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3878886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各小题。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选自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注释)俟:等待。 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_)(2)狼

2、子野心,信不诬哉(_)2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1)竟忘其为狼(_)(2) 将啮其喉(_)(3)乃杀而取其革(_)3文中体现小狼“阳为亲昵”的语句是_,而体现其“阴怀不测”的语句是_。(直接摘录)4用自己的话解释下面的句子。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5从狼子野心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分若干点简要阐述)_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过是溪_(2)未成,弃去_(3)逢老媪方磨铁杵_(4)欲作针_2下面的句子省略了人名,

3、请将人名补写出来。_问之,_曰:“欲作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4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3. 文言文阅读。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屦(j):麻鞋。缟(go):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履(l):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跣(xin):赤脚。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而欲徙于越(_)(2)或谓之曰(_) (3)以子之所长(_)(_)2翻译下列句子。(1)或谓

4、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_(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_3那个人劝阻鲁人徙越的理由是什么?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_4.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学弈弈秋,通过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1解释字义,填序号。使弈秋诲二人弈()A.后悔B.教导,教诲C.教训2思援弓缴而射之()A.引,拉B.救援C.帮助3下列各句与“弈秋,通过之善弈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

5、之君子者也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A.要懂得合作B.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C.只能听一个人的教导5. 阅读文言文执竿入城,完成后面的习题。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注释)鲁:鲁国。俄:不一会儿。遂:于是,就。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计 无 所 出2给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之:的;代词,代指长竿;代词,代指那个“执长竿入城门者。”遂依而截之(_)世之愚

6、(_)莫之及也(_)3将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_4下面哪个成语跟这个故事的寓意最贴近?( )A.南辕北辙B.亡羊补牢C.守株待兔D.刻舟求剑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注释:自矜:自夸 释:放下 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矢:箭颔

7、:点头酌:舀杓(sho):同“勺”,勺子。沥(l)之:向下灌注,沥,滴。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1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1)以我酌油知之:_(2)康肃笑而遣之:_2解释句子的意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3你读完了这个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_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割席分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注释)席:古人把席子铺在地上,席地而坐。捉:握,拿。掷:扔,抛。轩冕(xun min):古代卿大夫的车乘和礼服。这里实际上只有“轩”的意思。轩,

8、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车,四周有帷幕,前顶较高。宁:上文称管,这里称宁,都是指管宁。歆:上文称华,这里称歆,都是指华歆。废:放下。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子非吾友也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2)宁读如故_(3)有乘轩冕过门者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_4你是否赞同管宁“割席分坐”的做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_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

9、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1解释加点的词我欲之楚(_)将奚为北面(_)吾马良(_)此数者愈善(_)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3成语(_)出自本文,比喻(_)。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9. 阅读理解。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本文作者是宋代的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拊掌大笑。_(2)尾搐入两股间。_(3)谬矣。

10、_ (4)处士笑而然之。_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4翻译句子。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5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_10.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题目。夸父与日逐走,_;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_。未至,_。弃其杖,化为邓林。1按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下列字、词。逐走:_欲:_道:_弃:_邓林:_3翻译文中画“_”的句子,并说一说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翻译:_理解:_11. 文言文阅读。陈际泰勤读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注)外兄:表兄。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