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思考(课时二)教学设计(周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3674739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与思考(课时二)教学设计(周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回顾与思考(课时二)教学设计(周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回顾与思考(课时二)教学设计(周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回顾与思考(课时二)教学设计(周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回顾与思考(课时二)教学设计(周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顾与思考(课时二)教学设计(周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顾与思考(课时二)教学设计(周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回忆与思考(二)宜昌市第九中学 周静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本: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能运用正、负数表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用数轴上的点表达有理数,能借助数轴结识相反数的概念及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能运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对绝对值的概念以及如何求一种数的绝对值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会运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此外,通过本章的学习,还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并运用其解决了某些问题,具有了运用运算解决某些简朴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活动经验基本: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某些观测、猜想

2、、摸索、发现、比较、分析、综合等数学活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活动经验。在学习新知的同步发展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步提高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本上,体验到了合伙交流的重要性同步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体现以及刊登见解方面都已获得了某些成功的感受,具有了学习本节课所需要的活动经验基本.二、教学任务分析本章所学习的是有理数及其运算,我们可以将本章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第二部分重要内容是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第三部分重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除、乘方运算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本节课重要是针对第三部分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复习

3、.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 1、复习有理数的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2、复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律;3、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说一说;第二环节:比一比;第三环节:想一想;第四环节:做一做;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 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说一说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点.教师问:同窗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复习的知识点吗?看看谁记得牢,说得多?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抢答中巩固本章知识点,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习惯.活动的实际效果:由于上节课已经协助学生建构了本章的知识构造图,因此根据此框架 图能很容易回忆起本章的重要知识点,有助

4、于学生更好地从整体理解全章的知识.第二环节:比一比活动内容: 巩固练习1、若x|y=0,则( ) .xy B.x=y C. x= D.xy或x-y2、有理数a,b在数轴上相应位置如图所示, 则+b的值为( ) . 不小于0 B. 不不小于0 . 等于0 D. 不小于a 3、若 2| 2a,则一定是( ) A.负数 .正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4、已知 | a+ |+|3 |,则a+b= . 、已知、b在数轴上如图所示,请比较、-a、的大小。 b-10a1 活动目的:学生回答,教师作出评价. 活动的实际效果: 这一组练习是针对上一节课学生练习中的几种易错点设计的,如异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的拟定

5、,绝对值概念的应用,在数轴上对的表达相反数并比较数的大小.通过这组巩固练习,将再一次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并为下面的复习扫清障碍.第三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让学生对照上节课整顿的知识构造框架图,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回忆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将重要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1、有理数的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 (3)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有因数为零时, 积就为零. ()乘积为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2、 有理数的除法: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数等于0. 0不能做

6、除数. ()除以一种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 有理数的乘方: (1)求几种相似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对只含乘除,或只含加减的运算,应从左往右运算。 活动目的: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复习,让学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同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本上对知识点的再复习,能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结识. 活动的实际效果: 对照本章的知识构造框架图,学生应当能回忆出大部分知识点;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这一环节的学习,能较好地

7、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第四环节:做一做 活动内容:出示例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上台解说.例1、计算: 例2、计算: 例3、计算: (1)1+(2)3(11) (2)例、计算: 活动目的:这几道例题都是与所复习的知识点有关的题目,能协助学生较好地巩固知识并应用知识.在例题的选择上也注重了每道题目各有侧重,如例1是乘法互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例2是乘法分派律的应用,例是让学生对的运用除法法则,避免部分学生错误运用“除法分派律”,例4则是一道混合运算,让学生进一步清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活动的实际效果: 此环节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再请学生上台进行解说,并分析题中所应用的知识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

8、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予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足的展示和交流,并鼓励学生刊登不同观点或给出不同的解法. 第五环节:练一练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这一组练习来检测自己的复习效果. 活动的实际效果: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时间,要让学生独立完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发展见解.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毕,可以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师生共同评价,对浮现的问题做出合适解决.总之,教师要当好引导者、合伙者的角色,并关注学生完毕的质量限度,对本节课教学目的的达到状况要心中有数.第六环节:议一议 活动内容:用提问方式由学生思考完毕课堂小结,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活动目

9、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学会及时的反思和总结. 活动的实际效果: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畅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培养语言体现能力和数学概括能力.第七环节:拓展延伸活动内容:(学生合伙学习) 某地探空气球的气象观测资料表白,高度每增长1千米,气温大概减少6 ,若该地地面温度为21 ,高空某处温度为-9 ,求此处的高度是多少千米? 活动目的:通过一种探究题,让学有余力的同窗能得到更好的思维锻炼,同步以合伙学习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的交流合伙意识,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实际效果: 此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并让学生充足体现自己的观点,谈谈自己对题意的理解,让学生养成对的审题的好习惯.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