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作业电子版剖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3698234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作业电子版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伤寒论作业电子版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伤寒论作业电子版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伤寒论作业电子版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伤寒论作业电子版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作业电子版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作业电子版剖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伤寒的涵义是什么?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乃指一切外感热性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2、 何谓传经、变证(坏病)、合病、并病、直中?传经: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证:指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着一般规律而引起性质的改变。合病:指两经或者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序之分;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又起,有先后次序之分。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的一种发病方式。3、 列表示意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病变阶段、邪正盛衰、病位、经脉、诸症、性质、治法)病变阶段邪正盛衰病位经脉诸症性质治法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4、 简述伤寒论中

2、表里同病时的治疗原则。原则有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先表后里适用于表里同病,表证明显而里证不著。先里后表适用于表里同病,里实热证急而重或里虚寒较重。表里同治法。5、 如何理解太阳病提纲证6、 如何区别太阳中风、伤寒、温病?三证各自的病因病机、脉症特点及治则方药如何?7、太阳中风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太阳中风主症: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护,弱而不守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病机:风邪束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7、 服桂枝汤的

3、调护法有哪些注意事项?8、 太阳中风有哪些兼证?试述各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10、太阳伤寒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太阳伤寒主症: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无汗寒性收引,卫气合而不开,汗孔闭塞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病机:寒邪外束,卫阳郁遏,营阳涩滞。治法:开腠发汗,固肺平喘(方要麻黄汤)11、太阳伤寒有哪些兼证?试述各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12、葛根汤为何既能治太阳伤寒兼项背强几几证,又能治太阳伤寒兼下利证13、试从症候、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鉴别大、小青龙汤证的异同。14、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的证治各如何?请比较太阳病篇中五

4、个喘症的证治。15、试述桂枝甘草汤证、苓桂术甘汤证、干姜附子汤证及炙甘草汤证各证的证治。16、太阳蓄水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17、太阳蓄血证根据轻重缓解不同有哪几种证型?其症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18、如何鉴别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皆为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入里所致。其病位均在下焦,主证均可见少腹急结。不同点在于:太阳蓄水证为邪气与水结在膀胱气分,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功能,故见小便不利;太阳蓄血证为邪热与血结于下焦血分,热与血结,故见神志方面的症状,如其人如狂或发狂。因邪结于血分,不关气分,故小便自利。由此可见两者的鉴别要点为:小便利与不利,有无神志症状19、大陷胸沥

5、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该证如何与小陷胸汤证鉴别?20、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所主症候及病机有何不同?此二方的煎服法有何意义?21、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各主治什么证候?此三证的共同病机是什么?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三证均以心下痞硬为主症,均可兼见呕吐、下利、肠鸣等症,均以脾胃受损,痰湿中阻,升降失职,气机痞塞为其病机。半夏泻心汤证以胃气上逆为主,故以心下痞、呕逆为主要表现。生姜泻心汤证以夹有水饮食滞为特点,故以心下痞硬、干噫食臭为主要表现;甘草泻心汤证脾胃虚弱较为突出,故以心下痞硬,下利频多,水谷不化为主要表现。三方都具有具有和胃消痞之功,均体现辛开苦降,和胃消痞的治

6、法。半夏泻心汤,侧重于降逆止呕;生姜泻心汤侧重于温胃散水;甘草泻心汤侧重补益脾胃。三方均用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炙甘草等七味药。半夏泻心汤由以上七味组成,生姜泻心汤由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加生姜而成,甘草泻心汤组成与半夏泻心汤药味相同,但重用炙甘草。22、试述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及意义?23、阳明病的主脉如何?机理何在?24、试述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二证应怎样鉴别?25、试述三承气汤证的异同点。三承气汤均为苦寒攻下剂,主治阳明有形燥实证。而大承气汤硝黄枳朴并用,其中大黄四两后下,取其生用性锐,与三合芒硝化入配合荡热攻坚,力猛效宏,同时重用枳实五枚

7、,厚朴半斤,破结通壅,四药配伍构成三承气汤中最峻猛的攻下剂,前贤喻之有推墙倒壁之功。因此主治阳明燥热结实俱重的证候。小承气汤只是大黄枳朴并用而无芒硝,大黄四两和枳实三枚,厚朴二两同煎,大黄熟则气钝性缓,枳朴量小则通滞之力减弱,故其全方荡涤热实,攻逐燥坚均已不如大承气汤,惟破结滞通壅闭还比调胃承气汤为胜。因此主治阳明有形燥实便硬为主,阳热略逊的证候。调胃承气汤硝黄草并用,方中大黄四两与芒硝五合同用,如采用顿服法,其荡涤热实之功几不让于大承气汤,惟无枳朴破结通壅,反有炙草和缓其药行,故破结滞通闭之力比起大、小承气汤来均有所不及。因此主治阳明有形燥实以热实为主,燥结相对为轻的证候。最后还必须指出,小

8、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均还有“少少与“的服法,由于给药量减少,二汤功能也随之趋于缓和,主在调和胃气,适应于阳明燥热较轻的证候。26、比较白虎汤证与大承气汤证在症候、病机、治法、方药方面的的异同点(阳明经证脏腑证证治的鉴别)。27、阳明胃寒证的症候、病机、治法及方药如何?28、小柴胡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如何?29、运用小柴胡汤的基本法则是什么?为什么?30、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及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辨证论治各如何?31、试述太阴病提纲证(太阴病本证)及其病机、治禁。32、太阴兼表表证有哪两种证型?其治法及机理如何?33、阳明病实热证腹满疼痛与太阴病虚寒证腹胀满疼痛应如何鉴别?治疗有何不同?

