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正式导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370927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正式导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正式导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正式导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正式导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正式导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正式导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正式导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苏州园林导学案编写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温馨寄语: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航行,自信是船,勤奋是帆,毅力是风,你们是舵手,而我是水手,只有我们师生齐心协力,不畏艰险,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2、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学习重点及难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学法指导:熟读全文,联系题目和开头,把握全文说明中心;找出每段中心句,分析和全文说明中心的联系,从而理清说明顺序和文章结构。知识链接

2、:课文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眷恋之情。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作者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作为一篇说明文,它不仅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借鉴。 一、导案自学(一)解决字词障碍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池沼()模样() 丘壑()镂空( )xunxi( ) lnxn() jinshng( )zhnzhu(

3、)qing wi( )重峦叠zhng()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败笔: 嶙峋:(二)文学常识苏州园林的作者_,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_,字_,代表作有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童话有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三)课文初探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1、这篇说明文是从_角度来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 。二、合作交流(一)整体感知(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2)文章的第3、4、5、6段的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4、(3)文章的第7、8、9、段的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4)文章的第十节是否是多余的?(5)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从全文看,文章的写作顺序是由 到 ,即先总说后分说。从各部分看,写作顺序是由 到 ,由大到 。本文结构: (二)品读赏析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1、本段的说明中心是:2、第一句中的“假山”和“池沼”两个词能否互换?3、这段文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在书上划出层次。(三)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内容。(四)拓展延伸假如你向外校好友介绍我们的学校,你会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采用什么顺序?三、自悟自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四、反馈达标:(一)黑体

5、的字注音全对的是( )A 池沼() 嶙峋()砌砖() 着眼()B 琢磨()邱壑()镂空() 蔷薇()C 轩榭()庸俗() 模样() 松柏()D 斟酌( )一幅画()对称()阑干()(二)没有错别字的是( )A 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B 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C 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D 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三)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 )1 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2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3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不同。4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 )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A 欣

6、赏 榜样 个各 插B 赞赏 模范 个个 栽C 观赏 代表 各个 种 D 鉴赏 标本 各各 补(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B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C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D 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2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B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C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D 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3 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

7、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1)_(2)_(3)_4 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及作用,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2领略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学习重点及难点: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及作用,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学法指导:熟读每段,把握各段主要内容,找出所用说明方法。联系前后文具体分析所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知识链接:说明方法特点作用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具体说明

8、被说明对象的特点。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突出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形象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准确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充分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科学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点。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详细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眉目清楚、条理清晰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

9、种辅助方法。简明清晰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生动形象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点。一、导案自学(一)读第3、4、5、6段,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打比方例句: 作用:作比较例句: 作用:引用- 例句: 作用:摹状貌-例句: 作用:举例子-例句: 作用:列数字-例句: 作用:(二)以第5段为例,说说都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二、合作交流(一)本文语言特点是用词精练、准确和周密,品味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的作用。“(1)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

10、部分是对称的。(4)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二)揣摩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区别。(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2)谁如果要鉴赏(观赏)我国的园林艺术,苏州园林就不应该错过。(3)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4)可是墙壁上有各式的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四)拓展延伸在叶圣陶老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周游了苏州的著名园林,领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同时掌握了一些说明文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以所学知识介绍一下自己的居室或我们的教室。要求有一定顺序,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11、三、自悟自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四、反馈达标:(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二)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4)为什么说第7段中的“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好?(三):选做:阅读下面

12、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绿地是城市之肺。科学测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由150平方米的绿叶面积提供,也就是说每人须依靠一株枝叶繁茂的乔木的产氧量而得以健康生存。在绿树成荫的城区,空气中的细菌可减少3至6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被绿色植物、,灰尘减少10%至27%,城市噪音减弱。清洁、安静的绿色世界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调养和康复,人均寿命可延长2至3岁。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人,在园林化的环境中,中枢神经、呼吸、血流得到调节,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一体的,绿树是人类生命之源。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据专家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620万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如增加城市绿化,无疑可大大减少这笔损失。(1)选段的三个空格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A过滤阻挡吸收B过滤吸收阻挡C吸收阻挡过滤D阻挡过滤吸收(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3)“据专家估算”中加粗词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回答。(4)文中画线句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为了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