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的种植技术【荟萃知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370028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杉木的种植技术【荟萃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杉木的种植技术【荟萃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杉木的种植技术【荟萃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杉木的种植技术【荟萃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杉木的种植技术【荟萃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杉木的种植技术【荟萃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杉木的种植技术【荟萃知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大专毕业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题目:杉木的种植技术系 别: 林业与环境学院 班 级: 0010901 姓 名: 刘玉龙 学 号: 20093838 专 业: 林业技术 指导老师: 衣德萍 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2012-6-15 借鉴1% 摘要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主要产于中国,长江以南广泛用之造林,长江以北也有不少地区引种栽培;此树在土层肥厚,气候温暖多雨,排水良好的山地或河堤生长迅速;原分布在中国淮河、秦岭以南地区,现向南扩栽到广东定安,向北到山东牟平。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材质轻软、细致、纹理直,易加工;供建筑、桥

2、梁、造船、电焊、坑木、木椿等用,并可作造纸、纺织等原料;树皮及根、叶入药,能祛风燥湿、收敛止血;种子含油约20,供制肥皂。从整地、选种、育苗、起苗假植、造林和抚育等方面介绍了杉木栽培技术,以期为建设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提供参考。 关键字:速生,丰产,用途广目录1 杉木的概述11.1杉木的形态特征11.2杉木的生态习性11.3杉木 - 生长发育特点12.1育苗地的选择22.2种子病害的预防22.3播种方法22.4播种时间32.5移苗间苗33.1良种选育33.2采种34.1造林地选择和清理34.2造林密度44.3造林方法44.4间伐44.5采伐更新4结论6致谢7参考文献8借鉴1%1 杉木的概述1.1

3、杉木的生态习性杉木分布区内的年平均温度为1520,1月平均温度12,极端最低温度-17,极端最高温度40,年降水量8002000mm。但杉木生长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1619,极端最低气温-9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且需分配均匀,无旱季或旱季不超过3个月。杉木较喜光,一般日照短,湿度大,温差小,风力弱,土壤深厚肥沃,是杉木生长的适宜环境;而山脊、山坡的上部、阳坡,因日照长,温差大,湿度小,风力强,土壤肥力低,杉木生长差。从较大范围的地形而言,连绵的群山和丘陵与孤山相比,前者气候较湿润,土壤也较肥沃,更适合于杉木生长。1.2杉木的形态特征杉科杉木属常绿乔木。 又名刺杉、沙

4、木。杉木属有2种2栽培变种,主产中国。越南也有分布。 树高可达3040m, 胸径可达23m。从幼苗到大树单轴分枝,主干通直圆满。侧枝轮生,向外横展,幼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叶螺旋状互生,侧枝之叶基部扭成2列,线状披针形,先端尖而稍硬。雄球花簇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或23朵簇生枝顶。球果近球形或圆卵形,长2.55cm,径35cm,苞鳞大,革质,宿存。种鳞较种子短,每种鳞具3枚扁平种子,两侧有窄翅,子叶2枚。 1.3杉木 - 生长发育特点孤立木一般 47年、林木迟至710年以后开花结实,2035年结实量最大,种子质量最好。每年3月开花,1011月球果成熟。每14年有一个种子丰年。主干端直,顶端

5、优势明显。树干生长甚速,在其速生阶段(415年),树高年生长量可达100150cm以上,直径12cm以上。2030年可采伐利用;个别速生丰产林15年即可成材。每年34月抽枝发叶,至1112月结束生长。林分生长发育可分4个阶段:幼树阶段(24年生):栽后一二年为恢复期,而后根系大量分生,主梢生长逐渐旺盛,树冠开始扩展,初具树形。速生阶段(515年生):树高直径生长进入旺盛时期,根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幼林开始郁闭,林木间产生争夺肥、水、光的矛盾,出现自然整枝(林木)和分化。干材阶段(1520年生):材积生长迅速,心材比例增加,树高直径生长减慢,自然整枝强烈,被压木大量出现并被淘汰,显现出空间与营养