9、34、少阴病提纲的脉症机理如何?35、四逆汤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36、通脉四逆汤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怎样鉴别四逆汤证与通脉四逆汤证?37、试述通脉四逆汤证与白通汤证在症候、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的异同。38、试述真武汤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比较真武汤证与苓桂术甘汤证的异同。39、试述附子汤证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比较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的异同。40、桃花汤主治何证?病机如何?41、黄连阿胶汤证与猪苓汤证均可见心烦、不得眠的症情,应如何辨证论治?42、试述少阴三急下证的症候与病机。43、何谓少阴病兼表证?其症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44、四逆散证与四逆汤证如何鉴

10、别?45、309条吴茱萸汤证如何与296条阴盛阳衰证鉴别?二条虽症状相似,但病机完全不同,故预后不同。309条吴茱萸汤证是少阴病类似证,虽见四逆,但主要以呕吐为主,下利不甚,烦较明显,乃由肝胃虚寒,浊阴上逆,邪正剧争所致,病未至少阴,故预后较好;而296条则吐利交作,下利较甚,四逆重,以躁扰为主,但欲寐,乃阴盛阳脱,神不守舍,故预后不良。46、如何理解厥阴病提纲?厥阴病提纲证是:“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病反映了阴尽阳生,阴阳转化的病机特点,若邪入厥阴,一方面相火炽盛,横逆上冲,另一方面乘犯脾土,使脾虚肠寒,结果出现上热下寒证。肝火炽盛,消

11、灼津液,可见消渴;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横逆上冲,则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肝火犯胃,热则消谷,故嘈杂似饥;但木邪乘土,脾气虚寒,运化失职,故不欲食。若强与食,脾胃不能受纳运化,往往随食吐出,或可吐蛔。若误用攻下,使脾胃虚寒加重,寒湿下注,则下利不止。47、如何理解“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48、蛔厥、热厥、血虚寒厥、寒厥、气厥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49、白头翁汤证的证治如何?50、比较伤寒论中三处吴茱萸汤证的异同。病案练习要求:请按伤寒论的理、法、方、药对该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包括:l、详细分析各症病机0 2、应诊断为何病何证?3、列出治则0 4、处方用药,包括:方名、药物,剂量以克为单位

12、0 5、简析方义。l、顾某女40岁 素体较虚,3天前受凉感冒,始则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继则翕翕发热,头项强痛,周身酸楚,动则汗出,间有恶心,迁延两日,诸证未减,反增四肢拘急不温,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缓。2、邱某男64岁 患者喘咳反复发作已有20余年历史。此次又因受凉而复发己5日,现症:喘咳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咳痰黄稠,不易咯出,并见全身发热,汗出,口干心烦,渴欲饮冷,小便短黄,大便2日未解,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肺气肿合并支气管炎”o 3、王某男 1 6岁 患者年幼时曾患“肺炎,经西医诊治虽愈,其后经常咳嗽,尤以气候变化时咳嗽加重。现病史:一周前因气候骤然变冷,自觉发热,恶

13、寒,头痛,全身骨节疼痛,无汗,咳嗽,咽痒,前医曾投银翘散加味两剂,药后诸症未消,仍感恶寒,体温38.8 0C,嗽加剧,夜间气促而喘,不能平卧。痰涎清稀带泡沫,量多。口微渴喜热饮,恶心,干呕,喉间似有物梗阻,大便微溏,每日1-2次,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浮紧。4、吴某女20岁 前月患感冒发热,经用解热镇痛和抗菌素类药物,而呈低热不除,每天体温37.5左右己20余天。某医投以清热解毒中药2剂无效。现症:时感头痛,微恶风,微汗出,鼻塞清涕,时干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5、孙某男 33岁 受寒后皮肤遂发风疹,色淡红,恶寒甚,并见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舌淡红,苔薄白。6、夏某 男 37岁 患者因

14、淋雨受寒后见发热,头身疼痛,微恶寒,曾服“克感敏”2片,并盖厚被而致大汗淋漓,汗后头身疼痛缓解,恶寒消失,但热而汗出连绵不断,次日则见高热,烦躁,口于思饮,且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小便短赤,脉洪大,舌红少津,苔黄燥。7、周某女35岁 患者3天前开始感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当时未曾介意,今晨起感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头痛以两侧为甚,并感两侧胁肋胀闷不适,咽干,口微苦,恶心,不欲食,心烦易怒,小便色黄,大便己解。查:体温37.8,舌质淡红,苔微黄,脉弦细。8、陈某女48岁 患者双下肢浮肿己近2月,午后加重,并感四肢沉重疼痛,小便量少,纳呆,神疲乏力,畏寒,虽着衣被而不暖,面色晦暗,舌淡胖,苔白,脉沉微。9、胡某男 65岁 两天前外出,突遇气候骤变而冒雨受寒。次日即见发热,头身疼痛,咽喉疼痛,并见恶寒,尤以腰背为甚,精神疲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