,证明抢救有效。35、 出血一般有 内出血 和 外出血 。体内器官的出血是 内出血 ,体表的出血是 外出血 。36、 外出血分为 毛细血管出血 、 静脉出血 和 动脉出血 三

12、种。出血时,呈鲜红色、喷射状的是动脉出血 ;暗红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的是 静脉出血 ;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的是 毛细血管出血 。37、 内出血一定要及时 去医院救治 ,外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一定要先做 止血 处理。38、 对于小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可以先将伤口 清洗干净 ,贴上创可贴即可。39、 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要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在送往医院之前,要用 手指 、 止血带 、 绷带 压迫止血40、 止血的部位:动脉出血,压迫伤口 近心端 止血;静脉出血,压迫伤口 远心端 止血。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41、 健康是指一种 身体上 、 心理上 和

13、 社会适应方面 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42、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 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3、 心情愉快 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良好的情绪 和 适度的情绪反应 表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44、 调节情绪的方法有 转移注意力法 宣泄法 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45、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 行为习惯 ,如人们的 饮食习惯 、 起居习惯 、 日常生活安排 等。46、 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 传染病

14、 ,而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等一些 慢性、 非传染性 疾病,这些疾病被称为 “生活方式病 ” 或 “现代文明病” 。47、 科学研究证明,除了受 遗传因素 和 环境 的影响外,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还与个人的 生活方式 有关, 不健康 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48、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49、 与慢性的、非传染性的疾病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是 儿童和青少年 时期形成的。50、 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开始。51、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营养配餐,均衡饮食 坚持体育锻炼 不吸烟喝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