6、面积不足。成熟阶段(2530年生):树高生长下降,材积生长趋于平稳而达到数量成熟,心材比例显著增加,材质致密坚实,此时即可采伐利。2育苗技术2.1育苗地的选择山地育苗选择背风的半阴坡,或只有半天日照的山窝地,以及坡度平缓的老荒地。土壤要疏松肥沃湿润,呈微酸性(pH4.56.5),质地以沙壤土至轻粘壤土为宜,排灌容易交通方便,无病虫害的地方作杉木圃地。不宜选择排水不良和过于粘重的土壤,避免使用曾培育过松、杉苗多年的老圃地、老菜地及前茬为瓜类、洋芋、蕃茄、烟叶等地作为杉木圃地。 整地的深度一般以2030cm为宜。杉木育苗多采用高床。床面宽100120cm,高2030cm,床长可根据地形和便于工作来

7、决定。在山地,要横山作床,以保持水土,减少刷。苗床两侧打紧,以免落雨后垮塌。床面要平整,土块要敲细。床间除需设步道外,四周还要开边沟,以利排水,在熟土和稻田育苗时,可在床面铺1.52cm的黄心土,以减少病害和杂草。结合挖土耙地,要施足底肥。底肥尽量用饼肥、堆肥、人粪、草木灰等农家肥料。还可施入少量的速效氮肥,如碳铵、硫铵、尿素等。并把磷肥和农家肥混合使用。一般每亩施厩肥(腐熟)或火烧土30005000kg,饼肥100200kg,过磷酸钙50100kg,碳铵2550kg。在施肥的同时,还可结合土壤消毒。在作床前敲打土块的同时,可将敌百虫(每亩1.52.5公斤)施入土层,这样既可以消灭地下害虫,又

8、能防止猝倒病。作床后,还可以在床面上施撒硫酸亚铁(每亩1015kg)使表土酸化,能抑制或消灭病菌。在山区新开辟的圃地可不必消毒。2.2种子病害的预防为了消灭种子所带的病菌和预防病害,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可用0.5%高锰酸钾或1%的漂白粉浸种30分钟,或用0.150.3%的福尔马林浸15分钟,捞出封盖1小时后播种,也可用0.51%硫酸亚铁溶液浸种2小时。为了促进杉木种子萌动发芽,可用1520温水浸种1824小时,捞出后稍加晾干即可播种。如果播种期已迟,可将消过毒并用温水浸过的种子置于箩筐内或竹篮内,上覆薄膜置于暖房或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030,保持种子湿润,24天后,种子微裂或露白时进行播种,

9、这样出土快。 2.3播种方法播种方法分条播和撒播2种。条播便于中耕除草,撒播生长均匀,产苗量高。为稀撒育壮苗,多采用条播。条距2030cm,播种沟宽23cm,深约1cm。播种量不宜过多。如种子发芽率在35%以上,条播每亩用56kg;若采用撒播方式,每亩用67kg。播种后最好用过筛的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2.4播种时间以2月份最好,最迟不超过3月上旬。播种要选晴朗无风的天气。2.5移苗间苗当幼苗出现真叶后,趁雨天进行移苗,移密补疏,以保证齐苗。补苗后要进行灌溉。间苗可分几次进行。第一次结合移补苗,间去密苗。最后一次应在7月份前后定株。定苗密度,一般每平方米保留100150株

10、。3 栽培技术中国栽培和利用杉木的历史悠久。公元前2世纪尔雅释木记载有“柀,煔”。东晋郭璞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煔(音衫),通“杉”,在唐、宋时,已用“杉”字。杉木人工林的种植据文字记载约有1000余年的历史。但有关杉木的培育技术则在元代王祯农书中始有记述。中国古代的龙泉码价,就是为杉木商品材的检尺和计价而创造的。 3.1良种选育杉木类型很多,按叶的色泽、球果及其苞鳞特征、 树冠、树皮的特点等,可划分出多种类型。如按叶色可分黄杉(又称油杉、黄枝杉)、灰杉(又称糠杉、芒杉、泡杉等)和线杉 (又称软叶杉、柔叶杉)3类。按树冠形态,可分密冠型和疏冠型。此外,不同产地杉

