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同步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369553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同步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同步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同步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同步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同步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同步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同步模拟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学习目的1、在掌握字词句的基本上熟读成诵。 2、在熟读成诵的基本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学习过程 一、左传简介:左传是国内第一部记事具体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由于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大概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管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下,这些人物涉及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多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2、。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具体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二、重点字的读音: 氾(fn)南 佚()之狐 夜缒(zh)而出 亡郑以陪(i)邻共(ng)其乏困 阙(u)秦 秦伯说() 逢(png)孙 三、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协助楚国。成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立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由于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

3、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始终较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四、理清层次: 第一段:秦、晋围郑 寥寥2字,写出了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因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有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第二段:临危受命 本段以

4、简约之笔,涉入用人之事。 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师必退”体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体现了烛之武的才干。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当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回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则体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第三段:说退秦师“夜缒而出”阐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阐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

5、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进一步。可分四层: “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由于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她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主线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本,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若舍郑觉得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阐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三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则是引诱秦伯了。如果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也许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她换了一种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也许

6、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固然要权衡利弊了。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在经边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阐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后退兵,且留兵助守。 第四段:迫晋退兵 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体现了苏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主线因素。 五、实词、虚词、语法等文言知识: (一)重要实词 1、贰 “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附属二主 (例

7、: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再,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2、鄙 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准许。(同现代汉语) 答应。 (例:“许之。”、“许君焦、暇”) 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8、。 qu城楼 qu皇宫,引申为朝廷qu通“缺” ju侵损,削减。 5、微 细小,轻微(同现义) 衰败国势衰微。 如果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 、敝 坏,老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谦词 敝人 疲倦(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衰败。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二)虚词 1、以 以其无礼于晋 (由于,连词)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用来,连词) 若舍郑觉得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

9、表顺承)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助于君 (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焉 子亦有不利焉 (语调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哪里) (三)词类活用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四)通假字 共其乏困 (共,通“供”) 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 (说,通“悦”) 失其所与,

10、不知 (知,通“智”) (五)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若舍郑觉得东道主 (觉得,古义:把作为;今义:觉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六)文言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构造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构造后置 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同步模拟试题1. 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氾(fn)南 佚(y)之狐 秦伯说(y) 夜缒(h)而出 . 戍(sh)边 烛(fn)之武 朝(zh)济而夕设版 共(gng)其乏困C.若不阙(u)秦 杞()人忧

11、天 夫(f)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y) D 逢(png)孙亡郑以陪(pi)邻 越国以鄙(b)远 吾其还(hun)也 2. 全均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共其乏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无能为也已 秦伯说是寡人之过也失其所与,不知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何厌之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且贰于楚也 A C. D.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似的一项是(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若舍郑觉得东道主。 .对下列句子判断对的的一项是(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舍郑觉得东道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两个“既”字相似,

12、两个“若”字不同。 .两个“既”字不同,两个“若”字也不同。 . 两个“既”字不同,两个“若”字相似。. 两个“既”字相似,两个“若”字也相似。5. 下列句子朗读停止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以/其/无礼于晋。 晋军/函陵。 C. 君/知其难也。D.又欲/肆其西封。6. 从烛之武“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到“夜缒而出,见秦伯”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如何的思想性格? 7. 烛之武的机智善辩重要体目前哪里? 8. 从课文构造看,第1段“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起如何的作用? .烛之武见秦伯后,重要从哪些方面讲了秦不该围郑的理由? . 如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话,也许会有如何的后果? 课本研读及拓展练习 甲 夜缒而

13、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觉得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11.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夜:在夜间 B. 敢以烦执事 敢:敬词,此处也可译为“冒昧地” . 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 D.与郑人盟 盟:建立同盟 12.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对的的一项是( )。 A. 若(晋国)不阙秦,将焉取之? B. (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烛之武)见秦伯 3.烛之武不去劝告晋侯,而去劝告秦伯的重要因素是( )。A. 秦国远晋国近,故用远交近攻的方略。 B. 秦国强大,如被说服,晋国就无能为力了。C. 晋文公侵略野心大,还是秦穆公宽宏大量。D.重要矛盾在晋、郑之间,而不在秦、郑之间。 14. 下列判断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