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译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3771218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书治要译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群书治要译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群书治要译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群书治要译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群书治要译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书治要译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书治要译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8群书治要群书治要简介壹、君道一、修身甲、戒贪1. (节)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 而仁义废也。(汉书)(群书治要)【白话】自成康盛世以来,将近千年,想使天下大治的君王很多,然而太平盛世不复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舍弃了治国的常理常法,而放任自己个人的私欲行事,导致奢侈横行而仁义废弛。2. (蓄道,举事)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 恶速成。(魏志下)(群书治要)【白话】大凡事物发展过快则衰亡也快,缓慢稳定地发展则容易有圆满的成果。早晨开花的草,到了傍晚就凋落 了;茂盛的

2、松柏,即使在非常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所以,德高才大的君子忌讳速成。3. (天下)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 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史记上)(群书治要)【白话】荣夷公喜好独占财利,而不知道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财利,是天地之间万物所依赖生存的资源。而 有独占的现象,造成资源不均的害处就多了!因为大家都需要用到,怎么可以独占?不平的现象多了,而不知道 社会问题已经存在,必招致民怨,不去防备大的灾难,却用这样的思想来教唆君王,王位怎能持久呢?4. (除患)训有之,内作色荒,迷乱曰外作禽荒。甘酒嗜

3、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此六者,有一必(尚书)荒 。亡,况兼有乎!(群书治要)【白话】皇祖大禹有这样的话:在内迷恋女色,在外迷恋游猎,纵情饮酒毫不节制,贪嗜歌舞不知满足,住在豪 宅,雕梁画栋,过度装饰。以上几项只要沉迷于一项,就没有不亡国的。5. (去病)乱国之主,务于广地,而不务于仁义,务于高位,而不务于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文子)(群书治要)【白话】会造成国家动乱的领导人,只注重扩大势力范围,而不重视仁义的教化;只追求高位权力,而不专注道 德的修养。这种做法是舍弃国家所能生存的条件,而造成灭亡的因素。6. (主道)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

4、(体论)(群书治要) 【白话】领导人最大的祸患,没有大过爱好虚名的祸患。一旦领导人好名声,那么下属就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而投其所好。乙、勤俭que7. (重农)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汉书二)(群书治要)【白话】古代的人说:“一个农夫不耕种,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妇女不织布,就有人会受冻。”万物生长是有时 节的,但使用却没有节制,这样物资势必会用尽。古代治理天下,达到非常细致周详的地步,所以国家有足够的 积蓄可以依靠。8. (寡欲)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传曰: “欲不可纵。”历观有家有国,

5、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 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政要论)(群书治要)【白话】修身和治国,没有比节制欲望更重要的了。礼记上说:“欲望不可放纵。”纵观古往今来有家有国 的领导者,取得成功,无一不是凭借勤俭节约;亡国败家,无一不是由于奢侈纵欲。勤俭的人节制欲望,奢侈的 人放纵欲望。放纵欲望的人危险,节制欲望的人安全。丙、惩忿9. (圣人)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汉书五)(群书治要)【白话】作为君主的圣人,时时以天下人民的利益为考量,不因为自己个人好恶产生的怒气,伤害了天下的公义。丁、迁善10. (主道)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

6、诵箴谏,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 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汉书五)(群书治要)【白话】从前圣王的制度中,史官在前记载君主的过失,诵诗文之工,读诵规劝君主的诗文,百姓在道路上指责 君主的过失,商人们在街市上议论君主的过错,这样一来君主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听到了过失就改正,看见了 符合道义的做法就积极落实,这是他们长久拥有天下的原因。11. (治己)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鬻子)(群书治要) 【白话】人的重大忌讳是知道自己的过错而不改正,以至伤害身心,乃至丧失生命,有这样的行为,就是人之大忌。12. (身修)先民有

7、言,人之所难者二,乐知(知作)其恶者难,以恶告人者难。(中论)(群书治要)攻【白话】古人曾说,人难以做到的有两件事,一难是乐于别人指出缺点并加以改正;二难是把别人的错误指出来 告诉对方。二、敦亲13. (教化)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 子无不敬也。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kai伤其本,则支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于天下。 (孔 子家语)(群书治要)【白话】以往夏商周三代的圣明君主必定尊重爱护妻子与儿女,是有道理的。妻子,

8、是祭祀祖宗、照顾父母的主 妇;儿子,是祖先的后代;怎能不尊重呢?所以君主对妻儿没有不尊重的。谈到尊重,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自 身是父母衍生的支派,怎能不尊重呢?不自重,就是伤害父母;伤害父母,就是伤害了根本;伤害了根本,枝干 就随之枯亡。这三者:自身、妻子、儿女,百姓和君主同样拥有,自然会效法君主的榜样。珍重自身推及到珍重 百姓,亲爱儿女推及到亲爱百姓的儿女,尊重妻子推及到尊重百姓的妻子,君王做好这三件事,那么深远的教化, 才能推广到普天之下。三、反身14. (治己)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 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群书治要)