11、木的形态特性、生长速度也有明显差别。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建立了母树林和种子园,对杉木的良种选育开展了研究、试验。 3.2采种选择1530年生长健壮的母树,于“寒露”到“立冬”间采摘成熟的球果。然后摊晒、脱粒、除杂、去瘪,得到较纯的种子,适当晾干,放通风干燥处贮存。隔年使用的种子,应保持含水量在68左右,从2、3 月起放在05温度下密封贮藏。播种前进行纯度、千粒重、发芽率等种子检验。杉木球果的出子率通常为 35,种子纯度8595,千粒重5.99.7g,每千克种子1215万粒,实验室发芽率3040,场圃发芽率则更低,大致为实验室发芽率的70左右。 4 造林技术4.1造林地选择和清理杉木对立地

12、条件要求较高,宜综合考虑气候、 地形、 岩性、土壤及植被等立地因素,慎重选择造林地。一般选在水湿条件比较优越、土壤深厚、疏松、植被高大茂密的山腹、山脚、山洼、谷地及阴坡各种形式的混交林,以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持地力,也可防止病虫害的蔓延扩展。 因幼树对杂草灌木竞争能力较弱,造林前要细致整地。 中国山区杉农对造林地清理的传统做法包括劈山、炼山及挖山 3道工序。劈山是将造林地上的杂木野草沿等高线,由上而下全部砍倒、晒干。此道工序除雨季外,全年均可进行。炼山是劈山后用火烧的方法清理造林地。挖山即整地,习惯上采用全垦整地,炼山后随即进行,以免灰分流失。 4.2造林密度杉木造林密度因各地经营习惯和自然经济条

13、件而不同。在湖南会同、贵州锦屏、福建建瓯等小材无销路、农民有农林间作和不间伐习惯的地区,造林密度较小,在山洼、山脚每公顷栽14001800株,山腰、山坡每公顷 18002500株。在福建南平及小材有销路、幼林不间种作物、实行间伐的新产区,造林密度每公顷30004500株,10年后保留25003000株,林木生长也好。 4.3造林方法杉木有栽植、插条及分蘖苗造林 3种方法。栽植造林成活率高,早期生长快,后期衰老晚,是现在的主要造林方法。插条造林可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但条源有限,成活率较低,目前只在一些有插条传统的地区小面积使用。分蘖造林不仅来源少,造林效果也不及上述两种方法,很少采用。栽植造林的

14、季节在中带和南带以12月至翌年2月效果较好,但在冬季干旱或有严寒的地方,则以春季栽植为妥。栽植宜穴大而深,使根系舒展,苗梢宜向下坡(俗称不反山),适当深栽,分层覆土打实,才能保证成活和生长良好. 4.4间伐杉木生长发育进入速生阶段后,自然整枝和自然稀疏迅速进行。一般认为应在被压木占总株数的10以上、自然整枝达到全树高的1/41/3、郁闭度到 0.80.9 、胸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时开始间伐。第一次间伐的强度为3050(按株数),保留林分郁闭度0.60.7。立地条件好、初植密度大的间伐强度可大些,反之则小些。间伐的方式,因杉木多为同龄纯林,适用下层抚育。间伐间隔期决定于林冠恢复郁闭的速度,一般为

15、46年。造林密度每公顷在3000株以下的,可只进行一次间伐。 4.5采伐更新杉木的采伐年龄通常根据数量成熟和工艺成熟龄确定。数量成熟龄一般在1640年,多数在2030年。因立地条件、经营强度和林木起源而异。丘陵及南部地区早些(1525年),山区及北部地区迟些(2540年)。采伐方式历来实行小面积皆伐,面积从15公顷不等,伐后采用栽苗或萌芽更新。栽苗更新方法与荒山造林相似。萌芽更新是利用伐桩基部的休眠芽与少数不定芽萌生的新条,更新成林。萌芽能力可保持到6080年以后,但在30年左右最强。萌芽更新要掌握采伐的年龄、季节以及伐根处理和选择萌条等环节。采伐年龄宜在30年以前,采伐季节宜在冬季或早春,即在林木休眠期内,此时萌芽力强,抽出的芽条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