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桩拔桩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369718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板桩拔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钢板桩拔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钢板桩拔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钢板桩拔桩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钢板桩拔桩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板桩拔桩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板桩拔桩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天津港南疆港区内,南港东路以南,南港中路以东,规划铁路V车场以北, 规划东三路以西。天津港南疆中部散货堆场工程(西堆场工程)二标段A辅建区内。1.1 消防水池、蓄水池顶板面标高-0.8m,底板面标高-4.05m,长度尺寸25.95m, 宽度尺寸12.65m,底板厚0.4m,垫层厚0.1m,池壁厚0.35m。由总图可知室外地面标高 6.4m为该处0.000,现场自然土面标高约为5m,低于蓄水池、消防水池顶板面标高0.6m, 则开挖深度为3.15m;开挖平面尺寸在蓄水池、消防水池结构尺寸的基础上每边加1m,即 基坑长度27.95m,基坑宽度14.65m。本项目为桩基础,基坑开

2、挖边线距周边其他拟建构 筑物最近距离为6m。1.2 污水处理池为地下构筑物,污水处理池顶板面标高-0.1m,底板面标高-4.3m, 长度尺寸29.5m,宽度尺寸11.5m,底板厚0.6m,防水保护层厚0.05米,垫层厚0.1m, 池壁厚0.35m。由总图可知室外地面标高6.75m为该处0.000,现场自然土面标高约为 5m,低于污水处理池顶板面标高1.65m,则开挖深度为3.35m;开挖平面尺寸在污水处理 池结构尺寸的基础上每边加1m,即基坑长度30.5m,基坑宽度12.5m。本项目为桩基础, 基坑开挖边线距周边其他拟建构筑物最近距离为6m。北侧为污水厂处理用房现已完成基 础施工;南侧为临时山

3、皮土道路;东侧为山皮土临时道路,道路东侧为理货用房现已完成 桩基施工。西侧为防风网基础,柱未安装。二、目前现状2.1消防水池、蓄水池西侧为防风网基础,柱已安装;南侧为污水厂处理用房现已 完成基础施工;东侧为山皮土临时道路道路东侧理货用房食堂桩基;北侧为设备用房现已 完成基础施工,设备用房地下泵房已完成砼浇筑。消防水池、蓄水池混凝土主体、保温、 防水、及回填上均已完成,目前已具备钢板桩拔除工作。2.2污水处理池北侧为污水厂处理用房现已完成基础施工;南侧为临时山皮土道路;东 侧为山皮土临时道路,道路东侧为理货用房现已完成桩基施工。西侧为防风网基础,柱未 安装。已完成主体混凝土浇筑。!aim消防水池

4、蓄水池基坑支护平面图IOC、-由口枇商程炒翱醐气.如口 7t0消防水池蓄水池基坑支护剖面图污水处理池基坑平面图-1. /! .1 I (袒检驾fiir嗣板却2 4S啊L伸松t.E.垸华尽!粉til揉鞍,污水处理池基坑支护剖面图三、人员、时间、机械配备3.1组织机构图我部成立以项目部总工为领导组织机构管理机构,全权负责工程质量、安全等。确保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项目总工:马旭现场质量负责人:李俊国工程质量安全3.2、施工人员配备钢板桩拔除施工主要是采用机械施工,所需劳动力较少,而且施工速度较快,因此施工时,配备挖土机司机 2名,吊车司机2名,2位拔桩机机手,2位辅助工人,电焊工1人,以及杂工

5、2人,共11人即可满足钢板桩拔除 施工了。3.3、机械材料配备拔桩机:1台;吊车:2台;挖掘机:1台。3.4拔桩时间消防水池、蓄水池:12月16日-12月18日污水处理池:时间待定(等具备施工条件后确定)四、施工工艺消防水池蓄水池施工准备条件比较成熟,所以消防水池蓄水池先拔桩施工,污水处理池进行准备工作,具备拔桩条件后再进行拔桩施工。土方回填一防护应急措施一拔除钢板桩拔桩顺序:基坑南侧一基坑东侧一基坑北侧一基坑西侧(靠近防风网侧)4.1 回填土(1)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坑内积水、淤泥、杂物等,并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200mm,直至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回填土后,并陆续灌水使内外水压平衡,以便拔出钢板

6、桩,修整后重复使用。300mm。(2) 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立式打夯机分层夯实时每层厚度不大于回填时每层夯三遍,打夯时要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逐层夯实;西侧以基坑钢板桩打设线两侧放坡,防风网处斜坡坡度为1:1.5,逐层夯实,回填顶 标高为防风网支撑横梁上沿。4.2防护应急措施详见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措施4.3钢板桩拔除拔除前要注意钢板桩的拔除顺序、时间及桩孔处理方法。对于封闭式钢板桩墙,拔桩的开始点宜离开角桩五根以上,必要时还可用跳拔的方法间隔拔除。拔桩的顺序一般 与打设顺序相反。拔桩时会产生一定振动,如拔桩再带土过多引起土体位移及不均 匀沉降,给已施工的地下结构、两侧建筑基

