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369635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可行性研究报告(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豆丁文档分享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七年八月目 录第一局部 建设工程的必要性2第二局部 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分析5第三局部 重点专业群建设目标及可行性分析10一、重点专业群建设目标可行性分析10二、重点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13汽车技术效劳与营销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13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21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33软件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可行性分析44第四局部 公共效劳体系建设可行性分析54一、校园网资源中心与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54二、图书馆建设可行性分析59三、社会效劳建设可行性分析61四、根底设施建设可行性分析6

2、3第五局部 建设工程的保障措施64一、组织保障64二、工程管理保障64三、资金保障64四、人事制度保障64五、招标说明65六、环保说明65第六局部 建设工程的预期效益分析66第七局部 根本结论67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开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职业

3、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69号,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工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47号精神,结合?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印发长春市职业教育开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长教联20068号及?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2006-2021开展规划?有关要求,我院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认真论证,对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形成如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局部 建设工程的必要性建设优质高职院校,有利于提升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优化高职教育的改革开展环境,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

4、健康开展。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工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高职院校。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开展的需要。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高职教育,就整体而言,办学时间还不长,办学类型还很新,这些已经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展和经济社会的建设。因此,无论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还是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展, 迫切需要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设施完备、办学水平优异的示范性高职院校来引路,积极探索实践,使高职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为制度,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几年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开展步伐,加强内涵建设,办学规

5、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日渐增强,为学院的持续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符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总体布局,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开展的需要。 二是效劳区域经济开展的需要。吉林省经济健康快速开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吉林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达1640美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4249.23亿元,比2001年增加2128.88亿元,年均增加425.78亿元,相当于1997年-2001年五年间年均增量的2.8倍。按可比价格计算,五年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

6、均增长11.8%,增幅高于前五年年均增速2.8个百分点,呈现出国民经济总量扩大、开展步伐加快的良好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深加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2006年全省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到达2720万吨,五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6.8%,粮食产量的连年增长,稳固了农业根底地位;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比重逐年提高,截至2006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到达5449.59亿元,比2001年末增加2146.19亿元,增长65.0%,年均增长10.5%,超过前五年年均增长率5.0个百分点。长春市经济实力增强,四大主导产业处于加速推进阶段。几年来,长春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

7、5年,全市生产总值1675亿元,比“九五末期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长1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到达2805美元。主导产业作用突出,汽车、食品、光电信息、生物与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4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十一五时期,长春市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是工业加快开展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全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并向5000美元迈进,经济进入加快开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开展机遇期。学院所在的长春市,既是吉林省省会城市、同时又是东北三省经济开展的衔接点。作为面向现代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我院的专业布局紧密贴近吉林省经济与社会开展的需要,围绕吉林省的

8、汽车、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学院开设了汽车技术效劳与营销、数控技术、食品生物技术、软件技术等30个专业,所办专业具有较强的地域经济开展支撑和行业依托。学院开展能够得到多方面社会资源的有力支持,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产学合作、职业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效劳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突出的地域优势。 三是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的需要。建校以来,学院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开展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狠抓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抓好教学实验实训条件、高水平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三项建设,凸显出

9、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在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的根底上,初步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开展,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产学紧密结合的办学路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对于我院进一步创新办学思路,提高办学实力,建设高水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局部 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长春市经济贸易学校。在55年的办学历史中,先后融入长春市计算机学校、轻工业学校等11所职业学校。2000年,为适应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快速开展的需求,经长春市政府优化组合后,建立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打造长春“高职航母。55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十

10、万余名建设和管理人才,其中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原吉林市市长刚占彪等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学院占地面积578亩,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7295人,年非学历培训8000人次。根据市场需求,设立了工程、信息、汽车、商贸、旅游、食品、传媒和国际8个分院及培训学院,现有专业30个,根本覆盖了吉林省的支柱、优势产业。其中有省级示范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秀课程11门。固定资产总值6.38亿元,馆藏图书63万册。一办学理念先进,综合实力居于省内领先行列学院坚持“立德为先、强能为本、突出特色、和谐开展的理念,以“铸诚精艺为校训,培养适应地

11、方支柱、优势产业开展需要、具有较强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0人,“双师型教师208人,专业带头人30人。学院从一汽集团等单位聘请以全国劳动模范李黄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王洪军为代表的66名专家和技师,担任我院兼职教师。学院采取在职培养教师、引进校外教师、招收职教师资和聘请兼职教师等多项措施,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仅在2006年,学院就投入300万元用于师资培训,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出国深造、在职培训、参加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学院作为教育部“香港华夏基金东北地区师资培训基地,每年为长春、四平、白山、农安、白城等学

12、校培训师资200人次,以联合办学、培养等方式支援省内4所学校,发挥了区域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学院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功能完备。教学用计算机3471台,多媒体教学设备114套,语音室8个,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总值为2129万元。投资6000万元,兴建图书馆、体育馆和运动场。学院倡导科研兴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3篇,编著专业书籍13部,研发工程省级3项、市级6项,现运行省部级课题26项、市级14项。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重点支持建设的地方示范性高职院校。二教改力度大,人才培养的高职特色鲜明1在办学体制上大胆创新,推行多元化办学模式。学院坚持“校企深度融合,效劳经济社会的理念,以政

13、府办学、财政划拨办学经费为主,实行股份制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办学、校际联合办学、非学历培训教育、社区教育等多元化办学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办学主渠道作用,用好政府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和资金,全心全意为区域经济开展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2在“订单培养、“2+1”的人才培养模式根底上,开始探索校企融合的“五同人才培养模式。“五同即: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根本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实施素质技能考核。突出实践课程,表达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接轨。3“双证书融合。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4、、理论与实践教学之中,学生毕业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几年来,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比例到达85%,实现了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对接。4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望好。学院全面实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活动,寓职业素质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我院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在全国技能大赛上有3名学生获一等奖、在省级技能大赛上有10名学生获一等奖、有两名同学被评为“长春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王效宇同学被评为感动吉林“十佳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在90%以上,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20个省;近三年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

15、上线率平均为116%,学院录取分数超过省内专科录取线80分,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9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到达92%。三生产性实训基地有规模有质量,在省内同类院校居首位学院拥有6个校内实训基地117个实验、实训室,设备资产总值达5300万元。其中有1个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5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数控技术、汽车运营与维修、食品生物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和机电一体化。数控实训基地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100余台设备,可同时容纳800名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11500平方米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场地和较齐全的设施设备,可容纳1000人实习;1000平方米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中心,可同时容纳400人实习;4800平方米的计算机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600人实习;5个模拟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可同时容纳300人实习;1个承当学生顶岗实习且归学院所有的三星级宾馆和2400平方米的仿真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学院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80个,可同时容纳1200人轮流顶岗实习。将学生的实训和实习拓展到企业和工厂,使学生岗前实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本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四引进ISO9001理念,管理改革成效显著学院以实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