9、【白话】君主树立品德的根本,没有比正心更重要的了。心正,然后自身言行就正;身正,然后左右近臣的观念才正;近臣正,然后朝廷的政治风气就端正;朝廷正,然后国家的运作就顺畅;国家正,然后天下起而归顺效法。15. (主道)传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由是言之,长民治国之本在身。(政 要论)(群书治要)【白话】左传上说:“夏禹、商汤罪责自己,因此德行、智慧、能力不断提升,自然人心凝聚,他们的国家 勃然兴盛;夏桀、商纣怪罪别人,因此自身过恶不断增长,自然人心离散,他们的国家迅速灭亡。”由此可见, 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在于君主自身。16. (主道)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

10、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说 苑)(群书治要)【白话】英明的君主有三种恐惧:一是身居高位而怕听不到别人谈论他的过失;二是事事称心满意而怕变得骄傲 起来;三是听到天下非常有道理的话,而怕不能实行。yeju17. (政理)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宫室荣耶?女谒盛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 (后汉书二)(群书治要) 【白话】从前成汤遭遇旱灾,便以六件事自责说:“治理政事不符合法度吗?役使百姓过度吗?宫室是不是太奢 华?得势嫔妃进言干政形成风气了吗?贿赂盛行吗?进谗言的人太猖狂了吗?”18. (政体)致治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

11、,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 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无由行矣。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 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行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是谓四患。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 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申鉴)(群书治要) 【白话】达到政治清明的方法,先要除掉四患,才能推行五政。四患是:一是弄虚作假,二是图谋私利,三是任 性放纵,四是奢侈浪费。弄虚作假就会扰乱社会风气,图谋私利就会破坏法令纲纪,任性放纵就会助长越轨行为, 奢侈浪费就会败坏规章制度。这四大祸患不除,那么德政也就无从施行了。风气混乱,

12、道德观念就要沦丧,即使 是天地,也不能保全人们的本性;法制破坏了,社会就要崩溃,即使是君主,也不能坚持守卫那些法度;行为越 轨,道德规范就跟着消亡,即使是圣人也不能维护正道;规章败坏了,欲望就会横行无忌,即使国土辽阔四方, 也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这就叫做“四患”。提倡耕织来养育人民,明察人们的喜爱和憎恶来端正习俗,宣扬礼乐 典章来昭示朝廷的教化,建立军备来确保国家的威严,严明赏罚来统理国家的法律。这就叫做“五政”。四、尊贤19. (爱贤)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说苑)(群 书治要)【白话】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服的百姓。得到贤人辅佐

13、就安定昌盛,失去贤人就导致灭亡。从古 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20. (御贤)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魏志下)(群书治要) 【白话】古书上说:“有卓越的君主,必然能任用卓越的大臣。任用卓越的大臣,必然能建立卓越的功业。 ”21. (主道)文王好仁,故仁兴;得士而敬之,则士用,用之有礼义。故不致其爱敬,则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cui其力,则不能成其功。故古之贤君于其臣也,尊其爵禄而亲之;疾则临视之无数,死则吊哭之,为之服锡衰 ,而 三临其丧;未敛不饮酒食肉,未葬不举乐,当宗庙之祭而死,为之废乐。故古之君人者于其臣也,可谓尽礼矣; 故臣下莫敢不竭力尽死,以报

14、其上。(卷十七 汉书五)(群书治要)【白话】文王喜好仁德,所以仁政兴起;得到士人而能尊重他们,所以士人能为他效力,文王又能以礼义态度相 待。所以,不对士人爱护和尊重,就不能得到士人的信心、让他们安心做事,就不能发挥才华,全力以赴,就不 能成就他们的功业。所以,古代的贤君对待大臣,尊重他们的官爵、俸禄而且爱护他们;大臣有病,多次亲自探 望;大臣去世则吊唁哭泣,并穿戴细布丧服,三次亲临丧葬;死者未入殓前,君主不喝酒吃肉,死者未下葬前, 君主不奏乐娱乐,当大臣正好在宗庙祭祀时去世,则为他免奏宗庙祭祀之乐。所以古代君主对于他的臣下,可以 说是极尽礼义了,所以臣下内心不敢不尽心竭力、鞠躬尽瘁报效君主。2

15、2. (归心)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 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史记上)(群书治要)【白话】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也不算低贱 了。然而我洗头时曾多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饭时也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起身去接见贤士,即使这样,还怕 错过了天下的贤人。你到了鲁国,千万不要以国君的身份看不起人。”23. (举贤)惟恤十难,以任贤能。一曰不知,二曰不求,三曰不任,四曰不终,五曰以小怨弃大德,六曰以小 过黜大功,七曰以小短掩大美,八曰以干讦伤忠正,九

16、曰以邪说乱正度,十曰以谗嫉废贤能,是谓十难。十难不 除,则贤臣不用;贤臣不用,则国非其国也。(申鉴)(群书治要)【白话】考虑任用贤能之士方面有十难:一是没有知人之明,二是知人而不能积极推举,三是举人而不能善用, 四是用人而不能始终信任,五是因小小的嫌隙而否定可贵的品德,六是因小小的过失而抹杀大功,七是因小小的 缺点而掩盖他整体的美善,八是因奸邪之人的攻击而伤害忠正之士,九是因邪说而扰乱了正规的法度,十是因谗 言嫉妒而废弃贤能之士,这就是所谓的十难。这十难不除,贤臣就不能起用;贤臣不起用,国家也就难成了。(尊贤)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辨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辨者不为使,则 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新序)(群书治要)【白话】身为君主而侮辱他的臣民,导致的结果是智者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