7、础及防风网基础带来危害。拔除钢板桩采用振动锤与吊车共同作业。后者用于振动锤拔不出的钢板桩,在钢板桩上设吊架,起重机在振动锤振拔的同时向上引拔。振动锤产生强迫振动,破坏板桩与周围土体间的粘结力,依靠附加的起吊力克服拔桩阻力将桩拔出。拔桩 时,先用振动锤将锁口振活以减小与上的粘结,然后边振边拔。较难拔的桩,可选 用柴油锤先振打,然后再与振动锤交替进行振打和振拔。为及时回填桩孔,当将桩 拔至比基础底板略高时,暂停引拔,用振动锤振动几分钟让土孔填实。拔桩产生的桩孔, 可用振动法、挤实法和填入法,及时回填以减少对邻近环境的影响。 拔桩前拆除平整夯实作业场地。修筑临时运输道路,架设动力及照明线路,清除桩头

8、附 近堆土,检修机械设备,拟定施工方案。 拔桩选用振动拔桩机、吊车配合,并符合下列规定:A、拔桩前用拔桩机卡头卡紧桩头,使起拔线与桩中心线重合;B、拔桩开始略松吊钩,当振动机振1-1.5min后,使钢板桩周围的土 “液化”,减少土 对桩的摩阻力随振幅加大拉紧吊钩,并缓慢提升;C、钢板桩起到可用吊车直接吊起时,停振。钢板桩同时振起几根时,用落锤打散;D、振出的钢板桩及时吊出,起吊点必须在桩长1/3以上部位; 拔桩过程中,随时观察吊机尾部翘起情况,防止倾覆; 钢板桩逐根试拔,易拔桩先拔出。起拔时用落锤向下振动少许,待锁口松动后再起拔; 拔桩中,操作方法正确、拔桩机振幅达到最大负荷、振动30min时

9、仍不能拔起时,停止 振动,采取其他措施。 拔出的钢桩进行修整,并用冷弯法调直后待用。土孔处理:对拔桩后留下的桩孔,必须及时回填处理。回填的方法有:振动法、挤密法和 填入法,本项目采用填入法。在振拔时回灌水或边振边拔并填砂。密切监测周围环境的地 层位移;在位移较大时,应考虑在拔桩的同时进行跟踪注浆。五、安全保证措施(一) 机械安全保证措施1、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运行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 预防机械故障及机械伤人.2、机械使用时操作员要密切注意机上的仪器、仪表、指针是否超出安全范围,机体是否有异常振动及发出异响,出现问题及时停电关机处理,不得擅离职守、隐 瞒不报。3、机械安装

10、其基础必须平衡、牢固,机体的锚固、支撑措施齐全,固定机械不得使用临时支撑,高大机械在多风季节前应设缆风绳。4、机械设备附近设标志牌,有条件的在操作位置附近悬挂使用规则牌。(二) 拔钢板桩安全操作规程(1) 挖掘机或震锤工作时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车检查。(2) 挖掘机作业点地面应平坦,地面不平应垫平,防止翻车事故。若地面松软,支承脚底部应铺垫板。(3) 吊桩时要用专用的钢丝绳和锁扣扣紧桩身,并轻起轻放。打拔桩前要检查震锤是否夹紧,防止应震锤未夹紧损坏钢板装或造成事故。(4) 不得在架空输电线下面打拔桩。在高压线附近工作,挖掘机臂端应离开高压线2m以上。(5) 作业范围内严禁站人,以防各种突发事件造

11、成事故。(6) 打拔桩严禁超负荷作业,不准超力矩,仰角也不得超过限度,以防“翻车”“折臂”事故。(7) 不得在风力超过6级及大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下作业;台风来临,现 场挖掘机应收臂停放,材料及其它设施采取遮盖、压紧等措施。(8) 严禁非司机作业。回转操作要平稳地接触回转离合器,尽量减少钢板装 的摆动,起吊时应先鸣笛示警,要稳妥操作。(9) 要统一信号,专人指挥,夜间作业,必须有良好的照明。(10)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严禁赤脚、穿拖鞋。六、环境保护措施钢板桩的拔除施工,主要会产生噪音、振动影响,但由于基坑离周边居民区较 远,所以基本不会对周边产生影响,但在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

12、加强对施工噪音、 振动的控制,减少液体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环保要求。L 对噪音、振动较大的机械,采取有效措施将施工产生的振动减小到最低 幅度,不得影响周围建筑物,符合现行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的要求。合理 安排施工,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如需在夜间施工,必须取得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后方能施工。七、应急措施本工程基坑面积大、基坑底板处于淤泥层,土方工程过程中应注意有可能 发生的基坑坍塌或不均匀沉降事故,减小对周边建筑及防风网基础的影响。为此 需备好应急材料。拔桩前到场,具体物资如砂包、编织袋、干粉砂浆等物资。1) 密切监测防风网侧土层位移,当位移突然增大时,立即停止拔 桩。2) 由于防风网基础不是桩基础,所以拔桩时用吊车预拦住防风网柱,防止土层位移突然加大防风网柱倾覆。3) 本项目基坑东侧、北侧、南侧拔桩孔采取回填砂,西侧采用跟 踪注浆法,并立即夯实。减小拔桩后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对防风网基础的 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